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67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4
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涉及一种水力旋流器。进料管的出料端与进液腔连通设置,进液腔的上端与溢流管连通设置,进液腔的下端与第一旋流腔连通设置;进料仓包括仓体、进水管以及多个出水管,仓体上端的中部与进水管连通设置,仓体的下端与多个出水管连通设置;出水管与进料管的进料端连通设置;第一旋流腔的下端与第二旋流腔连通设置,第一旋流腔以及第二旋流腔均为倒置的圆台锥结构且第一旋流腔的锥度不小于第二旋流腔的锥度,第二旋流腔的下端与底流管连通设置,过滤管设置在溢流管、进液腔、第一旋流腔以及第二旋流腔的内部且上端与溢流管挂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分离的效率,缩短了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力旋流器,尤其是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
技术介绍
水力旋流器是八十年代国际上发展的新型污水除油设备,进入水力旋流器的含油污水由于密度差会受到不同的离心力作用,轻质相(水)所受离心力较小,聚集在水力旋流器轴心处,重质相(油)所受离心力较大,向水力旋流器内壁运移,这样就实现了油水的分离。常规的水力旋流器均是单体结构,即只含有一根水力旋流管,当待处理的污水较多时,为了提升分离的效率,缩短工时,需要将多根水力旋流管并联,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满足上述要求的水力旋流器。同时,现今的水力旋流器仅是依靠水力分级的原理将油水进行分离,分离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料仓、进料管、进液腔、第一旋流腔、第二旋流腔、底流管溢流管以及过滤管;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与进液腔连通设置,所述进液腔的上端与溢流管连通设置,进液腔的下端与第一旋流腔连通设置;所述进料仓包括仓体、进水管以及多个出水管,所述仓体上端的中部与进水管连通设置,仓体的下端与多个出水管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管与进料管的进料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旋流腔的下端与第二旋流腔连通设置,第一旋流腔以及第二旋流腔均为倒置的圆台锥结构且第一旋流腔的锥度不小于第二旋流腔的锥度,所述第二旋流腔的下端与底流管连通设置,所述过滤管设置在溢流管、进液腔、第一旋流腔以及第二旋流腔的内部且上端与溢流管挂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设有多个出水管的进料仓,当待处理的污水较多时,可根据需要将多个水力旋流器并联,同时,设置可过滤管,实现了水力分级原理和几何分级原理的结合,提升了分离的效率,缩短了工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除进料仓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料仓1、进料管2、进液腔3、第一旋流腔4、第二旋流腔5、底流管6、溢流管7以及过滤管9;所述进料管2的出料端与进液腔3连通设置,所述进液腔3的上端通过法兰盘8与溢流管7连通设置,进液腔3的下端通过法兰盘8与第一旋流腔4连通设置;所述进料仓1包括仓体101、进水管102以及多个出水管103,所述仓体101上端的中部与进水管102连通设置,仓体101的下端与多个出水管103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管103使用时与进料管2的进料端连通设置,不使用时通过密封塞进行密封;所述第一旋流腔4的下端通过法兰盘8与第二旋流腔5连通设置,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均为倒置的圆台锥结构且第一旋流腔4的锥度不小于第二旋流腔5的锥度,所述第二旋流腔5的下端通过法兰盘8与底流管6连通设置,所述过滤管9设置在溢流管7、进液腔3、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的内部且上端与溢流管7挂接固定。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多个出水管103沿仓体101的周向均布设置,保证污水均匀地流向每个出水管103。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进料管2以切线方向与进液腔3连通设置,避免新进污水影响旋流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三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旋流腔4的锥度等于第二旋流腔5的锥度,加长旋流路径,提高分级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三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旋流腔4的锥度大于第二旋流腔5的锥度,可有效的促进物料在旋流器内形成层流,提高分级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管9位于第一旋流腔4内的过滤孔的孔径大于位于第二旋流腔5内的过滤孔的孔径,进一步筛分低密度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六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水力旋流器的材质为纳米聚氨酯。纳米聚氨酯又称阴离子纳米聚氨酯甲酸酯,是一种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它既具有塑料的高强度,又具有橡胶的高弹性,还兼有钢材所不具有的高光洁度,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耐磨材料。水力旋流器的工作原理是离心沉降,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着粒度差(或密度差),其受到的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锥体中间产生一个低压区,形成一个气柱,造成真空,起抽吸作用,大部分细颗粒在旋流的作用下由溢流管7排出,重颗甩向桶壁,沿桶壁下滑,从底流管6,达到分离效果。含油污水以较高的速度由进料仓1进入进料管2,而后在进料管2内沿切线方向进入进液腔3内,由于受到进液腔3外筒壁的限制,迫使含油污水做自上而下的旋转运动,通常将这种运动称为外旋流或下降旋流运动。外旋流中的大颗粒(油)受到离心力作用,由于油的密度大于四周水的密度,因此油所受的离心力就越大,一旦这个力大于因运动所产生的液体阻力,大颗粒(油)就会克服这一阻力而向器壁方向移动,与污水分离,到达器壁附近的颗粒受到连续的液体推动,沿器壁向下运动,到达底流管6附近聚集成为大大稠化的悬浮液,从底流管6排出。分离净化后的液体(由于仍然会存在一些细小的颗粒,此时通过过滤管9的作用,将其进一步分离)旋转向下继续运动,进入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内后,因水力旋流器的内径逐渐缩小,液体旋转速度加快。由于液体产生涡流运动时沿径向方向的压力分布不均,越接近轴线处越小而至轴线时趋近于零,成为低压区甚至为真空区,导致液体趋向于轴线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水力旋流器底流管6大大缩小,液体无法迅速从底流管6排出,而进液腔3上端中央的溢流管7,由于处于低压区而使一部分液体向其移动,因而形成向上的旋转运动,并从溢流口排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料管(2)、进液腔(3)、第一旋流腔(4)、底流管(6)以及溢流管(7);所述进料管(2)的出料端与进液腔(3)连通设置,所述进液腔(3)的上端与溢流管(7)连通设置,进液腔(3)的下端与第一旋流腔(4)连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器还包括进料仓(1)、第二旋流腔(5)以及过滤管(9);所述进料仓(1)包括仓体(101)、进水管(102)以及多个出水管(103),所述仓体(101)上端的中部与进水管(102)连通设置,仓体(101)的下端与多个出水管(103)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管(103)与进料管(2)的进料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旋流腔(4)的下端与第二旋流腔(5)连通设置,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均为倒置的圆台锥结构且第一旋流腔(4)的锥度不小于第二旋流腔(5)的锥度,所述第二旋流腔(5)的下端与底流管(6)连通设置,所述过滤管(9)设置在溢流管(7)、进液腔(3)、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的内部且上端与溢流管(7)挂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水专用水力旋流器,包括进料管(2)、进液腔(3)、第一旋流腔(4)、底流管(6)以及溢流管(7);所述进料管(2)的出料端与进液腔(3)连通设置,所述进液腔(3)的上端与溢流管(7)连通设置,进液腔(3)的下端与第一旋流腔(4)连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器还包括进料仓(1)、第二旋流腔(5)以及过滤管(9);所述进料仓(1)包括仓体(101)、进水管(102)以及多个出水管(103),所述仓体(101)上端的中部与进水管(102)连通设置,仓体(101)的下端与多个出水管(103)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管(103)与进料管(2)的进料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旋流腔(4)的下端与第二旋流腔(5)连通设置,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均为倒置的圆台锥结构且第一旋流腔(4)的锥度不小于第二旋流腔(5)的锥度,所述第二旋流腔(5)的下端与底流管(6)连通设置,所述过滤管(9)设置在溢流管(7)、进液腔(3)、第一旋流腔(4)以及第二旋流腔(5)的内部且上端与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婷刘刚夏灵敏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中科清溪水处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