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包括:底座、支撑板、第一侧翻板、第二侧翻板、端翻板、旋转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齿条及带动装置,支撑板端边缘通过与端翻板固定的第三旋转杆与端翻板铰接,与第一旋转杆固定有第一齿轮,与第二旋转杆固定有第二齿轮,与第三旋转杆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在第二齿轮背离第一齿轮一侧安装有第三齿轮,在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四齿轮,直线驱动装置与齿条连接,第三齿轮筒带动装置与第一伞齿轮作用。节能自动折衣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这两个旋转式驱动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
本技术涉及折衣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动折衣机包括:支撑板、第一侧翻板、第二侧翻板、端翻板、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第二旋转驱动装置、齿条以及直线驱动装置,支撑板放置在底座上,支撑板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一侧翻板固定的第一旋转杆与第一侧翻板铰接,支撑板另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二侧翻板固定的第二旋转杆与第二侧翻板铰接,支撑板端边缘与端翻板铰接,第一旋转杆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旋转杆固定有第二齿轮,在支撑板上安装有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部连接,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旁安装有齿条,齿条能同时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或同时与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齿条能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与齿条连接有直线驱动装置,与端翻板连接有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切换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从而实现了翻转第一侧翻板或第二侧翻板,第二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端翻板翻转,但是该自动折衣机仍然存在的缺点为:需要使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这两个旋转式驱动设备,导致使用成本增加,不利于节约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提供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这两个旋转式驱动设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包括:底座、支撑板、第一侧翻板、第二侧翻板、端翻板、旋转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齿条以及带动装置,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一侧翻板固定的第一旋转杆与第一侧翻板铰接,支撑板另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二侧翻板固定的第二旋转杆与第二侧翻板铰接,支撑板端边缘通过与端翻板固定的第三旋转杆与端翻板铰接,与第一旋转杆固定有第一齿轮,与第二旋转杆固定有第二齿轮,与第三旋转杆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在第二齿轮背离第一齿轮一侧安装有第三齿轮,在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四齿轮,齿条中部开设有缺口,直线驱动装置与齿条连接,齿条能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直线驱动装置用于使齿条与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使齿条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或使齿条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第三齿轮筒带动装置与第一伞齿轮作用,带动装置用于使第三齿轮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齿条上的缺口、带动装置、伞齿轮以及第三齿轮,实现了当齿条与第四齿轮啮合且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时,齿条上的缺口与第二齿轮对准,这样齿条在带动第三齿轮旋转时,就不会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三齿轮再通过带动装置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旋转就实现端翻板翻转,从而减少了旋转驱动装置这种旋转式驱动设备的使用,提高了一个旋转驱动装置的利用率,节约了设备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节能自动折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支撑座内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底座1、座体10、压紧块100、螺杆101、插杆102、卡块103、第二弹簧104、升降架105、挤压块106、凸部107、底板13、中间支撑部14、第一边缘支撑部15、第二边缘支撑部16、导向杆17、导向筒18、支撑板2、第一侧翻板3、第一齿轮30、第二侧翻板4、第二齿轮40、端翻板5、第一伞齿轮50、第四齿轮60、第三齿轮61、旋转轴62、直线驱动装置7、齿条8、带动装置9、传动杆91、第二伞齿轮9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包括:底座1、支撑板2、第一侧翻板3、第二侧翻板4、端翻板5、旋转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7、齿条8以及带动装置9,底座1上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一侧翻板3固定的第一旋转杆与第一侧翻板3铰接,支撑板2另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二侧翻板4固定的第二旋转杆与第二侧翻板4铰接,支撑板2端边缘通过与端翻板5固定的第三旋转杆与端翻板5铰接,与第一旋转杆固定有第一齿轮30,与第二旋转杆固定有第二齿轮40,与第三旋转杆固定有第一伞齿轮50,在第二齿轮40背离第一齿轮30一侧安装有第三齿轮61,在支撑板2上安装有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之间的第四齿轮60,齿条8中部开设有缺口,直线驱动装置7与齿条8连接,齿条8能滑动地安装在底座1上,直线驱动装置7用于使齿条8与第一齿轮30和第四齿轮60同时啮合、使齿条8与第二齿轮40和第四齿轮60同时啮合或使齿条8与第三齿轮61和第四齿轮60同时啮合,第三齿轮61筒带动装置9与第一伞齿轮50作用,带动装置9用于使第三齿轮61带动第一伞齿轮50转动。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带动组件,带动装置9包括:传动杆91以及第二伞齿轮92,传动杆91一端与第三齿轮61固定,传动杆91能转动地穿过支撑块,支撑块与底座1固定,传动杆91另一端与第二伞齿轮92固定,第二伞齿轮92与第一伞齿轮50啮合。由于第三齿轮61旋转围绕的中心线与第一伞齿轮50旋转围绕的中心线垂直,为了实现传动,因此设计了第二伞齿轮92与第一伞齿轮50的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伞齿轮50旋转后端翻板5旋转。为了对支撑板2的支撑,在支撑板2两端分别安装有支撑座,第四齿轮60上固定有旋转轴62,旋转轴62能转动地伸入到一支撑座内,支撑板2背离旋转轴62的端部上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伸入至另一支撑座内,支撑杆不能相对支撑座旋转,支撑杆为长方体结构等,因此支撑杆不会相对支撑座旋转,同时旋转轴62为圆柱体结构,旋转轴62能够随着第四齿轮60一起相对支撑座旋转。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支撑座,实现支撑板2、第一侧翻板3、第二侧翻板4以及端翻板5可以与底座1和支撑座脱离,每一支撑座均包括:座体10以及压紧组件,座体10表面凹陷形成凹槽,凹槽用于放置支撑轴或支撑杆,与座体10可拆卸连接有压紧组件,压紧组件用于当第一侧翻板3和第二侧翻板4从支撑板2上展开后将支撑轴或支撑杆压紧在凹槽内;底座1包括:底板13、中间支撑部14、第一边缘支撑部15和第二边缘支撑部16,底板13中部安装有用于支撑支撑板2的中间支撑部14,第一边缘支撑部15和第二边缘支撑部16能相对底板13移动,第一边缘支撑部15用于支撑第一侧翻板3,第二边缘支撑部16用于支撑第二侧翻板4。当正常使用时,第一侧翻板3和第二侧翻板4从支撑板2上展开,这样就能实现第一侧翻板3和第二侧翻板4的翻转,并折叠衣服。当运输时,第一侧翻板3覆盖在支撑板2上方,第二侧翻板4覆盖在支撑板2下方,此时第一边缘支撑部15和第二边缘支撑部16靠拢中间支撑部14,从而缩小了体积,使得运输更加方便。为了实现对第一边缘支撑部15和第二边缘支撑部16的导向,第一边缘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板、第一侧翻板、第二侧翻板、端翻板、旋转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齿条以及带动装置,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一侧翻板固定的第一旋转杆与第一侧翻板铰接,支撑板另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二侧翻板固定的第二旋转杆与第二侧翻板铰接,支撑板端边缘通过与端翻板固定的第三旋转杆与端翻板铰接,与第一旋转杆固定有第一齿轮,与第二旋转杆固定有第二齿轮,与第三旋转杆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在第二齿轮背离第一齿轮一侧安装有第三齿轮,在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四齿轮,齿条中部开设有缺口,直线驱动装置与齿条连接,齿条能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直线驱动装置用于使齿条与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使齿条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或使齿条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第三齿轮筒带动装置与第一伞齿轮作用,带动装置用于使第三齿轮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板、第一侧翻板、第二侧翻板、端翻板、旋转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齿条以及带动装置,底座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一侧翻板固定的第一旋转杆与第一侧翻板铰接,支撑板另一侧边缘通过与第二侧翻板固定的第二旋转杆与第二侧翻板铰接,支撑板端边缘通过与端翻板固定的第三旋转杆与端翻板铰接,与第一旋转杆固定有第一齿轮,与第二旋转杆固定有第二齿轮,与第三旋转杆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在第二齿轮背离第一齿轮一侧安装有第三齿轮,在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四齿轮,齿条中部开设有缺口,直线驱动装置与齿条连接,齿条能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直线驱动装置用于使齿条与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使齿条与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或使齿条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同时啮合,第三齿轮筒带动装置与第一伞齿轮作用,带动装置用于使第三齿轮带动第一伞齿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自动折衣机,其特征在于,带动装置包括:传动杆以及第二伞齿轮,传动杆一端与第三齿轮固定,传动杆能转动地穿过支撑块,支撑块与底座固定,传动杆另一端与第二伞齿轮固定,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中,余建波,丁元吉,周会朋,刘晓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