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68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与底座相对设置;前立柱,设于底座与顶梁之间,且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梁相连;后立柱,设于底座与顶梁之间,且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梁相连;掩护梁,与顶梁的后端转动连接;连杆机构,与底座的后端转动连接,且与掩护梁转动连接;其中,前立柱、后立柱和连杆机构沿顶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液压支架设有沿顶梁的延伸方向前后间隔设置的一个前立柱和一个后立柱,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四立柱的液压支架,减少了占用空间小、同时使整体结构重量更轻,便于搬运与装卸,更加适用于矿井下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支架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支架作为综采工作面支护设备,主要作用是支护采场顶板,维护安全作业空间,推移工作面采运设备。现有的液压支架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使得占用空间较大、自重较大,难以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前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相连;后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相连;掩护梁,与所述顶梁的后端转动连接;连杆机构,与所述底座的后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掩护梁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前立柱、所述后立柱和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顶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前立柱、后立柱、连杆机构和掩护梁。其中,前立柱的数量为一个,后立柱的数量为一个。液压支架设置在综采工作面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起到支撑的作用。顶梁支撑在综采工作面的顶板,底座设置在综采工作面的底板,前立柱和后立柱都能够进行伸缩,将来自综采工作面的顶部的压力传递至综采工作面的底板位置。本方案所提供的前立柱和后立柱沿顶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对顶梁的前后两端进行支撑,通过合理设置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位置,使得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受力均衡,以保障液压支架的支护能力。本方案所提供的液压支架,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四立柱的液压支架,减少了占用空间小、并使整体结构重量更轻,便于搬运与装卸。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两立柱并排设置的液压支架,同样减少了沿顶梁的宽度方向的占用空间,同时平衡性能及支护性能更好。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压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推移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移装置包括推移千斤顶;所述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支撑所述推移千斤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部支撑板、与所述底部支撑板相连的两个立板、与所述立板相连的横板;所述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板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所述横板设置在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之间,且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板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立板的后端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设有销轴,所述立板与所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销轴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底座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掩护梁相连,所述第一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掩护梁相连,所述第二连杆通过销轴与所述底座相连。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1个或2个;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1个或2个。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第一连杆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一连杆并排设置,设于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和/或当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第二连杆并排设置,设于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尾梁,与所述掩护梁相连;插板,与所述掩护梁插装配合;和/或前伸板,与所述顶梁相连;和/或平衡千斤顶,所述平衡千斤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梁和所述掩护梁铰接。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底座;20顶梁;30前立柱;40后立柱;50掩护梁;60连杆机构;70推移装置;11延伸部;13底部支撑板;15立板;17横板;61销轴;63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81前伸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液压支架。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10、顶梁20、前立柱30、后立柱40、连杆机构60和掩护梁50。如图1和图2所示,液压支架设有一个前立柱30和一个后立柱40。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底座10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顶梁20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连杆机构60设置在底座10的上方。连杆机构60设置在底座10的后方,并与底座10转动连接。掩护梁50设置在顶梁20的后方,并与顶梁20转动连接,且掩护梁50与连杆机构60转动连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压支架的具体结构不同于相关技术中的四立柱液压支架,减少了立柱的数量,减少了占用空间和自重,方便搬运和装卸。同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压支架的具体结构也不同于相关技术中的并排式的两立柱液压支架,对于顶梁20的前后方向上的支撑效果更加稳定,增强顶梁20的前后两端对顶板的支护能力。其中,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都既可以是单伸缩立柱也可以是双伸缩立柱。同时,不同于并排式的两立柱液压支架,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的伸缩可以单独控制,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连接有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的伸缩。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立柱30倾斜设置,前立柱30与顶梁20连接的一端在底座10上的投影,位于前立柱30与底座10连接位置的前方。使得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支撑的合力作用点前移,以使液压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前立柱30、后立柱40的受力进一步均衡,以提高液压支架的使用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梁20为整体顶梁,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同时与前立柱30和后立柱40相配合,可以进一步增强对综采工作面的顶板载荷的平衡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10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推移装置70。推移装置7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左右两侧,推移装置70用于推移刮板输送机和拉移液压支架,从而实现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推进的功能,以进行综采作业。通过在左右两侧设置推移装置70使得推力和拉力左右平衡,可以使得液压支架的推进运动更加平稳。进一步地,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顶梁,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n前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相连;/n后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相连;/n掩护梁,与所述顶梁的后端转动连接;/n连杆机构,与所述底座的后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掩护梁转动连接;/n其中,所述前立柱、所述后立柱和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顶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顶梁,与所述底座相对设置;
前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相连;
后立柱,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梁之间,且所述前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梁相连;
掩护梁,与所述顶梁的后端转动连接;
连杆机构,与所述底座的后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掩护梁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前立柱、所述后立柱和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顶梁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推移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移装置包括推移千斤顶;
所述推移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所述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用于支撑所述推移千斤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底部支撑板、与所述底部支撑板相连的两个立板、与所述立板相连的横板;
所述立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板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端;
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
所述横板设置在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之间,且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板相连。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朱庆波任相广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