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54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成像面;第一透镜为双凸形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第二透镜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为凹面向物侧、凸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3”字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满足市场发展趋势,使用4片塑料材质的镜片,在满足高清成像,和较大芯片尺寸的情况下,镜头前部直径小,可以使手机上的镜头安装开孔直径小,占用手机面板空间小,同时镜头总长度短,满足手机超薄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许多智能电子产品越来越追求影像立体化、高倍数、高分辨率。镜头随之也需要追求大光圈、高画素、高性价比。而现在手机越来越薄,摄像质量越来越高,并要求前摄镜头在手机前面板占用尽量小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该镜头在满足高清成像和较大芯片尺寸的情况下,镜头前部直径小,可以使手机上的镜头安装开孔直径小,占用手机面板空间小;同时镜头总长度短,满足手机超薄的需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红外滤波片(IR)以及成像面(Image);其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双凸形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L3)为凹面向物侧、凸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L4)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3”字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L1)前设有光圈(Sto)。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组合成前群,镜片外径小,使镜头具有较小的安装孔直径。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组合成后群,镜片外径大,用于匹配较大尺寸的芯片。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的镜片。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组合成前群,所述前群焦距为f12;所述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组合成后群,所述后群焦距为f3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还满足以下条件:0.2<|f12/f34|<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表面与光轴的交点和第三透镜(L3)物侧表面有效径边缘的连线在光轴上的投影长度是Ts2s6,光圈(Sto)面到成像面(Image)面的距离是镜头光学总长TTL。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还满足以下条件0.3<|Ts2s6/TTL|<0.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中,所述第四透镜(L4)和成像面(Image)之间还设有红外滤波片(IR)。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为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为满足市场发展趋势,使用4片塑料材质的镜片,第一透镜总光焦度为正,光束出射后收敛,利于控制第二透镜物方表面的外径大小;第二透镜像方表面为凹面,光束出射后,角度扩大,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组合成前群,可以在后群和芯片上有足够的像高,满足芯片的尺寸和CRA的要求;同时,该镜头具有较短的镜头总长,使镜头在手机前面板占用尽量小的空间,利于产品轻薄便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光线扇形图。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MTF解像曲线图。图5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场曲和畸变图。图6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7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光线扇形图。图8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MTF解像曲线图。图9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场曲和畸变图。图10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1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光线扇形图。图1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MTF解像曲线图。图1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三的场曲和畸变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第一实施例: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如图2-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红外滤波片IR以及成像面Image;其中,所述第一透镜L1为双凸形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L3为凹面向物侧、凸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L4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3字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所述第一透镜L1前设有光圈Sto,所述光圈Sto具有表面S1;第一透镜L1,具有凸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2和凸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3;第二透镜L2,具有凸面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4和凹面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5;第三透镜L3,具有凹面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6和凸面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7;第四透镜L4,具有凸面向物侧的第一表面S8和凹面向像侧的第二表面S9;红外滤波片IR具有向着物侧的第一表面S10和向着像侧的第二表面S11,用于过滤红外光;成像面Image具有表面S12。上述透镜的透镜数据由以下表1所示。【表1】第一透镜L1的第一表面S2和第二表面S3,第二透镜L2的第一表面S4和第二表面S5,第三透镜L3的第一表面S6和第二表面S7,第四透镜L4的第一表面S8和第二表面S9的圆锥系数k和非球面系数A4-A20如以下表2所示。【表2】上述透镜满足的条件如表3所示。【表3】f12=3.909f34=7.438f12/f34=0.526Ts2s6=1.511TTL=3.73|Ts2s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成像面(Image);所述第一透镜(L1)为双凸形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L3)为凹面向物侧、凸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L4)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3”字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成像面(Image);所述第一透镜(L1)为双凸形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L3)为凹面向物侧、凸面向像侧的弯月形结构正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四透镜(L4)为凸面向物侧、凹面向像侧的“3”字形结构负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凹面转凸面的变化;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由近光轴处至周边处存在凸面转凹面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前设有光圈(St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组合成前群,镜片外径小,使镜头具有较小的安装孔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4P小安装孔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L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宏张若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鑫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