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58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设置于所述搅拌轴的多个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并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位设置;加料口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并卸料口设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利于使得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在搅拌过程中可充分流动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搅拌,利于将反应釜本体内形成多个分体腔,以有效的提高物料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充分聚合,利于提高减水剂的生产效率及提高减水剂产量,且设置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搅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作为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搅拌桨作为反应釜的重要附件之一,其设计的好坏是决定反应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减水剂作为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在减水剂的生产过程中常存在物料搅拌不充分的现象,使得反应釜内的物料出现单体聚合不完全,严重影响减水剂的使用性能,使得聚合效率低,制约了减水剂的产量。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该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适用于减水剂的生产,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料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充分聚合,利于提高减水剂的生产效率及提高减水剂产量,且设置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适用于减水剂的生产,能够有效的提高物料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充分聚合,利于提高减水剂的生产效率及提高减水剂产量,且设置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设置于所述搅拌轴的多个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并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位设置;加料口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并卸料口设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所述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开设置,优选靠近搅拌轴轴心的叶片的径向最外侧尺寸稍大于或等于远离轴心的叶片的径向最内侧尺寸设置,以使得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在搅拌过程中可充分流动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搅拌为宜,利于将反应釜本体内形成多个分体腔,以有效的提高物料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充分聚合,利于提高减水剂的生产效率及提高减水剂产量,且设置简单,使用方便;此处的轴向是指搅拌轴的轴向,径向是指搅拌轴的径向;本技术的搅拌组件与物料接触面采用耐腐蚀的材质,属于现有技术,如聚四氟乙烯材质等,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反应釜本体优选采用PE滚塑成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加料口的尺寸和数量根据需要设置即可。进一步,所述搅拌桨叶的叶片包括远离轴心侧设置的叶片I和靠近轴心侧设置的叶片II,所述叶片I和叶片II间沿径向错位设置。进一步,所述相邻叶片I和叶片II间交错30°-90°设置,优选交错60°设置;利于提高搅拌均匀性。进一步,所述叶片I和叶片II沿轴向的长度对应大于其沿径向的宽度;所述叶片I和叶片II的底部与反应釜本体底适形设置;利于搅拌均匀;所述叶片I2和叶片II3沿轴向的长度及述叶片I2和叶片II3的底端与反应釜底部间的间距根据需要以利于提高均匀性设置为宜。进一步,所述多个搅拌桨叶的叶片中至少一个设置有内部腔体并内部腔体设有均热层;优选所述多个搅拌桨叶的叶片均设置有内部腔体并内部腔体内均设置有均热层,利于提高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温度均匀性,避免局部过热;所述均热层封于叶片内,优选与叶片内部腔体的侧壁均贴合设置;进一步,所述均热层采用石墨膜或石墨烯均热膜,优选采用成本较低的石墨膜。进一步,所述搅拌桨叶通过套管固定于搅拌轴上;所述套管与搅拌轴间通过花键传动连接;即搅拌轴与套管通过键槽方式传动配合,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利于搅拌轴对套管的带动及避免打滑,所述套管可采用分体式结构并通过螺钉等固定于搅拌轴上,也可以通过套设于搅拌轴并沿轴向上设置锁紧件进行固定,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叶片I和叶片II分别通过搅拌臂I和搅拌臂II固定于套管上;所述搅拌臂I与搅拌臂II优选与套管为一体设置,所述一体设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升降搅拌组件的齿轮齿条升降副;所述齿轮齿条升降副通过驱动用于驱动搅拌组件的电机I的升降来带动搅拌组件升降;所述齿轮齿条升降副包括固定于釜体或釜盖上的齿条和与电机I可拆卸固定连接的电机II,所述电机II可通过如支架形成与电机I的可拆卸连接及形成对电机I的升降拖动驱动;所述齿轮齿条升降副本身通过电机II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实现升降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利于根据需要升降搅拌组件以将搅拌桨叶调节至合适的位置,利于提高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混合均匀性。进一步,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搅拌轴穿过釜盖的连接于电机I;所述齿条固定于釜盖或者釜体上均可,根据反应釜本体的结构设置进行设置即可;所述齿轮齿条升降副通过驱动电机I升降带动与电机I连接的搅拌轴升降来带动搅拌桨叶升降,达到调整搅拌桨叶在反应釜本体内高度的目的,利于提高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混合均匀性;所述釜盖上设置有排气阀;利于排气;所述釜体为双层并进液口设置于釜体下部,出液口靠近釜体的上部设置;利于反应浴通过进液口充满釜体的夹层并通过出液口排出并实现循环,利于通过外部加热和冷却装置实现对反应釜本体内的温度调节,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通过沿搅拌轴周向间隔设置的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的径向错位设置,利于使得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在搅拌过程中可充分流动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搅拌,利于将反应釜本体内形成多个分体腔,以有效的提高物料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充分聚合,利于提高减水剂的生产效率及提高减水剂产量,且设置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轴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轴向);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和设置于所述搅拌轴1的多个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并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位设置;加料口(包括第一加料口52和第二加料口53)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并卸料口43设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所述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开设置,优选靠近搅拌轴1轴心的叶片的径向最外侧尺寸稍大于或等于远离轴心的叶片的径向最内侧尺寸设置,以使得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在搅拌过程中可充分流动的前提下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搅拌为宜,利于将反应釜本体内形成多个分体腔,以有效的提高物料混合均匀性,利于反应釜本体内物料的充分聚合,利于提高减水剂的生产效率及提高减水剂产量,且设置简单,使用方便;此处的轴向是指搅拌轴1的轴向,径向是指搅拌轴1的径向,下同,将不再赘述;本技术的搅拌组件与物料接触面采用耐腐蚀的材质,属于现有技术,如聚四氟乙烯材质等,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反应釜本体优选采用PE滚塑成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设置于所述搅拌轴的多个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并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位设置;加料口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并卸料口设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设置于所述搅拌轴的多个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沿周向间隔设置并相邻搅拌桨叶的叶片间沿径向错位设置;加料口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部并卸料口设置于反应釜本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叶的叶片包括远离轴心侧设置的叶片I和靠近轴心侧设置的叶片II,所述叶片I和叶片II间沿径向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叶片I和叶片II间交错30°至90°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I和叶片II沿轴向的长度对应大于其沿径向的宽度;所述叶片I和叶片II的底部与反应釜本体底适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剂生产用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搅拌桨叶的叶片中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名世洋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