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及其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793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及其管理系统,该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间隔置于自动充电区域内,当接收到充电请求时通过无接触的方式为经过该区域内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管理模块,接收充电信号,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并发送到与所述电动汽车距离最近的所述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桩向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形成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所述自动充电系统及其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了对电动汽车的无接触式自动充电与充电数据的管理、监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及其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及其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动汽车,依靠电力驱动,一方面缓解了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消耗了过剩的电力产能;另外一方面,根据一般的用电场景,大量的电动汽车在夜间充电,对电网的调峰又有积极的作用,优化了电网质量。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一般分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一般情况下,有线充电作为主要的充电方式,无线充电作为辅助性的充电方式。有线充电的技术比较成熟、稳定可靠,并且可以通过快充的方式实现快速充电,有线充电相对来说成本也更低,因此有线充电方式应用比较广泛。无线充电方式由于具有使用便捷的优点,其技术一直被研究。无线充电技术引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电力传输也称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电能传输,主要通过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射频、微波、激光等方式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力传输。根据在空间实现无线电力传输供电距离的不同,可以把无线电力传输形式分为短程、中程和远程传输三大类。其中,短程传输一般的传输距离上限为10cm左右;中程传输的传输距离能过到10m,但传输功率小;远程传输可以应用于大范围、长距离且不易受环境影响的电能传输。虽然无线充电技术存在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其使用率的增大,隐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传统的无线充电管理系统不够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云计算逐渐走入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传统的无线充电管理系统由于缺乏实时的信息共享,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传输速度、效率不高,控制中心管理员难以实时掌握分布于城市各个位置充电桩、充电站的运行状态,当发生停电、设备故障时难以实时做出反馈,从而影响了客户体验,降低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冗余性。2.传统的电动车客户服务系统不够智能与便捷传统的电动车客户服务系统智能性不高,不具备充电桩导航定位系统,客户在寻找充电站时往往需要电话咨询客服,缴费时需要下车扫码,便捷性较差。充电桩是否处于空闲、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无法提前反馈给客户,智能性较低。3.电动车充电时必须停在充电桩前传统的电动车无线充电时必须将电动车停靠在无线充电桩旁边,等待数小时,耗时较长,且电动车无法移动,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及其管理系统,旨在解决电动汽车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间隔置于自动充电区域内,当接收到充电请求时通过无接触的方式为经过该区域内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管理模块,接收充电信号,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并发送到与所述电动汽车距离最近的所述充电桩,并形成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充电桩为无接触充电桩。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充电桩为多个,多个所述充电桩间隔设置。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充电桩包括电磁耦合机构,所述电磁耦合机构具有分离式变压器。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结合,所述分离式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绕组,第二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第二磁芯上的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具有间隙。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消息接收与处理中心,接收所述充电信号,并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还用于接收移动终端或者所述电动汽车发送的请求信息,将所述请求信息转换为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能够识别的信息指令;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成功后执行所述信息指令,生成充电服务数据;报表管理中心,根据所述充电服务数据形成报表,并输出所述报表;业务管理中心,接收所述信息指令,根据所述信息指令进行充电业务服务和输出。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结合,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或者所述电动汽车进行通讯并传输数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管理系统,包括:充电管理模块,接收充电信号,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充电请求发送到与所述电动汽车距离最近的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桩向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形成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云平台模块,接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发送的所述充电数据,将所述充电数据进行存储、输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消息接收与处理中心,接收所述充电信号,并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还用于接收移动终端或者所述电动汽车发送的请求信息,将所述请求信息转换为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能够识别的信息指令;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成功后执行所述信息指令,生成充电服务数据;报表管理中心,根据所述充电服务数据形成报表,并输出所述报表;业务管理中心,接收所述信息指令,根据所述信息指令进行充电业务服务和输出。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结合,所述云平台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模块,对所述充电管理模块中的各用户以及充电桩进行管理;安全管理模块,接收所述用户管理模块中各用户发送的信息,对用户的接入以及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管理;缴费查询模块,接收各个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费用信息,并根据用户名对所述费用信息进行汇总、输出;终端监控模块,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各个充电桩进行管理、监控,并将所述充电桩是否空闲的信息推送给所述电动汽车或者所述移动终端;报表管理模块,接收并汇总所述报表管理中心形成的所述报表;远程控制模块,控制各个所述业务管理中心的充电业务运营情况以及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管理的各充电桩的运营情况。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的充电桩置于自动充电区域内,并配合对各个充电桩进行管理的充电管理模块,该充电管理模块能够将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并发送到与所述电动汽车距离最近的所述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桩向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形成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从而实现了对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与充电数据的管理、监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系统中充电管理模块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充电系统中充电桩的分离式变压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管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充电管理系统中云平台模块的功能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充电桩,间隔置于自动充电区域内,当接收到充电请求时通过无接触的方式为经过该区域内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n充电管理模块,接收充电信号,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并发送到与所述电动汽车距离最近的所述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桩向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形成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桩,间隔置于自动充电区域内,当接收到充电请求时通过无接触的方式为经过该区域内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充电管理模块,接收充电信号,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并发送到与所述电动汽车距离最近的所述充电桩,控制所述充电桩向所述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并形成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为无接触充电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为多个,多个所述充电桩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电磁耦合机构,所述电磁耦合机构具有分离式变压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绕组,第二磁芯和绕设于所述第二磁芯上的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
消息接收与处理中心,接收所述充电信号,并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所述充电请求,还用于接收移动终端或者所述电动汽车发送的请求信息,将所述请求信息转换为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能够识别的信息指令;
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对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成功后执行所述信息指令,生成充电服务数据;
报表管理中心,根据所述充电服务数据形成报表,并输出所述报表;
业务管理中心,接收所述信息指令,根据所述信息指令进行充电业务服务和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移动终端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涛温浩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