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的放射自显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85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更有效地检测来自生物样品中的低能放射源的放射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样品,该样品的制备使其能以与检测器紧密、可读接触的方式出现,提供一种适于应用于该制得样品的片状的闪烁剂材料,使该制得的样品与所说的片接触以形成层状复合物,提供加热装置,提供用于将热量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层状复合物的装置,加热所述层状复合物一段充足的时间以便将闪烁剂材料紧密地引入所述样品中,以及,在冷却或冷冻阶段之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出来自闪烁材料的放射的检测器装置,所述的放射是由该闪烁材料与所述样品中的放射性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从而测定所述样品的放射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放射性的方法,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增强和更迅速地检测放射性的方法。现有技术中的液体闪烁计数器和γ计数器已经使那些涉足于科学研究的人们可以在生物学实验中使用具有定量精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测放射性的其它方法有借助X光片的放射自显影、带有激光扫描仪的储存磷光体屏幕(phosphor screens)代替X光片、和瞬时成像,其中出现了在扁平样品中的直接且合理的解析成像以及放射性的定量测定。但是,对于如氚(3H)这样的低能量的放射性核素来说,这些方法产生结果通常都很缓慢,而且在瞬时图像仪(InstantImager)中根本不可能产生结果。在许多情况下,放射自显影可能会花费8至10周长的时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产生图象。目前市场上有磷光体成像仪(Phosphor Imagers),其中固定样品使之与含有磷光体的屏幕紧密接触,这就使来自样品的放射性衰变以轰击磷光体。这些磷光体储存发出的β粒子的能量。然后取出该屏幕并将其放在激光读出器中以便以光的形式释放出储存的能量来获得图象。对氚(3H)而言,这些屏幕非常昂贵,并且通过污染、潮湿或通过处理很容易损坏。在市场上也有更加迅速地产生结果的瞬时成像仪。将样品直接装入通过纤维光学的连接与计算机相连的检测机器中。当获得图象时,将数据高速地通过光缆传入计算机中。检测机器便于对整个样品范围进行直接的原子核计数,与此同时不需要进行扫描或步进。操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VDU上观察图象,而这些图像文件是通过检测衰变过程而获得的。直接的β计数保证了精确的并且可重复的样品测量。上述现有技术系统可以用于如14C、35S、32P、33P等的放射性同位素,但是这些系统中没有一个证实了在以合理的成本和时间进行常规地检测样品所含的放射性氚(3H)中是成功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方面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成本有效的、快速提供结果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含有很多种形式的放射性的样品、特别是用于放射性的氚(3H),并且一般说来,该方法不破坏样品,而且避免或减轻了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放射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样品,该样品的制备使其能以与检测器紧密、可读接触的方式出现,例如为一种光滑平展的平面,提供一种适于应用于该制得样品的片状的闪烁剂材料,使制得的样品与所说的片接触以形成层状复合物,提供加热装置,提供用于将热量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层状复合物的装置,加热所述的层状复合物一段充足的时间以便将闪烁剂材料紧密地引入所述样品中,以及,在冷却阶段之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来自闪烁材料的放射的检测器装置,所述的放射是由闪烁材料与所述样品中的放射性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从而测定所述样品的放射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放射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含有或用样品处理过的渗透性底物,含有闪烁材料的可熔融的片,用于提供热量足以使所说的片熔融的装置,用于将热量均匀地分布于所说片的装置,选择性地包括用于冷却所说片的装置,以及,包括用于检测来自闪烁材料的放射的装置,所述的放射来自该闪烁材料对样品中的放射性的响应。如此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特别有利于测量由弱放射源、比如氚(3H)标记的样品,而对检测来说,这通常代表着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本文如下所述的实施例将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放射性同位素氚(3H)的方法,其中的样品、诸如大分子是用放射性氚(3H)直接在平展的基质上进行放射性标记的,其中平展的基质诸如纸、纤维素或玻璃纤维过滤纸、聚酯或铝薄层层析板、已被电印迹或者过滤到膜上的电泳凝胶,以及其它平展的样品。平展的膜可以为任意适宜的尺寸(例如20cm×20cm),并且可以是能够通过商业途径得到的适于一定目的的类型,比如Whatman DE81,GFB或GFC等。然后把蜡状的闪烁剂片放置在该样品的上面。取一片尺寸与平展的膜基本相似的平展的玻璃片,并用一双面硅氧烷可剥离(release)材料覆盖在该玻璃片的项面上。必须保持硅氧烷可剥离材料处于平展地贴着所说玻璃表面的状态并且不起皱或变皱。把如上制备的样品放置在上述双面硅氧烷可剥离材料的上面,然后用另一片尺寸也与平展的膜类似的双面硅氧烷可剥离材料来覆盖。再次必须注意的是在把另一片玻璃放在项面上之前,应当确保使双面硅氧烷可剥离材料光滑平展地贴着所述样品。上述玻璃的厚度应为4mm。然后把如此封装的样品放在加热室中,在50℃-55℃下加热5至10分钟。这就可以使热量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样品,从而确保蜡状的闪烁剂片在整个样品的范围内均匀地熔化。其优点为在使用前可以把玻璃板预热到工作温度并且在放入烘箱之前可以加紧已完成的组合件。一旦将已封装的样品在加热室中加热了一段需要的时间,然后就取出该样品并通过把该包装放入冰箱冷却。从该包装中取出目前埋入蜡中的样品,把该样品放入带有已经预闪光(preflashed)的X光片的不透光的放射自显影暗盒中。该暗盒应当在两个内表面上都衬以铝箔,其中的铝箔起反射体的作用并且提高检测的效率。将暗盒放入-70℃的深度冷冻之中。当使用聚酯或铝薄层层析(TLC)板时,该步骤略有不同。不应当把蜡状的闪烁剂作为单一的片来使用、而应当把它切成2cm宽的长条并相隔1cm放置。这就保证了空气气泡不被夹裹在二氧化硅中。然后保持该样品与底片接触一段所需的时间、通常为2至3天。然后可以冲洗该底片并且可以看到图象。增强的放射自显影的优点为基本上可以减小在所进行的实验或步骤与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需要花费8至10周的样品现在可以在2至3天内完成。一般说来,该方法不破坏样品,因此可以对该样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可以精确地定量测定放射性、尤其是可以定量测定目前尚不可能的氚(3H)的放射性。氚(3H)一直是研究和常规实验室使用时所选择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它一直是最难检测的。增强的放射自显影解决了这一检测的难题。本方法不需要高成本的设备、高成本的消耗以及维护。改进的放射自显影将有益于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的研究和常规的科研工作。现有可以通过商业途径得到的塑性的闪烁剂,比如荷兰PackardInstrument Ltd.的FlexiScint和芬兰Wallac Oy的MeltiLex。这两种产品都设计为特异性地与“斑点印迹”一起使用并以液体闪烁计数器作为最终的检测器。现在通过实验1和6将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对本专利技术而言,已经研制出了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蜡状的闪烁剂材料。已经针对增强的放射自显影进行了特异性的设计和优化并以X光片作为最终检测器的蜡状闪烁剂(Wax Scintillator)具有如下特性。48℃的熔点确保了样品和所使用的膜都不会被热损坏。发出的光的波长与X光片的最佳响应(364nm)相匹配。溶剂具有的闪点应当恰好高于蜡的熔点。通过使用合适的溶剂、比如甲苯,应当能够从样品中彻底地洗去蜡状闪烁剂。上述蜡的组成和配方为石蜡5205(1000g.)液态二异丙基萘(500g.)2,5-二苯基噁唑(PPO)(3g)在95℃下把PPO溶解在液态二异丙基萘中并加入蜡。保持该温度30分钟,同时连续搅拌混合物。然后使该混合物形成所需厚度的片。上述物质可以从格拉斯哥(Glasgow)Ibr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朗西斯·约瑟夫·福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弗朗西斯·约瑟夫·福克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