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克佐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楼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86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楼板,所述楼板包括用于承重的钢筋桁架和轻质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桁架埋设在轻质混凝土板内,以确保轻质混凝土板满足承载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装配式楼板的制造方法,通过插钎固定的方式将钢筋桁架精确固定放置到混凝土模具内,来实现将钢筋桁架植入到轻质混凝土板内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满足承载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楼板的完全整体预制,制造的楼板不但重量轻,强度高,而且易于装配,无需预先配置钢结构框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而言,具有现场现浇作业少,标准化程度更高,施工周期更短,更符合绿色建筑要求,更加节能环保等优势。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计划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50%以上。装配式建筑,特别是中高层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建筑方式,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对于承载性能和自身重量都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因而大量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蒸压加气混凝土等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目前,上述轻质混凝土建材主要用于墙板,而楼板等对承载性能要求极高的部件则并未使用上述材料直接预制。目前,采用混凝土的装配式建筑,其楼板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建筑方式。第一种是叠合板辅以现浇的方式,这种建筑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具体是采用先预制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层,在板层上预埋设钢筋骨架并凸出于板层外。施工时先吊装装配钢筋混凝土板层,而后在预埋设的钢筋骨架顶部固定铺设一层钢筋网,最后以现浇的方式将混凝土倒入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层上,使其均匀铺满并没过钢筋骨架和钢筋网。待混凝土完成养护,则完成了整个楼板的施工。r>第二种是叠合板辅以轻质混凝土板的建筑方式。比如公开号为CN210562904U,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叠合板辅以轻质混凝土板的楼板形式,其核心是用轻质混凝土板取代了第一种建筑方式中的现浇层。再比如公开号为CN209114686U,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叠合楼板的中国专利,则公开了另一种叠合板辅以轻质混凝土板的楼板形式,其核心是利用两层相互插接的轻质混凝土板,以底层为叠合板,顶层开孔容纳钢筋骨架,最终辅以少量的现浇作业填充孔隙的方式完成楼板的施工。第三种是以钢结构的框架为主承重结构体,在框架内铺设轻质混凝土板的建筑方式。比如公开号为CN210263566U,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组合楼板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的框架为主承重结构体,在框架内铺设轻质混凝土板的,其核心是用工字钢构建承重框架,利用预先设置在轻质混凝土板的连接组件,在工字钢之间铺设轻质混凝土板,完成楼板的施工。然而上述几种楼板的建筑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第一种方式需要大量的现浇作业,整体装配式程度较低。而第二种方式同样需要进行一定的现浇作业,同时装配的过程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第三种方式需要大量使用工字钢,整体用钢量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楼板及其制造方法,在满足承载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楼板的完全整体预制,制造的楼板不但重量轻,强度高,而且易于装配,无需预先配置钢结构框架,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楼板,所述楼板包括用于承重的钢筋桁架和轻质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桁架埋设在轻质混凝土板内,以确保轻质混凝土板满足承载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轻质混凝土板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进一步,所述轻质混凝土板上设置有用于拼接的连接构件。优选的,所述连接构件为榫卯构件或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内的连接构件。优选的,所述连接构件为榫卯构件,所述榫卯构件包括布置在轻质混凝土板两侧、相互匹配的凹槽和凸缘。进一步,所述钢筋桁架包括沿轻质混凝土板纵向布置的主筋。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还包括有布置在主筋之间的辅筋。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为由上下弦杆主筋和腹杆辅筋组成的单片钢筋桁架或三角式钢筋桁架。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还包括有将多个所述主筋固定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的横向分布筋。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由上下弦杆主筋和腹杆辅筋组成的单片钢筋桁架或三角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为由横向分布筋将多个钢筋网连接后构成的立体钢筋架。进一步,所述楼板还包括有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内,用于楼板装配的连接件。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套筒。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在钢筋桁架的两端。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上述装配式楼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钢筋桁架;步骤S2,将轻质混凝土板的原料以原料配比投料后,制成混凝土混合泥料;步骤S3,将步骤S1制得的钢筋桁架通过插钎固定的方式以间隔叠放布置在混凝土模具内;步骤S4,将步骤S2制得的泥料倒入步骤S3的混凝土模具内,压实成型,而后抽钎、脱模,制得轻质混凝土粗坯;步骤S5,将步骤S4制得的轻质混凝土粗坯依据楼板尺寸要求切割,制得楼板粗坯;步骤S6,将步骤S5制得的楼板粗坯进行后续硬化处理,制得装配式楼板。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制备钢筋桁架时,需要将连接件和/或预埋的连接构件焊接在钢筋桁架上,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套筒,焊接后,需要在连接件的装配孔内填充软质胶体材料堵孔。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在对轻质混凝土粗坯切割时,还需完成用于楼板拼接的榫卯构件的切割塑形。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有效达成了利用轻质混凝土材料直接制作预制楼板的目的,有效减轻了楼板重量,现有混凝土楼板单立方的重量能够达到2.5吨以上,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楼板,单立方的重量能够至少降低一半以上。2)本专利技术的楼板能够直接吊装装配,无需现浇,极大减少了施工的现浇量,有效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施工难度和施工的劳动强度都大大降低,整体施工成本也较为低廉。3)本专利技术的楼板尺寸可灵活控制,整体运输和吊装都较为便捷。4)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现有轻质混凝土材料的优势发挥出来,能够实现整个装配式建筑均采用轻质混凝土材料,使得整个建筑在防火、抗震、隔音、隔热等各项性能上都得到极大的提升。5)本专利技术十分利于大规模生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制备方式,无需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大范围改造,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钢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结构的钢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结构的钢筋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楼板的装配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楼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轻质混凝土板,2、钢筋桁架,2a、上下弦杆主筋,2b、腹杆辅筋,2c、横向分布筋,3、凸缘,4、凹槽,5、连接件,6、加强螺栓,7、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用于承重的钢筋桁架(2)和轻质混凝土板(1),所述钢筋桁架(2)埋设在轻质混凝土板(1)内,以确保轻质混凝土板(1)满足承载要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包括用于承重的钢筋桁架(2)和轻质混凝土板(1),所述钢筋桁架(2)埋设在轻质混凝土板(1)内,以确保轻质混凝土板(1)满足承载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混凝土板(1)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混凝土板(1)上设置有用于拼接的连接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榫卯构件或预埋在轻质混凝土板内的连接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为榫卯构件,所述榫卯构件包括布置在轻质混凝土板(1)两侧、相互匹配的凹槽(4)和凸缘(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沿轻质混凝土板(1)纵向布置的上下弦杆主筋(2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还包括有布置在上下弦杆主筋(2a)之间的腹杆辅筋(2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为由上下弦杆主筋(2a)和腹杆辅筋(2b)组成的单片钢筋桁架或三角形钢筋桁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还包括有将多个所述上下弦杆主筋(2a)固定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的横向分布筋(2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2)包括由上下弦杆主筋(2a)和腹杆辅筋(2b)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克佐
申请(专利权)人:罗克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