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电位多极环路梯度观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935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自然电位多极环路梯度观测方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沿测线布置一个多电极坑排列,电极坑中布置两个电极。用仪器分别测量相邻电极坑间和首尾电极坑间各电极的电位差,要求各电极电位差满足一定的条件。当电极间的电位差测量结果不满足这些条件时,找出原因并予以处理后重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值。以此实现对资料质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质量不好的观测点,提高自然电位梯度法的勘探精度。一个排列测量完后,整个排列同时向前移动一个排列,将上个排列的尾部电极坑作为这个排列的首个电极坑,重复测量,直至完成整条测线的采集工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一种自然电位梯度勘探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电位勘探中,传统做法是采用两极观测法进行自然电位梯度数据采集。两极观测法具有采集资料速度快的优点,但也存在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采集资料质量无法实时监控,一旦出现质量不好的点,将影响全部资料的质量。数据采集完成后,无法准确判断和找出质量不好的点,因而影响采集数据的质量,降低自然电位勘探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观测法为将传统的两极观测法改为多极观测法,即三极和三极以上,具体采用的极数可视工区条件选择。具体方法为沿测线一次布置一个多极排列,极数为三极或三极以上。每一极由一个电极坑组成。每个电极坑中布置两个电极,为叙述方便分别编号为1号电极和2号电极。用仪器分别测量相邻电极坑间和首尾电极坑间1号电极之间及2号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每个排列测量结果应当满足下述条件(1)相邻电极坑之间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与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应相等;(2)一个排列首尾1号电极和首尾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分别等于该排列内全部相邻电极坑之间1号电极和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之和;(3)一个排列首尾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应等于首尾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4)1号电极组和2号电极组组成的闭合环路电位差之和应为零。当电极间的电位差测量结果不满足上述条件时,找出原因并予以处理后重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值,直至满足上述条件。以此实现对资料质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质量不好的观测点,提高自然电位梯度法的勘探精度。一个排列测量完后,整个排列同时向前移动一个排列,将上个排列的尾部电极坑作为这个排列的首个电极坑,再进行上述测量,直至完成所有测点的数据采集工作。附图说明图1自然电位四极环路梯度观测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实施例以下为自然电位四极环路梯度观测方法。沿测线布置一个排列,排列共有A、B、C和D四个电极坑。每个电极坑中布置两个电极,分别编号为1号电极和2号电极。测量的电位差值见图1。其中VA1B1、VB1C1、VC1D1、VA1D1分别为A和B、B和C、C和D、A和D电极坑中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VA2B2、VB2C2、VC2D2、VA2D2分别为A和B、B和C、C和D、A和D电极坑中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VD1D2和VA2A1分别为一个排列尾部和首部电极坑中的一对电极间的电位差,由于它们分别位于同一电极坑中,因此VD1D2和VA2A1均为零。这些电位差值满足下列关系VA1B1=VA2B2;VB1C1=VB2C2;VC1D1=VC2D2VA1D1=VA1B1+VB1C1+VC1D1;VA2D2=VA2B2+VB2C2+VC2D2VA1D1=VA2D2VA1D1+VD1D2+VD2A2+VA2A1=0,即VA1D1+VD2A2=0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时,说明这个排列的资料有问题,查找原因直至测量的电位差值满足上述关系。然后将整个排列同时向前移动一个排列,将上个排列的尾部电极坑作为新排列的首个电极坑,重复进行上述测量,直至完成整条测线所有测点的采集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为沿测线方向一次布置一个三极或三极以上的排列,每一极中布置两个电极(为叙述方便,分别编号为1号电极和2号电极),用仪器分别测量相邻极间和首尾极间的1号电极间及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每个排列的测量结果应当满足(1)各相邻极间的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与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相等;(2)一个排列首尾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等于该排列内全部相邻极间1号电极的电位差之和;(3)一个排列首尾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等于该排列内全部相邻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之和;(4)一个排列首尾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应等于首尾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5)1号电极组和2号电极组组成的闭合环路电位差之和应为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列上的每一极由一个电极坑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当电极间的电位差测量结果不满足上述条件时,找出原因并予以处理后重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值,直至满足上述条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个排列测量完成后,整个排列向前移动一个排列,将上个排列的尾极作为新的排列的首极,重复测量,直至完成整条测线的采集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沿测线布置排列,排列共有A、B、C和D四个电极坑,每个电极坑中布置两个电极,分别编号为1号电极和2号电极,其中VA1B1、VB1C1、VC1D1、VA1D1分别为A和B、B和C、C和D、A和D电极坑中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VA2B2、VB2C2、VC2D2、VA2D2分别为A和B、B和C、C和D、A和D电极坑中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VD1D2和VA2A1分别为一个排列尾部和首部电极坑中的一对电极间的电位差,由于它们分别位于同一电极坑中,因此VD1D2和VA2A1均为零(图1);这些电位差值满足下列关系VA1B1=VA2B2;VB1C1=VB2C2;VC1D1=VC2D2;VA1D1=VA1B1+VB1C1+VC1D1;VA2D2=VA2B2+VB2C2+VC2D2;VA1D1=VA2D2;VA1D1+VD1D2+VD2A2+VA2A1=0,即VA1D1+VD2A2=0。全文摘要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沿测线布置一个多电极坑排列,电极坑中布置两个电极。用仪器分别测量相邻电极坑间和首尾电极坑间各电极的电位差,要求各电极电位差满足一定的条件。当电极间的电位差测量结果不满足这些条件时,找出原因并予以处理后重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值。以此实现对资料质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质量不好的观测点,提高自然电位梯度法的勘探精度。一个排列测量完后,整个排列同时向前移动一个排列,将上个排列的尾部电极坑作为这个排列的首个电极坑,重复测量,直至完成整条测线的采集工作。文档编号G01V3/18GK1532560SQ03121099公开日2004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何展翔, 王天平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电位多极环路梯度观测方法,其特征为:沿测线方向一次布置一个三极或三极以上的排列,每一极中布置两个电极(为叙述方便,分别编号为1号电极和2号电极),用仪器分别测量相邻极间和首尾极间的1号电极间及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每个排列的测量结果应当满足:(1)各相邻极间的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与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相等;(2)一个排列首尾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等于该排列内全部相邻极间1号电极的电位差之和;(3)一个排列首尾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等于该排列内全部相邻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之和;(4)一个排列首尾1号电极间的电位差应等于首尾2号电极间的电位差;(5)1号电极组和2号电极组组成的闭合环路电位差之和应为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展翔王天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