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94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蒸汽利用效率低及不能对枕外罐体起到较好加热作用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底部加热腔A和两个分别设置于底部加热腔A周向两侧的两个加热腔B,每个加热腔B又通过环向引流槽形件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加热腔,每个分加热腔内通过多个带有开口端的支撑件隔离成多个子腔,多个开口端及多个子腔构成一个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S型蒸汽流道,其入口靠近罐体底部中心、出口靠近罐体封头,环向引流槽形件同时与至少一个子腔和底部加热腔A连通,底部加热腔A的中部设有冷凝水出口,从而实现了蒸汽和冷凝水的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可应用于铁路罐车和公路罐车。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普遍采用加温套方式,即将加温套固定在罐车上正锥斜底结构的罐体低部,通过向加温套内输入高温、高压水蒸汽的方式加热罐体。既有加温套结构主要由加温套板和环向支撑等构成,加温套板、环向支撑与罐体底部形成多个封闭腔室,这些腔室由环向支撑上的小孔串联连接或加温套的导流结构并联连接,组成完整蒸汽通道。蒸汽从罐体底部中段进入,经上述腔室汇集到蒸气出口排出,蒸汽的最大行程约为罐体长度的一半。在加热周期的后半程,因蒸汽在加温套内的行程受限制(半个罐体长度),热量未被充分吸收就排到大气中,造成能源浪费。此外,这种加温套结构大多未在罐体枕梁外侧(封头部位)布置加温区,或者即便设置了枕梁外侧加温区,其蒸汽最后才会进入枕外区域加热罐体,此时蒸汽已经过枕内大片加温区,并散失了大部分热量,故不能对枕外罐体起到较好的加热作用。这种加热方式虽然具有安全性好、加热面积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仍存在蒸汽利用效率低以及不能对枕外罐体起到较好的加热作用等缺点。随着人类对环保和消除能源浪费的逐渐重视,亟需一种高效、节能的加温装置来对罐车罐体的外部进行充分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加热套对罐车罐体加热时,存在蒸汽利用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底部加热壳体、两个侧部加热壳体;底部加热壳体与罐体底部封闭连接形成底部加热腔A;两个侧部加热壳体分别设置于底部加热壳体周向两侧,且分别与罐体封闭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加热腔B;每个侧部加热壳体中部设有一个环向引流槽形件,将加热腔B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加热腔;每个分加热腔内设有N个一端开口的支撑件,N个支撑件将分加热腔隔离成N+1个子腔,所述N≥1;每相邻两个支撑件的开口端位置不同,多个开口端以及N+1个子腔构成一个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S型蒸汽流道;每个分加热腔蒸汽流道的入口靠近罐体底部的中心设置,蒸汽流道的出口靠近罐体的封头位置设置;环向引流槽形件上设有与至少一个子腔联通的第一冷凝水流通孔,以及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第二冷凝水流通孔;底部加热壳体的中部设有冷凝水出口。进一步地,为了对枕外罐体起到较好的加热作用,还包括多个枕外加热壳体,分别设置于每个分加热腔外侧、与罐体的枕外部分封闭连接、形成枕外加热腔C;每个枕外加热腔C与相应的分加热腔相连通;每个枕外加热壳体上开设有蒸气出口,蒸气出口靠近罐体的封头位置设置。进一步地,为了将蒸气直接引流至枕外加热腔C,所述分加热腔内还设置有引流件,引流件的入口端靠近所述蒸汽流道的入口,引流件的出口端同时靠近所述底部加热腔A和枕外加热腔C。进一步地,为了增加传热面积,多个所述支撑件均采用槽钢,每个槽钢开口侧的一个边缘与所述罐体满焊焊接,另一个边缘与所述罐体断续焊接,该边缘上开设有多个缺口。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加热装置每个蒸汽流道的口的流量相同,所述蒸汽流道的入口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蒸汽主管连接的不锈钢编制软管。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加工,所述环向引流槽形件采用环形槽钢。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主要包括底部加热腔A和两个分别设置于底部加热腔A周向两侧的两个加热腔B,每个加热腔B又通过环向引流槽形件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加热腔,每个分加热腔内通过多个带有开口端的支撑件隔离成多个子腔,多个开口端及多个子腔构成一个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S型蒸汽流道,其入口靠近罐体底部中心、出口靠近罐体封头,环向引流槽形件同时与至少一个子腔和底部加热腔A连通,底部加热腔A的中部设有冷凝水出口,从而实现了蒸汽和冷凝水的分流。本专利技术的加热装置可以充分加热罐体底部,保证位于罐体底部的出料口位置处充分受热,方便卸料;S型蒸汽流道的设置能够有效增长蒸汽在加温装置内的行程,且蒸汽流道入口和出口设置的位置相互远离,使得蒸汽在加温装置内的行程最大,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半个罐体长度的行程大大提高,提高了蒸汽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浪费。2、该加温装置的四个分加热腔,可以视为四个完全独立的子部分,所以分别设置独立的蒸汽入口和出口,互不影响。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每个分加热区外侧、与罐体的枕外部分封闭连接、形成枕外加热腔C的多个枕外加热壳体,每个枕外加热腔C与相应的分加热腔B相连通,每个枕外加热壳体上部开设有蒸气出口,蒸气出口靠近罐体的封头位置设置,从而将高温蒸汽直接输送到枕外罐体(封头)区域,对枕外罐体起到较好的加热作用。4、分加热腔内还设置有引流件,引流件的入口端靠近所述蒸汽流道的入口,引流件的出口端同时靠近所述底部加热腔A和枕外加热腔C,将高温蒸汽由蒸汽流道的入口直接引入枕外加热腔C,有效缩短了蒸汽行程,使得进入枕外加热腔C的蒸气仍是高温。5、多个支撑件均采用槽钢,每个槽钢开口侧的一个边缘与罐体满焊焊接,另一个边缘与所述罐体断续焊接,该边缘上开设有多个缺口,使得蒸汽进入槽钢空腔内流动,增加传热面积。6、蒸汽流道的入口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蒸汽主管连接的不锈钢编制软管,用于导入、分配蒸汽,此处采用不锈钢编制软管,既减轻重量,又简化工艺,还能确保加热装置每个蒸汽流道的口的流量相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装于罐体底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装于罐体底部在仰视方向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正锥斜底结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蒸气流向;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个分加热腔及其对应枕外加热腔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个分加热腔及其对应枕外加热腔C部分的蒸气流向示意图,箭头表示蒸气流向;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个分加热腔及其对应枕外加热腔C部分的冷凝水流向示意图,箭头表示冷凝水流向;附图标记说明:1-底部加热壳体、2-侧部加热壳体、3-环向引流槽形件、4-支撑件、5-蒸汽流道的入口、6-第一冷凝水流通孔、7-第二冷凝水流通孔、8-冷凝水出口、9-枕外加热壳体、10-蒸气出口、11-引流件、12-缺口、13-不锈钢编制软管、14-罐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于罐车和正锥斜底结构罐体之间,正锥斜底结构罐体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底部加热壳体1、两个侧部加热壳体2;底部加热壳体1与罐体14底部封闭连接形成底部加热腔A;两个侧部加热壳体2分别设置于底部加热壳体1周向两侧,且分别与罐体14封闭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加热腔B;每个侧部加热壳体2中部设有一个环向引流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加热壳体(1)、两个侧部加热壳体(2);/n底部加热壳体(1)与罐体(14)底部封闭连接形成底部加热腔A;/n两个侧部加热壳体(2)分别设置于底部加热壳体(1)周向两侧,且分别与罐体(14)封闭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加热腔B;/n每个侧部加热壳体(2)中部设有一个环向引流槽形件(3),将加热腔B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加热腔;/n每个分加热腔内设有N个一端开口的支撑件(4),N个支撑件(4)将分加热腔隔离成N+1个子腔,所述N≥1;/n每相邻两个支撑件(4)的开口端位置不同,多个开口端以及N+1个子腔构成一个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S型蒸汽流道;/n每个分加热腔蒸汽流道的入口(5)靠近罐体(14)底部的中心设置,蒸汽流道的出口靠近罐体(14)的封头位置设置;/n环向引流槽形件(3)上设有与至少一个子腔联通的第一冷凝水流通孔(6),以及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第二冷凝水流通孔(7);/n底部加热壳体(1)的中部设有冷凝水出口(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加热壳体(1)、两个侧部加热壳体(2);
底部加热壳体(1)与罐体(14)底部封闭连接形成底部加热腔A;
两个侧部加热壳体(2)分别设置于底部加热壳体(1)周向两侧,且分别与罐体(14)封闭连接,从而形成两个加热腔B;
每个侧部加热壳体(2)中部设有一个环向引流槽形件(3),将加热腔B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分加热腔;
每个分加热腔内设有N个一端开口的支撑件(4),N个支撑件(4)将分加热腔隔离成N+1个子腔,所述N≥1;
每相邻两个支撑件(4)的开口端位置不同,多个开口端以及N+1个子腔构成一个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S型蒸汽流道;
每个分加热腔蒸汽流道的入口(5)靠近罐体(14)底部的中心设置,蒸汽流道的出口靠近罐体(14)的封头位置设置;
环向引流槽形件(3)上设有与至少一个子腔联通的第一冷凝水流通孔(6),以及与底部加热腔A连通的第二冷凝水流通孔(7);
底部加热壳体(1)的中部设有冷凝水出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车罐体的外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洪振赵宏刚拜雪玲王志明何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