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淀粉-蛋白基复合膜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876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淀粉‑蛋白基复合膜材料,该复合膜由三层共挤出流延复合而成,包括表层的淀粉膜I、底层的淀粉膜II和中间的改性蛋白层,复合膜中,改性蛋白层的质量分数介于10‑20%之间,淀粉膜I的质量分数介于40%‑60%之间,淀粉膜II的质量分数介于20%‑50%之间,此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抗拉性和抗撕裂性,透明度高,可全部降解,该膜可用于包装膜、包装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淀粉-蛋白基复合膜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淀粉为主要原料,多层挤出流延制备的具有高强度、高阻隔性特征的全降解膜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包装品多以塑料材质为主,如PE、PP、PS等,塑料力学性能好,具有隔水隔气特性,适用范围广,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因塑料材料本身不可降解,对环境产生影响。我国高度重视塑料引起的环境问题,于2020年1月和7月先后出台严格的禁塑令,禁止塑料包装制品的使用,而这就对塑料的可降解材料替代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多种生物质可降解基料被用于此领域的开发,如淀粉、植物纤维、生物聚酯如聚乳酸等。综合来看,在生物质可降解材料中,淀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作为可降解材料开发的主要原料。但同时,基于其本身特性,淀粉的力学性能较弱,简单方法制备的膜材料往往无法达到包装的要求。大量针对淀粉改性以提高膜性能的技术被开发,如采用物理改性或化学改性方式。物理改性包括塑化和共混,塑化即采用甘油等物质提高淀粉的可塑性,而共混中各种不同聚合物、生物质,纳米粒子均被使用,如淀粉与PE的共混,与明胶、壳聚糖等的共混及与纳米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淀粉-蛋白基复合膜材料,由三层共挤出流延复合而成,包括表层的淀粉膜I、底层的淀粉膜II和中间的改性蛋白层,复合膜中,改性蛋白层的质量分数介于10-20%之间,淀粉膜I的质量分数介于40%-60%之间,淀粉膜II的质量分数介于20%-50%之间;/n各层的配方及比例如下:/n淀粉膜I的配方及物质比例为:/n酶处理淀粉 40-60份/n酶处理植物纤维 25-40份/n双醛淀粉 5-10份/n端氨基四臂聚乙二醇 1-3份/n甘油 15-25份/n聚ε-己内酯 20-30份/n改性蛋白层的配方为:/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15-20份/n大豆分离蛋白 20-30 份/n柠檬酸三丁酯 2-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淀粉-蛋白基复合膜材料,由三层共挤出流延复合而成,包括表层的淀粉膜I、底层的淀粉膜II和中间的改性蛋白层,复合膜中,改性蛋白层的质量分数介于10-20%之间,淀粉膜I的质量分数介于40%-60%之间,淀粉膜II的质量分数介于20%-50%之间;
各层的配方及比例如下:
淀粉膜I的配方及物质比例为:
酶处理淀粉40-60份
酶处理植物纤维25-40份
双醛淀粉5-10份
端氨基四臂聚乙二醇1-3份
甘油15-25份
聚ε-己内酯20-30份
改性蛋白层的配方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15-20份
大豆分离蛋白20-30份
柠檬酸三丁酯2-4份
淀粉膜II的配方为:
交联淀粉30-50份
酶处理植物纤维15-30份
甘油10-15份
聚(ε-己内酯-L-丙交酯)无规共聚物10-20份
纳米蒙脱土1.5-3份
油酸钠0.5-1份
所述淀粉-蛋白基复合膜的加工方法为:
(1)淀粉膜I的挤出料制备:将酶处理淀粉、双醛淀粉、酶处理植物纤维、甘油投入高速混合机中,于40℃下以100-200rmp转速搅拌5-10min,后加入质量浓度为10%的端氨基四臂聚乙二醇水溶液及聚ε-己内酯颗粒以50-100rmp的转速搅拌5-10min,取出物料于30-40℃下干燥至物料中的水含量介于1-3%之间时即得到上层挤出物料;
(2)改性蛋白层的挤出料制备: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大豆分离蛋白、油酸加入乙醇中,常温下50-100rmp搅拌5-10min,后加热至30℃直到乙醇完全挥发,得到中层挤出物料;乙醇的用量为大豆分离蛋白质量的1.5-2倍;
(3)淀粉膜II的挤出料制备:将交联淀粉、酶处理植物纤维、甘油投入高速混合机中,于40℃下以100-200rmp转速搅拌5-10min得混合物料I;将纳米蒙脱土、油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合后以100-200rmp转速搅拌5-10min后于70℃下完全干燥得油酸改性纳米蒙脱土;将混合物料I、油酸改性纳米蒙脱土、聚(ε-己内酯-L-丙交酯)无规共聚物投入高速混合机中常温下200-400rmp转速搅拌10-20min,搅拌均匀得到下层挤出物料;
(4)分别将物料加入三层共挤挤出流延机中流延成膜;流延机的的设置为:上、中、下三层的挤出机筒温度设定为90-110℃、140-160℃、100-120℃,模头温度设置为150-170℃,气隙设置介于1.8-2.4mm之间,喷气口压力介于0.5-0.7MPa之间;第一冷却辊温度介于0~-3℃之间,第二冷却辊温度介于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曾广胜刘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