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32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护岸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该固化施工方法通过围堰处理‑铺设底层钢筋网‑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铺设上层钢筋网‑二次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堆砌护坡石和钢筋网。本设计改善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经过增强组合物以及固化组合物的应用,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抗渗性能,而且将不分散混凝土作用于边坡段底部时,采用梯式设计,可以分散河道水流对边坡段底部产生的螺旋状环流,从而解决边坡段底段环流对其造成的剥蚀,并且上段采用交替式斜孔设计,使得不分散混泥土与边坡岸的粘合度更高,解决了河道水流对边坡段造成的水流冲击导致两者粘接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护岸工程
,具体是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矿产能源与空间资源短缺问题,人类转向江河湖泊和近海开发利用水下空间和矿产资源,水下工程因其周围环境复杂而要求建筑材料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性能,水下工程中应用最多和最主要的一种建筑材料依然是混凝土,混凝土的性能则直接关系到水下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特别护岸工程中,针对河段边坡的修复以及治理,通过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以提高治理时间的长久性,因此工程技术界越来越重视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从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其应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也称为水下浇筑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在水下浇筑,不会像普通混凝土那样,在水的作用下集料与水泥浆发生分离的专用混凝土,目前主要应用在水利、海洋、石化、煤炭等工程领域的水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目前的河道治理以及护岸工程中,传统的边坡护理多数采用护坡石和混凝土进行结合形成保护层,但是多数的混泥土在水流的冲刷过程中,出现坍落以及分散,导致护理效果差,虽然也应用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针对边坡护理,但是目前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固化效率不够完善,在固化施工过程中,无法使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对河段边坡修复和治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该固化施工方法为以下步骤:S1、针对河段边坡采取围堰施工,将围堰后的边坡抽水裸露后,并对坡段底部对应的河段区域进行开挖基坑,并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同时针对边坡段进行开挖斜孔;S2、待基坑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凝固达标后,在基坑上支护梯形模板,并建设钢筋网置于模板内侧,然后在边坡表面建设固定钢筋网,确保钢筋网与边坡的牢固性,并将边坡上的钢筋网与梯形模板内的钢筋网进行对接焊固,形成一体固定;S3、在底层钢筋网建设固定完成后,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于梯形模板、边坡钢筋网以及斜孔内,其浇筑高度为钢筋网高度的三分之一,斜孔必须浇注满,使得斜孔浇筑的混凝土与钢筋网内混凝土形成一体化,然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护坡石堆砌于钢筋网和梯形模板内;S4、上述的护坡石堆砌在钢筋网内的高度占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待护坡石堆砌完成后,再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于钢筋网和梯形模板上,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掩盖护坡石和钢筋网,并且预留底层钢筋网的焊接点;其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按重量份组分为:砂400-600份、碎石500-700份、水泥300-450份、絮凝剂10-20份、减水剂5-10份、固化剂1-10份、固化组合物15-20份、增强组合物10-15份和纳米硅粉10-15份;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A1、通过对砂、碎石进行筛分处理,再将砂、碎石加入搅拌箱内进行搅拌混合2min;A2、将水泥、絮凝剂、固化剂、纳米硅粉和一定量的水加入新的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搅拌10min,得混合液A;A3、将固化组合物和增强组合物依次加入上述的混合液A,继续搅拌15min,转速在2000-3000r/min,得混合液B;A4、再将混合液B倒入A1中与混合后的砂、碎石进行充分混合后,即可制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S5、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其完全凝固后,再在混凝土表面二次建设钢筋网,使得钢筋网锚固于混凝土和护坡石上,同时将上层钢筋网与下层钢筋网的焊接点进行焊接固定,从而使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与上下层钢筋网连接成一体;S6、待钢筋网焊接固定完成后,拆除边坡底段的模板,使得边坡底段呈梯式设计,并在边坡段上层钢筋网的空格中铺设鹅卵石,并将钢丝网罩于钢筋网和鹅卵石上,完成固定,即可实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筋网采用矩形设计,且每个钢筋格内尺寸为1m×1m,所述钢筋网与边坡采取锚杆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坡石采用规格的矩形结构,且护坡石的厚度为钢筋网高度的三分之一。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边坡段斜孔开挖深度在100cm,孔径在50cm,且斜孔呈40-60度倾斜角设置,并且边坡段由下往上开挖的斜孔朝向呈交替式。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化剂采用水性异氰酸酯、二甲苯胺、树脂基固化剂和氯化橡胶固化剂中的一种,砂为中砂,细度为2-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化组合物按重量份组分为:聚硅酸盐15-20份、聚硅酸锂8-12份、抗氧化剂5-10份、纳米二氧化钛5-15份、甲基硅酸钾15-25份、丙烯酸酯树3-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化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按一定的份量将聚硅酸盐和聚硅酸锂依次加入到搅拌器内进行搅拌混合,再将纳米二氧化钛、抗氧化剂、甲基硅酸钾和丙烯酸酯树依次加入其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间在40-60min,转速在2500-3000r/min,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固化组合物。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强组合物按重量份组分为:改性碳纤维5-13份、聚酰亚胺短纤维10-15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10份、三乙醇胺5-8份和聚甲基丙烯酸钠10-1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强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按一定量份量将改性碳纤维、聚酰亚胺短纤维、单硬脂酸甘油酯、三乙醇胺和聚甲基丙烯酸钠依次加入搅拌器内进行搅拌混合,期间温度控制在40-70℃,搅拌时间为30min,充分混合后,即可制得增强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在实际操作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固化速度,且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有利于保证混凝土反应的充分性,并改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而且经过增强组合物以及固化组合物的应用,与混凝土原料的契合强度增加,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抗渗性能,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掺和在混凝土浆体中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裂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以便于在河段边坡修复中,可以持久性使用,耐用性强,寿命持久,对于水流的冲刷抵抗性能强,配合钢筋网以及护坡石的防护加固,进一步提高了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固化后的防护工作,而且将不分散混凝土作用于边坡段底部时,采用梯式设计,可以分散河道水流对边坡段底部产生的螺旋状环流,从而解决边坡段底段环流对其造成的剥蚀,并且上段采用交替式斜孔设计,使得不分散混泥土与边坡岸的粘合度更高,可以有效解决河道水流对边坡段造成的水流冲击导致两者粘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固化施工方法为以下步骤:/nS1、针对河段边坡采取围堰施工,将围堰后的边坡抽水裸露后,并对坡段底部对应的河段区域进行开挖基坑,并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同时针对边坡段进行开挖斜孔;/nS2、待基坑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凝固达标后,在基坑上支护梯形模板,并建设钢筋网置于模板内侧,然后在边坡表面建设固定钢筋网,确保钢筋网与边坡的牢固性,并将边坡上的钢筋网与梯形模板内的钢筋网进行对接焊固,形成一体固定;/nS3、在底层钢筋网建设固定完成后,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于梯形模板、边坡钢筋网以及斜孔内,其浇筑高度为钢筋网高度的三分之一,斜孔必须浇注满,使得斜孔浇筑的混凝土与钢筋网内混凝土形成一体化,然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护坡石堆砌于钢筋网和梯形模板内;/nS4、上述的护坡石堆砌在钢筋网内的高度占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待护坡石堆砌完成后,再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于钢筋网和梯形模板上,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掩盖护坡石和钢筋网,并且预留底层钢筋网的焊接点;/n其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按重量份组分为:砂400-600份、碎石500-700份、水泥300-450份、絮凝剂10-20份、减水剂5-10份、固化剂1-10份、固化组合物15-20份、增强组合物10-15份和纳米硅粉10-15份;/n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nA1、通过对砂、碎石进行筛分处理,再将砂、碎石加入搅拌箱内进行搅拌混合2min;/nA2、将水泥、絮凝剂、固化剂、纳米硅粉和一定量的水加入新的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搅拌10min,得混合液A;/nA3、将固化组合物和增强组合物依次加入上述的混合液A,继续搅拌15min,转速在2000-3000r/min,得混合液B;/nA4、再将混合液B倒入A1中与混合后的砂、碎石进行充分混合后,即可制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nS5、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其完全凝固后,再在混凝土表面二次建设钢筋网,使得钢筋网锚固于混凝土和护坡石上,同时将上层钢筋网与下层钢筋网的焊接点进行焊接固定,从而使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与上下层钢筋网连接成一体;/nS6、待钢筋网焊接固定完成后,拆除边坡底段的模板,使得边坡底段呈梯式设计,并在边坡段上层钢筋网的空格中铺设鹅卵石,并将钢丝网罩于钢筋网和鹅卵石上,完成固定,即可实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固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固化施工方法为以下步骤:
S1、针对河段边坡采取围堰施工,将围堰后的边坡抽水裸露后,并对坡段底部对应的河段区域进行开挖基坑,并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同时针对边坡段进行开挖斜孔;
S2、待基坑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凝固达标后,在基坑上支护梯形模板,并建设钢筋网置于模板内侧,然后在边坡表面建设固定钢筋网,确保钢筋网与边坡的牢固性,并将边坡上的钢筋网与梯形模板内的钢筋网进行对接焊固,形成一体固定;
S3、在底层钢筋网建设固定完成后,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于梯形模板、边坡钢筋网以及斜孔内,其浇筑高度为钢筋网高度的三分之一,斜孔必须浇注满,使得斜孔浇筑的混凝土与钢筋网内混凝土形成一体化,然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将护坡石堆砌于钢筋网和梯形模板内;
S4、上述的护坡石堆砌在钢筋网内的高度占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待护坡石堆砌完成后,再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于钢筋网和梯形模板上,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完全掩盖护坡石和钢筋网,并且预留底层钢筋网的焊接点;
其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按重量份组分为:砂400-600份、碎石500-700份、水泥300-450份、絮凝剂10-20份、减水剂5-10份、固化剂1-10份、固化组合物15-20份、增强组合物10-15份和纳米硅粉10-15份;
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
A1、通过对砂、碎石进行筛分处理,再将砂、碎石加入搅拌箱内进行搅拌混合2min;
A2、将水泥、絮凝剂、固化剂、纳米硅粉和一定量的水加入新的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搅拌10min,得混合液A;
A3、将固化组合物和增强组合物依次加入上述的混合液A,继续搅拌15min,转速在2000-3000r/min,得混合液B;
A4、再将混合液B倒入A1中与混合后的砂、碎石进行充分混合后,即可制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S5、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其完全凝固后,再在混凝土表面二次建设钢筋网,使得钢筋网锚固于混凝土和护坡石上,同时将上层钢筋网与下层钢筋网的焊接点进行焊接固定,从而使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与上下层钢筋网连接成一体;
S6、待钢筋网焊接固定完成后,拆除边坡底段的模板,使得边坡底段呈梯式设计,并在边坡段上层钢筋网的空格中铺设鹅卵石,并将钢丝网罩于钢筋网和鹅卵石上,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科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