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预制装配式墙体在连接时,多是通过连接螺钉和钢板连接板进行连接,采用连接螺钉将钢板连接板与预制装配式墙体中的预埋钢板连接。传统的连接方式需开设较多的螺钉孔,加工工序复杂,且多个螺钉孔若满足同时对齐的要求时,预埋钢板开孔精度要求较高,对于同时对钢板连接板上的螺钉孔而言,其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安装稳定性差,不便于后期的更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连接方式需开设较多的螺钉孔,加工工序复杂,且多个螺钉孔若满足同时对齐的要求时,预埋钢板开孔精度要求较高,对于同时对钢板连接板上的螺钉孔而言,其安装精度要求高,且安装稳定性差,不便于后期的更换”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包括墙板本体(8)和顶板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本体(5)设置在墙板本体(8)的上端面,所述顶板本体(5)的下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板(23),所述顶板本体(5)的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L型卡槽(21),所述墙板本体(8)的上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滑槽(16),所述墙板本体(8)的上端等间距的环列开设有多个密封腔(12),每个所述密封腔(12)均与滑槽(16)相连通,所述滑槽(16)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墙板本体(8)的上端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支撑板(26),每个所述L型支撑板(26)的上端均开设有滑孔,所述墙板本体(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包括墙板本体(8)和顶板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本体(5)设置在墙板本体(8)的上端面,所述顶板本体(5)的下端面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板(23),所述顶板本体(5)的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L型卡槽(21),所述墙板本体(8)的上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滑槽(16),所述墙板本体(8)的上端等间距的环列开设有多个密封腔(12),每个所述密封腔(12)均与滑槽(16)相连通,所述滑槽(16)内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墙板本体(8)的上端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L型支撑板(26),每个所述L型支撑板(26)的上端均开设有滑孔,所述墙板本体(8)的侧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墙板本体(8),所述墙板本体(8)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驱动机构,每个所述L型支撑板(26)内壁上均设置有转动杆(6),每个所述转动杆(6)的上端均转动连接在L型支撑板(26)的内壁上,每个所述转动杆(6)上均设置有一段蜗杆(17),每个所述蜗杆(17)上均啮合连接有蜗轮(18),每个所述蜗轮(18)的中心处均横向穿插有螺纹杆(19),每个所述螺纹杆(1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墙板本体(8)的侧壁上,每个所述螺纹杆(1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L型支撑板(26)的内壁上,每个所述螺纹杆(19)上均啮合连接有螺纹块(20),每个所述螺纹块(20)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竖板,每个所述竖板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上端面均竖直固定安装有L型卡杆(22),每个所述L型卡杆(22)均贯穿滑孔并抵在L型卡槽(21)内,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25),每个所述固定杆(25)的另一端均贯穿L型支撑板(26)的侧壁并抵在连接板(23)的侧壁内,每个所述连接板(2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固定杆(25)相匹配的的固定槽(24),每个所述固定杆(25)均抵在固定槽(24)内,所述固定杆(25)滑动连接在L型支撑板(26)的侧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压板(9)、伸缩气囊(10)、多个密封滑塞(15)和多个限位板(13),所述压板(9)的滑动连接在滑槽(16)内,所述伸缩气囊(10)固定安装在压板(9)的下端,所述伸缩气囊(10)的下端固定安装滑槽(16)的底端面,所述伸缩气囊(10)的下端分别通过多个连通管(11)与对应的密封腔(12)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与建筑墙板的T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密封滑塞(15)均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密封腔(12)内,每个所述限位板(13)均固定安装在对应密封滑塞(15)的上端面,每个所述限位板(13)的上端均贯穿墙板本体(8)的上端面并抵在顶板本体(5)内,每个所述顶板本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