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54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端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且第二侧架的长度比第一侧架短,所述第二侧架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内滑槽,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内滑槽共同嵌入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提升机带动滑轮支撑架使装置即可逐渐上升,当该装置整体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转动固定架并转动固定夹使螺纹柱带动固定杆在固定架向外侧转动,便于将固定夹与移动夹卡合在脚手架或墙体上,接着工作人员拧动第一螺纹手轮使移动夹在限位滑槽内逐渐向着固定夹的一侧滑动,从而与固定夹配合完成对脚手架或墙体的夹持,以避免装置整体在高空发生较为激烈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
技术介绍
建筑吊篮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一般分手动和电动两种;目前,现有的建筑吊篮在高空作业时均容易因为工作人员的动作以及天气原因容易发生晃动,从而十分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建筑吊篮的在高空发生晃动时容易使工作人员携带的施工工具发生掉落,进而容易导致安全事故,此外现有的建筑吊篮大多并能进行收缩,因此在闲置时会十分占用放置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顶端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且第二侧架的长度比第一侧架短,所述第二侧架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内滑槽,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内滑槽共同嵌入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所述第二侧架的顶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两个所述螺纹柱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远离螺纹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两个所述固定夹的内顶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两个所述限位滑槽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手轮,且第一螺纹手轮贯穿固定夹的内侧壁延伸至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手轮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夹,且移动夹与限位滑槽之间嵌入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外侧壁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四个所述连接架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手轮,所述底架的顶端远离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侧架,且第三侧架与第二螺纹手轮之间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侧架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支撑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与两个第三侧架均呈镂空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侧架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内转槽,且两个内转槽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架的顶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内转槽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头,两个所述转头的外表面边缘处均设置有限位卡扣。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侧架的内侧壁对应两个放置架底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夹与移动夹的内侧设置有防滑纹。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首先将底架上的第一侧架与第二侧架向外翻起,接着将两个第三侧架向外翻起,并将连接架上的第二螺纹手轮拧合在两个第三侧架上,从而完成该装置整体的组装,十分便利,接着,拧动内转槽内的转头使限位卡扣松开放置架,接着内滑槽内的放置架即可平放置在支撑块上,从而有利于施工用具的放置。2、该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通过提升机带动滑轮支撑架使装置即可逐渐上升,当该装置整体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转动固定架并转动固定夹使螺纹柱带动固定杆在固定架向外侧转动,便于将固定夹与移动夹卡合在脚手架或墙体上,接着工作人员拧动第一螺纹手轮使移动夹在限位滑槽内逐渐向着固定夹的一侧滑动,从而与固定夹配合完成对脚手架或墙体的夹持,进而使装置整体得以与墙体连接固定,以避免装置整体在高空发生较为激烈的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放置架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底架;2、第一侧架;3、第二侧架;4、内滑槽;5、放置架;6、内转槽;7、转头;8、固定架;9、螺纹柱;10、固定杆;11、固定夹;12、限位滑槽;13、第一螺纹手轮;14、移动夹;15、第三侧架;16、滑轮支撑架;17、连接架;18、第二螺纹手轮;19、限位卡扣;20、支撑块;21、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包括底架1,底架1的顶端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且第二侧架3的长度比第一侧架2短,第二侧架3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内滑槽4,每两个相邻的内滑槽4共同嵌入滑动连接有放置架5,第二侧架3的顶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架8,两个固定架8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9,两个螺纹柱9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两个固定杆10远离螺纹柱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1,两个固定夹11的内顶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2,两个限位滑槽12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手轮13,且第一螺纹手轮13贯穿固定夹11的内侧壁延伸至外侧,两个第一螺纹手轮13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夹14,且移动夹14与限位滑槽12之间嵌入滑动连接,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的外侧壁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7,四个连接架17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手轮18,底架1的顶端远离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侧架15,且第三侧架15与第二螺纹手轮18之间螺纹连接,两个第三侧架1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支撑架16。在图1中: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与两个第三侧架15均呈镂空设置,便于减轻装置整体的重量。在图2中:第二侧架3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内转槽6,且两个内转槽6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架5的顶侧,便于设置转头7。在图4中:两个内转槽6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头7,两个转头7的外表面边缘处均设置有限位卡扣19,便于对闲置的放置架5进行固定。在图2中:第二侧架3的内侧壁对应两个放置架5底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0,便于对使用时的放置架5进行支撑。在图3中:固定夹11与移动夹14的内侧设置有防滑纹21,便于移动夹14与固定夹11配合完成对脚手架或墙体的紧密夹持。工作原理:在使用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时,首先将底架1上的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向外翻起,接着将两个第三侧架15向外翻起,并将连接架17上的第二螺纹手轮18拧合在两个第三侧架15上,从而完成该装置整体的组装,十分便利,接着,拧动内转槽6内的转头7使限位卡扣19松开放置架5,接着内滑槽4内的放置架5即可平放置在支撑块20上,从而有利于施工用具的放置,通过提升机带动滑轮支撑架16使装置即可逐渐上升,当该装置整体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工作人员转动固定架8并转动固定夹11使螺纹柱9带动固定杆10在固定架8向外侧转动,便于将固定夹11与移动夹14卡合在脚手架或墙体上,接着工作人员拧动第一螺纹手轮13使移动夹14在限位滑槽12内逐渐向着固定夹11的一侧滑动,从而与固定夹11配合完成对脚手架或墙体的夹持,进而使装置整体得以与墙体连接固定,以避免装置整体在高空发生较为激烈的晃动,有一定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顶端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且第二侧架(3)的长度比第一侧架(2)短,所述第二侧架(3)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内滑槽(4),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内滑槽(4)共同嵌入滑动连接有放置架(5),所述第二侧架(3)的顶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架(8),两个所述固定架(8)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9),两个所述螺纹柱(9)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两个所述固定杆(10)远离螺纹柱(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1),两个所述固定夹(11)的内顶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2),两个所述限位滑槽(12)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手轮(13),且第一螺纹手轮(13)贯穿固定夹(11)的内侧壁延伸至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手轮(13)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夹(14),且移动夹(14)与限位滑槽(12)之间嵌入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的外侧壁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7),四个所述连接架(17)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手轮(18),所述底架(1)的顶端远离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三侧架(15),且第三侧架(15)与第二螺纹手轮(18)之间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三侧架(1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轮支撑架(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吊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顶端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且第二侧架(3)的长度比第一侧架(2)短,所述第二侧架(3)的内侧壁开设有四个内滑槽(4),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内滑槽(4)共同嵌入滑动连接有放置架(5),所述第二侧架(3)的顶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架(8),两个所述固定架(8)的内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柱(9),两个所述螺纹柱(9)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两个所述固定杆(10)远离螺纹柱(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夹(11),两个所述固定夹(11)的内顶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2),两个所述限位滑槽(12)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手轮(13),且第一螺纹手轮(13)贯穿固定夹(11)的内侧壁延伸至外侧,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手轮(13)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夹(14),且移动夹(14)与限位滑槽(12)之间嵌入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的外侧壁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7),四个所述连接架(17)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手轮(18),所述底架(1)的顶端远离第一侧架(2)与第二侧架(3)的两侧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朝辉王永刚岳丽英翟云黄普贺元徐昌飚李国锋杨生海赵晋忠朱文奇张海云梁胖胖刘永其赵永关柳静张宝林檀增孟玥田丁华艺乔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