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452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包括值土层、滞留层和排水层,值土层上设置有植被,植被和值土层构成第一重过滤,滞留层包括人工填料层和淹没区,人工填料层构成第二重过滤,淹没区构成第三重过滤,雨水依次经过第一重过滤、第二重过滤和第三重过滤过滤后从排水层离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滞留层内增设了淹没区,进而提高了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物滞留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
技术介绍
雨水径流已成为地表水污染的重要来源,雨水生物滞留系统由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作为优先推荐选用的技术措施。生物滞留池中植物的存在、过滤介质的深度和类型、饱和区的存在及生物滞留池周围土地利用都对生物滞留设施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低影响开发是现代雨水管理体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生态技术措施。而生物滞留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低影响开发手段之一,除了氮、磷、有机物、悬浮颗粒物这些主要污染物之外,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径流中含有的重金属及致病菌也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是水质的净化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性较大;地区降雨特征、径流污染物浓度、填充介质特性等因素直接影响生物滞留系统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滞留层内增设了淹没区,进而提高了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值土层(1)、滞留层(2)和排水层(3),所述值土层(1)上设置有植被,所述植被和所述值土层(1)构成第一重过滤,所述滞留层(2)包括人工填料层和淹没区,所述人工填料层构成第二重过滤,所述淹没区构成第三重过滤,雨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重过滤、所述第二重过滤和所述第三重过滤过滤后从所述排水层(3)离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值土层(1)、滞留层(2)和排水层(3),所述值土层(1)上设置有植被,所述植被和所述值土层(1)构成第一重过滤,所述滞留层(2)包括人工填料层和淹没区,所述人工填料层构成第二重过滤,所述淹没区构成第三重过滤,雨水依次经过所述第一重过滤、所述第二重过滤和所述第三重过滤过滤后从所述排水层(3)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其特征在于,城市道路上设置有生物去污滞留设施本体,所述值土层(1)、所述滞留层(2)和所述排水层(3)由上而下铺设于所述生物去污滞留设施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3)包括第一排水层(31)和第二排水层(32),所述第一排水层(31)内铺设有砂砾,所述第二排水层(32)内铺设有砾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层(31)位于所述第二排水层(32)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雨地区生物去污滞留设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层(31)内砂砾的颗粒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层(32)内砾石的间隙,且所述人工填料层内填充物的颗粒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剑辉骆飞王卫青沈飞吴怡然金皓王锋刘士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