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肇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726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包括:磨抛盘主体和压环;其中磨抛盘主体的外边缘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压组件;压环的外表面为倾斜面;下压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斜压块;其中固定座与磨抛盘主体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沿磨抛盘主体径向分布的滑槽,斜压块设置在滑槽中,斜压块与固定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斜压块靠近磨抛盘主体轴心的前端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斜面,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压环的外表面相配合;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压环的外表面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磨抛盘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厚度或者不同种类的抛光布或砂磨纸,结构简单,有效提高了压环的稳定性和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相磨抛机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金相磨抛机在工作时通常在磨抛盘上设置抛光织物,通过抛光织物纤维间隙能够储存抛光微粉,微粉部分露出表面从而产生磨削作用;并且能够储存部分润滑剂,保持抛光剂的合适润滑度,避免试样表面过热。织物上的限位或绒毛与试样表面湿润摩擦,使得试样面更加平滑光亮。目前,市面上的抛光织物背面的状态分为带胶和不带胶两种,而背面带胶的抛光织物通过在抛光织物背面设置胶层,在使用时将胶层贴在抛光盘上,以使得抛光织物与抛光盘的粘合度增大。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还通过压环或压圈对抛光织物进行固定。而针对压环或者压圈的加固,如专利号为CN11052444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磨抛盘结构所示,其提出了一种在磨抛盘底部设置锁紧销等装置与压环侧边缘上延伸至磨抛盘底部的部分上的通孔相配合进行固定的方式。但是上述针对压环或压圈固定的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实际使用中抛光织物的种类和背面状态并不相同,从而导致不同抛光织物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厚度差。而现有技术中对压环或压圈加固的技术方案并不同时适应不同厚度的抛光织物(如使得锁紧销不能对准通孔,或者卡扣压力不紧等情况)从而使得使用过程中压环容易松动,从而会发生伤人事件,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设备使用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br>提出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包括:磨抛盘主体和压环;其中磨抛盘主体的外边缘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压组件;压环的外表面为倾斜面;下压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斜压块;其中固定座与磨抛盘主体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沿磨抛盘主体径向分布的滑槽,斜压块设置在滑槽中,斜压块与固定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斜压块靠近磨抛盘主体轴心的前端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斜面,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压环的外表面相配合;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压环的外表面相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和压环的外表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磨抛盘主体底部还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用于与磨抛机固定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为弹簧;固定座中设置有弹簧固定槽,弹簧固定槽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斜压块靠近固定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弹簧容纳槽,弹簧容纳槽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压块靠近固定座的端面上设置有拉杆;固定座上设置与拉杆相适应的通孔,拉杆穿过通孔延伸至固定座外侧;拉杆延伸至固定座外侧的一端靠近端口位置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处设置有与该环形凹槽配合的卡块,卡块被卡接在环形凹槽中,并可沿环形凹槽自由旋转;固定座外侧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定位槽和定位块;当卡块置于定位槽时,斜压块前端的第一斜面与压环的外表面相抵;当卡块被拉出并旋转一定角度后,其可以卡抵在定位块上,当卡块卡抵在定位块时,斜压块前端面被收纳在滑槽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拉杆上环形凹槽处的直径比拉杆上其他位置的直径小;卡块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凹槽处的直径而小于拉杆上其他位置的直径,在环形凹槽与卡块通孔的配合下,使得卡块沿拉杆轴向的位移被限制,同时卡块可沿拉杆的周向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依次将抛光布或者砂磨纸,以及压环放置在磨抛盘上后,斜压块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被施加向磨抛盘中心方向的推力,同时斜压块前端的第一斜面与压环外边缘的斜面相接触。推力一部分转化为压环的下压力,从而压紧抛光布或砂磨纸。另外一部分向中心的推力与其他斜压块施加的向中心的推力共同作用夹紧固定压环,提高了压环的稳定性和通用性。在需要更换抛光布或砂磨纸时,通过拉杆将斜压块向后拉,同时通过拉杆上的卡块卡在定位块上,使得斜压块保持被拉紧的状态,从而使得压环可以被自由取出,并对抛光布或砂磨纸进行更换。本专利技术磨抛盘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厚度或者不同种类的抛光布或砂磨纸,结构简单,同时使得抛光布或砂磨纸的更换方便,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磨抛盘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磨抛盘的剖面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磨抛盘的爆炸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磨抛盘下压组件的爆炸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磨抛盘下压组件的剖视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1-磨抛盘主体,2-压环,3-抛光布或砂磨纸,4-斜压块,41-拉杆,42-卡块,5-固定座,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应用场景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图5,其示出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包括:磨抛盘主体1和压环2;其中磨抛盘主体1的外边缘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压组件;压环2的外侧边缘(外表面)为倾斜面设计;下压组件包括固定座5和斜压块4;其中固定座5与磨抛盘主体1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沿磨抛盘主体1径向分布的滑槽,斜压块4设置在滑槽中,斜压块4与固定座5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斜压块4靠近磨抛盘主体1轴心的前端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斜面,斜压块4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压环2的外表面相配合;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斜压块4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压环2的外表面相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和压环2的外表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60°。针对本申请提出的在磨抛机实际使用中,其使用的砂磨纸或抛光布种类和规格不相同,其厚度会存在0.2mm-1.7mm的厚度差别,因此会导致现有的压环固定结构无法适应不同厚度的砂磨纸或抛光布提供最佳的固定效果;本申请上述磨抛盘机构,通过设置下压组件,其包括的斜压块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被施加向磨抛盘中心方向的推力,同时斜压块前端的第一斜面与压环外边缘的斜面相接触。推力一部分转化为压环的下压力,从而压紧抛光布或砂磨纸。另外一部分向中心的推力与其他斜压块施加的向中心的推力共同作用夹紧固定压环,提高了压环的稳定性。同时上述磨抛盘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厚度或者不同种类的抛光布或砂磨纸,结构简单,使得抛光布或砂磨纸的更换方便,提高设备的通用性和使用效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压组件的数量为4组,相邻的两组下压组件之间相隔90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磨抛盘主体1底部还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用于与磨抛机的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其中磨抛机的驱动机构驱动磨抛盘主体1旋转。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为弹簧6;固定座5中设置有弹簧6固定槽,弹簧6固定槽与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斜压块4靠近固定座5的端面上设置有弹簧6容纳槽,弹簧6容纳槽与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磨抛盘主体和压环;/n其中所述磨抛盘主体的外边缘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压组件;/n所述压环的外表面为倾斜面;/n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斜压块;/n其中所述固定座与磨抛盘主体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沿磨抛盘主体径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斜压块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斜压块与所述固定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n所述斜压块靠近磨抛盘主体轴心的前端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所述压环的外表面相配合;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所述压环的外表面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磨抛盘主体和压环;
其中所述磨抛盘主体的外边缘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下压组件;
所述压环的外表面为倾斜面;
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固定座和斜压块;
其中所述固定座与磨抛盘主体固定连接,其上设置有沿磨抛盘主体径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斜压块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斜压块与所述固定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
所述斜压块靠近磨抛盘主体轴心的前端面下方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所述压环的外表面相配合;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斜压块前端面的第一斜面与所述压环的外表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和压环的外表面与水平面的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抛盘主体底部还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与所述磨抛机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相磨抛机压力式磨抛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所述固定座中设置有弹簧固定槽,所述弹簧固定槽与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彪李艳梅陈英俊谢立本陈小童潘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