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0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它包括铸锭浇注系统和用于支承钢包的钢包座具,所述铸锭浇注系统包括水冷锭模和钢液导管,所述钢液导管的出液口形成所述水冷锭模的底注液口;所述钢包具有上水口、滑动水口机构和下水口,在对应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位置,所述钢包座具形成有浇注钢包支撑工位,以使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底沿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50mm~180mm。它能够兼顾钢锭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钢锭的品质之间的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
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
技术介绍
对于某些特钢,必须通过用铸锭进行进一步加工才符合性能要求,所以金属液冶炼完成后,需要铸成一定形状的铸锭,然后进一步加工。其中,用水冷锭模浇注出来的铸锭,其原始金属组织就比普通的铸模铸出的铸锭组织要好。但由于水冷锭模必定有水冷管道,防止钢包的水口下面周围可能产生的瘤渣,瘤渣的产生一造成少部分钢水沿瘤渣向外围飞溅、可能对人或设备造成伤害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瘤渣发生比较严重,出现水口与导流器浇注系统连成一体,锭模已浇满,但瘤渣已变得不易去掉,如果钢包水口又不能及时关闭,移动工具不能载着钢包转移至他处,就会导致钢包中的钢水继续向锭模注入钢水,钢水的外溢可能对水冷管道造成破坏,将产生重大的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以解决上述可能造成的重大安全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包括铸锭浇注系统和用于支承钢包的钢包座具,所述钢包具有上水口、滑动水口机构和下水口,所述铸锭浇注系统包括水冷锭模和钢液导管,所述钢液导管的出液口形成所述水冷锭模的底注液口;在对应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位置,所述钢包座具形成有浇注钢包支撑工位,以使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底沿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50mm~180mm。优选的,所述钢包座具包括用于运载钢包的钢包车和用于与钢包车配合的钢包车导轨,在所述钢包车未载有钢包且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处时,所述钢包车的下沿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300mm~400mm。进一步的,所述铸锭浇注系统还包括导流器,所述导流器用于设置在所述钢液导管上方,以衔接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和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所述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底沿与所述导流器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50mm~180mm。再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器设置在所述钢液导管的上方并与所述钢液导管固定连接。又进一步的,所述钢包座具包括用于运载钢包的钢包车和用于与钢包车配合的钢包车导轨,在所述钢包车未载有钢包且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处时,所述钢包车的下沿与所述导流器的上沿的垂向距离为300mm~4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下水口的底沿与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设置为≥150mm,便于清晰的观察从水口流出的钢液流,且在水口下面出现瘤渣时,在水口通过瘤渣与导流器固定连接之前有充足时间去除瘤渣,以便于闭合钢包的滑动水口机构及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移出钢包,避免钢包的滑动水口机构不能及时封闭造成水冷锭模顶部溢出的钢液对设备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损害,及钢包不能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移出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生产效率的降低;将下水口的底沿与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设置为≤180mm,有利于减轻钢水在浇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氧化反应或吸氢效应,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生产的结晶锭模的品质。(2)本技术采用用于运载钢包的钢包车时,专利技术人发现,当所述钢包设置在所述导流器的上方,若钢包车的下沿与所述导流器的上沿的距离<300mm时,受限于钢包的滑动水口机构和下水口的形状限制,位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底沿与导流器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150mm。故而本技术限定在钢包车未载有钢包且位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处时,钢包车的下沿与导流器的上沿的垂向距离为300mm~400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钢包车,111-钢包车下沿,12-钢包,13-下水口,131-下水口底沿,14-滑动水口机构,20-铸锭浇注系统,21-导流器,211-导流器上沿,22-钢液导管,30-锭模,31-铸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说明本技术,以辅助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技术。除另有说明外,不应脱离本
的技术知识背景理解以下的实施例及其中的技术术语。现有技术中,钢包12具有上水口、滑动水口机构14和下水口13。一般情况下,下水口的底沿为钢包的最低点。现有技术中,若铸锭浇注系统20包括锭模30和钢液导管22,钢液导管22的出液口形成锭模30的底注液口,则铸锭浇注系统20为采用下铸法形成的铸锭浇注系统。钢液导管22中的部分钢液通道称为竖浇道,某些铸锭浇注系统20中钢液导管22也称为中注管。一般情况下,在排除锭模对钢包侧向移动的影响外,钢液导管22的顶注液口为影响钢包侧向移动的最高点。本技术的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包括铸锭浇注系统20和用于支承钢包12的钢包座具。铸锭浇注系统20包括锭模30和钢液导管22,钢液导管22的出液口形成锭模30的底注液口。本实施例中,锭模30采用水冷锭模。在对应于钢液导管22的顶进液口位置,钢包座具形成有浇注钢包支撑工位,以使位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12的下水口底沿131与钢液导管22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a,a为150mm~180mm,例如:可以是150mm、155mm、160mm、165mm、170mm、175mm、180mm中的任何一个数,也可以是150mm~180mm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值。优选的,钢包座具包括用于运载钢包的钢包车11和用于与钢包车配合的钢包车导轨(未画),在钢包车未载有钢包且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处时,钢包车的下沿与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300mm~400mm。本技术的又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参见图1,包括铸锭浇注系统20和用于支承钢包12的钢包座具。铸锭浇注系统20包括导流器21、钢液导管22和锭模30,钢液导管22的出液口形成锭模30的底注液口,导流器21用于设置在钢液导管22上方,以衔接位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12的下水口和钢液导管22的顶进液口。一般的,导流器21设置在钢液导管22的上方并与钢液导管22固定连接。位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12的下水口底沿131与导流器21的顶进液口211之间的垂向距离为为a,a为150mm~180mm,例如:可以是150mm、155mm、160mm、165mm、170mm、175mm、180mm中的任何一个数,也可以是150mm~180mm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值。优选的,钢包座具包括用于运载钢包12的钢包车11和用于与钢包车配合的钢包车导轨(未画),在钢包车12未载有钢包且位于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处时,钢包车11的下沿111与导流器21的上沿的垂向距离为b,b为300~400mm,比如可以是310mm、320mm、330mm、340mm、350mm、360mm、370mm、380mm、390mm、400mm,也可以是300~400mm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值。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应当明白,实践中无法穷尽说明所有可能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包括铸锭浇注系统,所述铸锭浇注系统包括水冷锭模和钢液导管,所述钢液导管的出液口形成所述水冷锭模的底注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承钢包的钢包座具,所述钢包具有上水口、滑动水口机构和下水口,在对应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位置,所述钢包座具形成有浇注钢包支撑工位,以使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底沿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50mm~18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包括铸锭浇注系统,所述铸锭浇注系统包括水冷锭模和钢液导管,所述钢液导管的出液口形成所述水冷锭模的底注液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承钢包的钢包座具,所述钢包具有上水口、滑动水口机构和下水口,在对应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位置,所述钢包座具形成有浇注钢包支撑工位,以使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内的钢包的下水口底沿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50mm~18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锭模浇铸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包座具包括用于运载钢包的钢包车和用于与钢包车配合的钢包车导轨,在所述钢包车未载有钢包且位于所述浇注钢包支撑工位处时,所述钢包车的下沿与所述钢液导管的顶进液口之间的垂向距离为300mm~400m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文举许少普朱先兴袁高俭陈熙刘彦顺王希彬任义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