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发极化谱测井方法及其解释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储层孔隙度的测量和评价有比较成熟的测井技术和解释方法,但在确定渗透率方面,由于决定渗透率大小的主导因素是储层孔隙结构,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及其严重的非均质性,使得渗透率测井技术和解释方法一直没有很大进展,目前主要采用实验室测量和现场核磁共振测井,实验室测量难以再现地层条件,在取芯过程会使岩心产生不必要的裂纹,这些都对渗透率的测量产生极大的误差。而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存在的缺陷是测井成本非常高,信号微弱,探测深度浅,对仪器的信噪比要求也非常高,同时该技术测量了不连通的孔隙,这些孔隙对渗透率没有贡献。传统的激发极化测井主要是利用极化率参数,建立极化率与地层水矿化度以及泥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但是极化率参数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比如围岩、井眼,供电时间、泥质分布等,尤其重要的是极化率参数与测量方式以及测量时间密切相关,对仪器的要求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测井成本高、信号弱及误差大、精确度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方法首先由恒流源通过控制单元给供电电极供电,使岩心产生极化场,然后断电,极化场随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求取渗透率的岩石激发极化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a、在井下采集激发极化衰减谱,经过多指数衰减拟合: V(t)/V(0)=*f↓[i]exp(-t/T↓[i]) (1) f↓[i]代表时间常数为T↓[i]的孔体积百分比,其中f↓[i]≥0; b、多指数衰减方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y=M.f (2) 式中y=(y↓[1],y↓[2],…,y↓[m])↑[T]是归一化的激发极化衰减电位,即y↓[i]≡V(t↓[i])/V(0),t↓[i](i=1,2,…,m)为衰减时间,V(t↓[i])为衰减时间为t↓[i]的衰减电位,V(0)为断电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茂松,王伟男,姜亦忠,范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石油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