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藏精细描述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来精细刻画单一砂体在储层中的展布特征,以此满足精细注水及剩余油挖潜的需求;储层构型研究是高精度油藏描述中重构储层地下认知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储层构型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不同级次储层构型要素在垂向及侧向上的构型模式,同时针对于不同级次储层构型的研究,只需满足当前生产需要即可。目前针对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资料较多,但不同资料均具有其局限性,同时储层构型研究也具有其自身特点,造成通过不同资料进行的储层构型研究只能针对某一级次的构型要素开展,而无法对其它级次的储层构型要素进行准确表征。当前针对于储层构型研究主要应用密井网资料控制,但由于地下沉积的多变性造成对于储层构型的多解性而无法形成统一的地质认识。地震相可以确定单一砂体在侧向上的边界位置及深度,确定稀井网井区单一砂体侧向构型特征,而针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内大多数油田缺少地震资料;同时国内外学者针对于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较多,针对于其它沉积体系下的单一砂体构型刻画相对而言较少,且针对于单一砂体的侧向连通关系仅停留在定性的范围内,虽然部分井区有密井网的优势,但仍具有较强的多解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单一砂体构型刻画中准确程度低、缺少井间单一砂体的侧向构型定量描述及无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验证的问题。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01:以目的层天然露头和岩心精细描述为基础建立岩心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nS102:以单井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为基础建立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nS103:以S101及S102中得到的岩心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解释为基础,通过岩电关系特征匹配,采用属性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并利用该模式进行未取心单井垂向上单一砂体的构型模式的解释;/nS104:以微相沉积模式为指导,结合水平井资料、特定目标沉积体进行密井网及稀疏井网井区单一砂体在侧向上的构型模式的初步预测;/nS105:以油水井生产动态响应特征及测试资料为基础,进一步厘定单一砂体在侧向上的构型模式;/nS106:以单一砂体垂向构型及侧向构型模式为基础,结合储层构型理论,完成单一砂体构型的定量表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以目的层天然露头和岩心精细描述为基础建立岩心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
S102:以单井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为基础建立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
S103:以S101及S102中得到的岩心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解释为基础,通过岩电关系特征匹配,采用属性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岩心特征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并利用该模式进行未取心单井垂向上单一砂体的构型模式的解释;
S104:以微相沉积模式为指导,结合水平井资料、特定目标沉积体进行密井网及稀疏井网井区单一砂体在侧向上的构型模式的初步预测;
S105:以油水井生产动态响应特征及测试资料为基础,进一步厘定单一砂体在侧向上的构型模式;
S106:以单一砂体垂向构型及侧向构型模式为基础,结合储层构型理论,完成单一砂体构型的定量表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中建立岩心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的具体过程是以目的层天然露头和岩心精细描述为基础,结合沉积旋回理论确定目的层内隔夹层的发育特征,精细描述目的层内单一砂体对应的沉积、构造及规模、不同期次单一砂体及其组合在垂向上的叠置关系,进而完成岩心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刻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中以单井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为基础建立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的具体过程是以测井曲线电性特征为基础,结合沉积旋回理论确定目的层内隔夹层发育特征,精细刻画目的层内单一砂体对应的沉积、岩性、不同期次单一砂体及其组合在垂向上的叠置关系,进而完成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对应的单一砂体垂向构型模式刻画。
4.如权利要求2及权利要求3中所述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夹层包括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及物性隔夹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曲线包括常规系列测井曲线和特殊系列测井曲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碎屑岩储层单一砂体构型刻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4中以微相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特定目标沉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卫卫,赵习森,党海龙,刘滨,唐后军,崔鹏兴,王小锋,侯玢池,王强,王谦,朱争,赵丰年,王涛,刘双双,凃兴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