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561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第一液晶面板、第二偏光片、第二液晶面板和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两层保护层、以及位于所述两层保护层之间的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0nm。本申请通过设置双层液晶面板的具体结构,可提升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更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第一液晶面板的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以及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的取值范围,可以更进一步实现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ADS显示技术凭借其广泛的视角和高透过率等优势,迅速占据了LCD大部分市场,尤其是大尺寸TV产品,ADS产能不断提升。但因模式对应的工艺制程限制,ADS模式的显示器件,对比度只能维持在1200~1800左右的水平,大大限制了其在TV高端产品上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器的对比度不够高的问题。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第一液晶面板、第二偏光片、第二液晶面板和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两层保护层、以及位于所述两层保护层之间的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0nm。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5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500nm。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均小于10nm,且两层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均小于100nm。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和/或,所述第三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可选的,所述第一液晶面板为光控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为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网格线,所述网格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所述光控面板包括多条沿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限定出多个光控单元;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线为折线走线。可选的,所述信号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折线走线且包括呈连续周期排列的多个第一折线单元,一个所述第一折线单元对应一个所述光控单元,并且一个所述第一折线单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网格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网格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网格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交点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网格线重叠;一个所述第一折线单元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的连接点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一条所述第二网格线重叠。可选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折线走线且包括呈周期排列的多个第二折线单元,一个所述第二折线单元对应于一个所述光控单元,或者一个所述第二折线单元对应于两个所述光控单元;一个所述第二折线单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折线单元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折线单元的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可选的,所述第一液晶面板为调光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为显示面板。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折射率为1.45~1.60;和/或,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0um~80um。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偏光片,所述第四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之间,或者所述第四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之间,所述第四偏光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结构相同;所述第四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可选的,所述第四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平行。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TAC。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双层液晶面板的具体结构,可提升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更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以及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的取值范围,可以更进一步实现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情况的光路变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情况的光路变化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液晶面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液晶面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1至附图6标记说明第一偏光片10第一偏光片的内保护层11第一偏光片的偏光层12第一偏光片的外保护层13第一液晶面板20第二偏光片30第二偏光片的内保护层31第二偏光片的偏光层32第二偏光片的外保护层33第二液晶面板40第三偏光片50第三偏光片的内保护层51第三偏光片的偏光层52第三偏光片的外保护层53粘接层60第四偏光片70光源80第四偏光片的内保护层71第四偏光片的偏光层72第四偏光片的外保护层73显示装置的出光方向F附图7至附图9标记说明光控面板20信号线24第一信号线241第二信号线242第一折线单元25第一部分251第二部分252光控单元27第二折线单元28第一部分281第二部分282显示面板40网格线43第一网格线431第二网格线432像素单元46第一子像素单元461第二子像素单元462第三子像素单元463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第一液晶面板、第二偏光片、第二液晶面板和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两层保护层、以及位于所述两层保护层之间的偏光层;其中,所述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0n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片、第一液晶面板、第二偏光片、第二液晶面板和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包括两层保护层、以及位于所述两层保护层之间的偏光层;其中,所述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5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50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均小于10nm,且两层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均小于100n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三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一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和/或,
所述第三偏光片的两层保护层中靠近所述第二液晶面板的所述保护层的面内光程差补偿值Ro小于10nm,且厚度方向上光程差补偿值Rth小于10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面板为光控面板;所述第二液晶面板为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沿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网格线,所述网格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单元;
所述光控面板包括多条沿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限定出多个光控单元;
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线为折线走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折线走线且包括呈连续周期排列的多个第一折线单元,一个所述第一折线单元对应一个所述光控单元,并且一个所述第一折线单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庆廖燕平戴珂郭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