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温结构型车厢及双温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链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双温结构型车厢及双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保鲜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食品的冷藏链在我国已经形成,并且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市场对冷藏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冷藏食品的运输量大幅度的提升,冷藏运输显得尤为重要。当需要进行运输两种不同冷冻或冷藏温度的货物时,也只能堆放在同一个冷冻车厢内,因此不利于对不同冷冻或冷藏温度货物的保鲜、保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温结构型车厢及双温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温结构型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设置在车厢本体内的隔板,设置在车厢本体内壁上的通风机构,车厢本体后端内壁还设有制冷机,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通风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厢本体一侧侧板内壁上的第一风道,设置在车厢本体另一侧侧板内壁上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前端封口,后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口,第二风道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处设有轴流风扇;所述隔板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配合的缺口,隔板两侧设有沿边,所述沿边与侧板通过若干螺丝连接;所述隔板将车厢本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车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车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温结构型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1)、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的隔板(2),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壁上的通风机构,车厢本体(1)后端内壁还设有制冷机(3),控制器(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n所述通风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厢本体(1)一侧侧板内壁上的第一风道(4),设置在车厢本体(1)另一侧侧板内壁上的第二风道(5),所述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前端封口,后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风道(4)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口(6),第二风道(5)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通风口(7),所述第二通风口(7)处设有轴流风扇(14);/n所述隔板(2)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配合的缺口,隔板(2)两侧设有沿边(8),所述沿边(8)与侧板通过若干螺丝连接;/n所述隔板(2)将车厢本体(1)内部分隔为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第一车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第二车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每个轴流风扇(14)、制冷机(3)均连接控制器(1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双温结构型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1)、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的隔板(2),设置在车厢本体(1)内壁上的通风机构,车厢本体(1)后端内壁还设有制冷机(3),控制器(11)、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3);
所述通风机构包括设置在车厢本体(1)一侧侧板内壁上的第一风道(4),设置在车厢本体(1)另一侧侧板内壁上的第二风道(5),所述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前端封口,后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风道(4)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口(6),第二风道(5)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二通风口(7),所述第二通风口(7)处设有轴流风扇(14);
所述隔板(2)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风道(4)和第二风道(5)配合的缺口,隔板(2)两侧设有沿边(8),所述沿边(8)与侧板通过若干螺丝连接;
所述隔板(2)将车厢本体(1)内部分隔为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设置在第一车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3)设置在第二车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每个轴流风扇(14)、制冷机(3)均连接控制器(11)。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军,戎旭峰,谢峰,王敏,李默之,鞠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