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09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1
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自控回流阀的壳体为由阀盖和阀体组成的三通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连通主路进口与主路出口的主路阀腔和连接主路进口与旁路出口的旁路阀腔;所述阀体内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与阀盖间安装有主路弹簧;所述阀体内安装套筒;所述阀杆与阀筒上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节流孔位于固定件套筒上,主路止回阀运动时不受节流孔处介质流速和流向变化的影响,动作顺畅,稳定性高。在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基础上,通过对内件的增加或修改,可具有旁路无泄漏、可在线调节、多级减压、上导向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属于保护阀

技术介绍
自控回流阀应用于离心泵后,对离心泵进行自动回流保护,防止泵内因流量过低产生汽蚀、振动和噪声,保证泵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泵的使用寿命。自控回流阀为三通阀门,阀门进口与泵出口连接,介质通过阀门后可分成两路流出,主路出口连接后续工艺管路,旁路出口连接介质储罐。已有的低压型自控回流阀结构,如技术专利CN202926598U中公开的回流阀结构,其在止逆阀上设有减压孔,减压孔随着止逆阀的开启被遮挡,旁路流量逐渐减小。上述回流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减压孔在止逆阀运动件上,介质流经减压孔其速度会急剧增加并伴有流向的变化,致使止逆阀随之发生振动等不稳定的运动,从而影响回流阀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解决了由于介质流速及流向变化引起止回阀运动不稳定的问题,提高阀门可靠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包括阀体、阀盖、导杆螺套、主路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盖(2)、导杆螺套(3)、主路弹簧(4)、止回阀(5)以及套筒(10);/n阀体(1)为三通式T型结构,阀体内设有连通主路进口与主路出口的主路阀腔和连接主路进口与旁路出口的旁路阀腔;阀盖(2)的底端和阀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n所述阀体(1)的主路阀腔内安装有止回阀(5),所述止回阀(5)的顶端间隙配合悬挂有导杆螺套(3),止回阀(5)与阀盖(2)之间安装有主路弹簧(4);/n所述止回阀(5)包括阀头(6)、阀盘(7)、阀杆(8)、阀筒(9)和第一螺母(12);阀头(6)垂直固定在阀盘(7)的上方中心处,与导杆螺套(3)间隙配合,共同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盖(2)、导杆螺套(3)、主路弹簧(4)、止回阀(5)以及套筒(10);
阀体(1)为三通式T型结构,阀体内设有连通主路进口与主路出口的主路阀腔和连接主路进口与旁路出口的旁路阀腔;阀盖(2)的底端和阀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阀体(1)的主路阀腔内安装有止回阀(5),所述止回阀(5)的顶端间隙配合悬挂有导杆螺套(3),止回阀(5)与阀盖(2)之间安装有主路弹簧(4);
所述止回阀(5)包括阀头(6)、阀盘(7)、阀杆(8)、阀筒(9)和第一螺母(12);阀头(6)垂直固定在阀盘(7)的上方中心处,与导杆螺套(3)间隙配合,共同用于给止回阀(5)向上导向;阀杆(8)顶端与阀盘(7)下方中心处螺纹连接,阀杆(8)底端穿过阀筒(9)中心孔,通过第一螺母(12)将阀杆(8)与阀筒(9)紧固为一体;
所述阀体(1)旁路阀腔内安装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侧壁开有一定数量的小孔,介质通过小孔减压后流至旁通管路;
所述套筒(10)与阀筒(9)间隙配合,当主路流量增加时,止回阀(5)打开且向上运动,主路弹簧(4)被压缩,阀筒(9)向上移动,随着主路流量增加至泵最小需求流量时,阀筒上升至旁路阀腔关闭的位置,主路流量继续增加止回阀(5)接着向上运动,此时旁路阀腔保持关闭状态;当主路流量减小至泵最小流量时,主路弹簧(4)提供推力,止回阀(5)向下移动,阀筒(9)向下移动旁路阀腔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主路弹簧(4)套在阀盖(2)和阀盘(7)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阀头(6)与阀盘(7)是一体式、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阀杆(8)与阀盘(7)是一体式、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畅高阳张伟李姜楠郭玉生郑伟冯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