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熄弧板对接定位工装
本技术属作业运输电弧焊辅助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引熄弧板对接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直缝或螺旋焊缝钢管埋弧焊接生产工艺中,埋弧焊的引弧、熄弧阶段,容易产生夹渣、气孔焊接质量缺陷;为了提高焊接质量,需要在钢管管端焊缝开始处和结束处分别焊接一块延长用的引熄弧板,来保证钢管焊缝质量的一致性;并在焊接完成后,再将弧板切除,来保证钢管的焊接质量。目前,引熄弧板与管端焊接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人工抬板、人工靠板,人工找正;且人工找正后,还需借助夹具夹紧锁定弧板位置,然后才能进行焊接;可见,引熄弧板与管端的对板操作不仅费工、费时、费力;而且弧板与管端对齐的焊接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并不理想,仍容易产生焊接质量缺陷。对此,现有技术下,公布号/公告号CN202447799U公开了一种精焊引熄弧板焊接用装置。但是,该装置只能替代人工完成弧板抬升、弧板靠近管端的操作;而最关键的弧板与管端的同轴对正、以及弧板与管端的靠紧操作仍需手动操作完成;故使用该装置,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引熄弧板与管端之间的自动对正,以及自动靠紧并夹紧固定的技术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引熄弧板对接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水平方向垂直于钢管(11)中心轴线平移调节的平移滑台(1);所述平移滑台(1)对中调节工装相对钢管(11)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移滑台(1)具有的水平滑台正方上方平行安装由垂直升降气缸(2)驱动升降的升降平台(3);所述升降平台(3)平台正上方通过若干竖直平行均匀分布的饶性自适应组件(4)弹性支撑饶性安装与升降平台(3)平行的加载平台(5);所述加载平台(5)沿钢管轴向的水平对称轴线O为工装的对称轴线,并以对称轴线O为对称轴,在加载平台(5)顶部轴对称水平平行支撑安装一对仿形辊轮组件(6);所述仿形辊轮组件(6)的一对轴对称仿形辊(6 ...
【技术特征摘要】
1.引熄弧板对接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水平方向垂直于钢管(11)中心轴线平移调节的平移滑台(1);所述平移滑台(1)对中调节工装相对钢管(11)的中心轴线;所述平移滑台(1)具有的水平滑台正方上方平行安装由垂直升降气缸(2)驱动升降的升降平台(3);所述升降平台(3)平台正上方通过若干竖直平行均匀分布的饶性自适应组件(4)弹性支撑饶性安装与升降平台(3)平行的加载平台(5);所述加载平台(5)沿钢管轴向的水平对称轴线O为工装的对称轴线,并以对称轴线O为对称轴,在加载平台(5)顶部轴对称水平平行支撑安装一对仿形辊轮组件(6);所述仿形辊轮组件(6)的一对轴对称仿形辊(601)轴向内侧端辊体用于紧贴钢管(11)管体底端外圆弧侧壁;所述仿形辊(601)轴向外侧端辊体用于平托承载上弯的引熄弧板(10)板体外凸面底部;以一对仿形辊(601)的对称轴线O为对称轴,位于升降平台(3)的平台外侧轴对称水平平行固定支撑安装一对结构完全相同且同步动作的水平推送机构(7);所述水平推送机构(7)朝仿形辊(601)轴向内侧端水平推送引熄弧板(10)板体,将引熄弧板(10)与管端接触并靠紧;以一对仿形辊(601)的对称轴线O为对称轴,所述加载平台(5)平台两侧轴对称固定支撑安装一对定位夹紧机构(8);所述定位夹紧机构(8)垂直于对称轴线O方向、斜向下、向内同步对中定位推送并夹紧引熄弧板(10)板体两上弯侧;一对水平推送机构(7)之间的对称轴线O上还设有压紧机构(9);所述压紧机构(9)具有压臂(901);所述压臂(901)沿仿形辊(601)对称轴线O方向延伸向下压紧引熄弧板(10)板体内凹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熄弧板对接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滑台(1)通过伺服电机(102)驱动位移;所述水平推送机构(7)、定位夹紧机构(8)、压紧机构(9)均由气缸驱动工作;所述水平推送机构(7)和定位夹紧机构(8)各自的气缸推杆执行端分别垂直固连气缸推板组件(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熄弧板对接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饶性自适应组件(4)由若干等高且竖直平行安装的饶性限位板(403)、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402)、减震杆(404)、减震弹簧(405)、下挡片(401)、上挡片(407)、上挡圈(406)以及若干紧固螺钉(408)组成;竖直设置的减震杆(404)杆体轴向两端丝孔分别使用轴向紧固螺钉(408)同轴固连上、下挡片(401);上、下挡片(401)之间与减震杆(404)杆体同轴压紧套装减震弹簧(405);所述减震杆(404)杆体底端通过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402)与升降平台(3)平台板板体上部T型轴承座孔(4021)绕动相连,且升降平台(3)平台板上端面使用若干紧固螺钉(408)紧固安装饶性限位板(403);饶性限位板(403)压紧固定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402)在T型轴承座孔(4021)内的安装;所述饶性限位板(403)板体中心制有限位通孔(4031);所述限位通孔(4031)同轴间隙适配减震杆(404)杆体并通过限位通孔(4031)限制减震杆(404)在2°偏摆角以内绕动;减震杆(404)杆体顶部,减震弹簧(405)和上挡片(407)之间同轴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瑾宇,王林军,尹志远,刘晨,马利,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戴爱盟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