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柳编菜篮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柳编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柳编菜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由于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全国各地都有柳编产品盛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对柳编产品的加工技术也越来越严格。菜篮是应用最多的柳编制品,现有的柳编菜篮往往存在色泽呈白色,导致外形不够美观;同时现有的柳编菜篮,柳条的端部大多外露在菜篮的内侧,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用户扎伤手部;现有的菜篮还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柳编菜篮及其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柳编菜篮,包括:把手、上骨架、编织柳条、中间骨架、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柳编菜篮,包括:把手(2)、上骨架(4)、编织柳条(5)、中间骨架(6)、下骨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4)、中间骨架(6)、下骨架(7)均为转角处呈弧形的矩形结构,所述上骨架(4)、中间骨架(6)、下骨架(7)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上骨架(4)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承插孔,所述上骨架(4)第一、第三侧的中部和第二、第四侧均设有竖直方向的固定孔,所述编织柳条(5)分为纵向编织柳条和横向编织柳条,所述纵向编织柳条的前端插入到位于上骨架(4)第一侧的承插孔内,所述纵向编织柳条前端竖直向下,在折弯点处向侧部水平折弯沿上骨架(4)轨迹线方向水平编织一周回到折弯点处,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柳编菜篮,包括:把手(2)、上骨架(4)、编织柳条(5)、中间骨架(6)、下骨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4)、中间骨架(6)、下骨架(7)均为转角处呈弧形的矩形结构,所述上骨架(4)、中间骨架(6)、下骨架(7)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上骨架(4)的下表面均匀设置有承插孔,所述上骨架(4)第一、第三侧的中部和第二、第四侧均设有竖直方向的固定孔,所述编织柳条(5)分为纵向编织柳条和横向编织柳条,所述纵向编织柳条的前端插入到位于上骨架(4)第一侧的承插孔内,所述纵向编织柳条前端竖直向下,在折弯点处向侧部水平折弯沿上骨架(4)轨迹线方向水平编织一周回到折弯点处,所述纵向编织柳条中部回到折弯点处向下折弯,所述纵向编织柳条前部和纵向编织柳条中部在折弯点处打十字形的对扣结,所述纵向编织柳条后部沿竖直方向和中间骨架(6)、下骨架(7)、第一支撑杆(8)、水平方向上的编织柳条(5)编织在一起,所述纵向编织柳条的后端插入到位于上骨架(4)第三侧的承插孔内,所述横向编织柳条的前端插入到位于上骨架(4)第二侧的承插孔内,所述横向编织柳条前端竖直向下,在折弯点处向侧部水平折弯沿上骨架(4)轨迹线方向水平编织一周回到折弯点处,所述横向编织柳条中部回到折弯点处向下折弯,所述横向编织柳条前部和横向编织柳条中部在折弯点处打十字形的对扣结,所述横向编织柳条后部沿竖直方向和中间骨架(6)、下骨架(7)、第二支撑杆(12)、水平方向上的编织柳条(5)编织在一起,所述横向编织柳条的后端插入到位于上骨架(4)第四侧的承插孔内,所述把手(2)由多组的把手柳条(3)组成,所述把手柳条(3)的前部穿过上骨架(4)第一侧的固定孔,所述把手柳条(3)的中部和中间骨架(6)、下骨架(7)、第一支撑杆(8)、水平方向上的编织柳条(5)编织在一起,所述把手柳条(3)的后部穿过上骨架(4)第三侧的固定孔,多组所述把手柳条(3)的前后端在上骨架(4)的上部卷绕成螺旋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编菜篮,其特征在于:一部分所述横向编织柳条的前后端分别插入到上骨架(4)第二侧、第四侧的固定孔中,一部分所述横向编织柳条的前后端通过膨胀钉(13)胀紧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柳编菜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4)、中间骨架(6)、下骨架(7)的连接处均通过连接套(11)连接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徐治合,徐蓝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阜南县万家和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