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57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顶部敞口并可拆卸连接有端盖,端盖内顶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组,外壳体顶部侧壁上设有进水管,外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外壳体内盛装有水,水中水平铺设有反应通道,反应通道包括沿外壳体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长直管道,长直管道两端均穿过相应的外壳体侧壁至外壳体外部,相邻两长直管道同侧的端部之间通过弯管接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S形反应通道,反应通道的两端口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弯管接头与长直管道的连接处设于外壳体外部,方便对漏液处进行维修,避免外壳体内的水乳化,保证微乳液聚合反应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
本技术属于微乳液聚合物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
技术介绍
微乳液聚合物的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常用于涂料、粘合剂、浸渍剂、油墨等领域。工业上普遍采用光聚合的方式进行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的生产,该方法需要先配制微乳液单体,然后在微乳液单体中加入助剂及光引发剂,并将微乳液单体送入光催化反应器中,通过光聚合反应得到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催化反应器主要有平板型反应器、浅池型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和环型反应器等。微乳液单体聚合反应需在恒温水浴中进行,所采用的光反应器多为管式反应器,其顶部设有紫外线灯组,其内部设有恒温水,管式反应通道水平铺设于恒温水中。反应通道需要有连续性,且需要保证反应物在光反应器中的滞留时间,以保证反应完全。但受限于光反应器的大小,现有管式反应通道一般由多个并排设置的长直管道组成,相邻长直管道的端部通过弯管接头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S形管式反应通道,使用时,管式反应通道一般全部置于恒温水中,仅两端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伸出光反应器。由于弯管接头是通过胶垫与长直管道密封连接的,实际使用中,在油侵和压力的作用下,胶垫极易损坏而出现漏液现象,泄漏的微乳液单体进入恒温水中极易将恒温水乳化,破坏恒温水浴反应条件,致使紫外光不能有效辐射反应通道,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且维修时,必须先停止生产,再打开光反应器才能进行恒温水的更换和漏液处的维修,操作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微乳液聚合物的生产效率。此外,恒温水的温度不易保持,影响了反应产物的质量,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将弯管接头与长直管道的连接处设于外壳体外部,方便对漏液处进行维修,避免外壳体内的水乳化,配合端盖与外壳体的可拆卸连接以及进、排水管的设置,更便于光反应器各处的维护维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顶部敞口并可拆卸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内顶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组,所述外壳体顶部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外壳体内盛装有水,所述水中水平铺设有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包括沿外壳体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长直管道,所述长直管道两端均穿过相应的外壳体侧壁至外壳体外部,相邻两长直管道同侧的端部之间通过弯管接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S形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的两端口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优选的,所述外壳体顶部设有第一法兰凸缘,所述端盖与外壳体相适配且其底部设有第二法兰凸缘,所述第二法兰凸缘通过若干周向均布的连接螺栓组件与第一法兰凸缘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组沿端盖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优选的,所述端盖外顶部设有把手。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所述进料口处的长直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优选的,所述长直管道通过胶垫与弯管接头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下部外壁上套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中紧贴外壳体外壁绕设有若干组电阻丝,所述外壳体侧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伸入水中,所述夹套外壁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阻丝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长直管道两端均穿过相应的外壳体侧壁和夹套至夹套外部,所述排水管尾端穿过外壳体底部和夹套至夹套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将整个光反应器分为端盖和敞口的外壳体,通过端盖与外壳体的可拆卸连接以及进、排水管的设置更便于对光反应器内部的日常清洗和维护,方便工作人员的检修操作,提高光反应器的使用便捷性;长直管道延伸出外壳体,将长直管道与弯管接头的连接处设置在光反应器外部,一方面更便于连接部位的维护维修,若某连接部位出现漏液,可在不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对漏液处快速修补,不影响微乳液聚合的正常进行,提高聚合微乳液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泄漏的微乳液乳化光反应器中的水,节约水资源,且可延长整个反应通道,增加微乳液在光反应器中的滞留时间,大大提高微乳液聚合反应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温度传感器、电阻丝与控制器的配合,可实现水温的自动控制调节,使光反应器中的水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微乳液聚合反应所需的恒温水浴条件,进一步提高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的生产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外壳体,2为端盖,3为紫外线灯组,4为把手,5为第二法兰凸缘,6为第一法兰凸缘,7为连接螺栓组件,8为温度传感器,9为控制器,10为电阻丝,11为夹套,12为排水阀,13为排水管,14为水,15为反应通道,16为进水阀,17为进水管,18为出料口,19为长直管道,20为弯管接头,21为流量调节阀,22为进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2所示,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顶部敞口并可拆卸连接有端盖2,端盖2内顶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组3,外壳体1顶部侧壁上设有进水管17,外壳体1底部设有排水管13,外壳体1内盛装有水14。将整个光反应器分为端盖2和敞口的外壳体1,通过端盖2与外壳体1的可拆卸连接以及进水管17、排水管13的设置更便于对光反应器内部的日常清洗和维护,方便工作人员的检修操作,提高光反应器的使用便捷性。水14中水平铺设有反应通道15,反应通道15包括沿外壳体1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长直管道19,长直管道19两端均穿过相应的外壳体1侧壁至外壳体1外部,相邻两长直管道19同侧的端部之间通过弯管接头20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S形反应通道,反应通道15的两端口分别为进料口22和出料口18。与原有反应通道15全部置于光反应器(如图3所示)的形式相比,本技术的长直管道19延伸出外壳体1,将长直管道19与弯管接头20的连接处设置在光反应器外部,一方面更便于连接部位的维护维修,若某连接部位出现漏液,可在不停止生产的情况下对漏液处快速修补,避免不影响微乳液聚合的正常进行,提高聚合微乳液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泄漏的微乳液乳化光反应器中的水14,节约水资源,且可延长整个反应通道,增加微乳液在光反应器中的滞留时间,大大提高微乳液聚合反应的效率和质量。长直管道19穿出外壳体1侧壁的位置处设有密封圈(图中未画出),利用密封圈将外壳体1侧壁与长直管道19密封连接,可防止外壳体1内的水14的漏出,保证外壳体1内的水位。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与端盖2的可拆卸连接具体为:外壳体1顶部设有第一法兰凸缘6,端盖2与外壳体1相适配且其底部设有第二法兰凸缘5,第二法兰凸缘5通过若干周向均布的连接螺栓组件7与第一法兰凸缘6可拆卸连接,方便端盖2与外壳体1之间的拆装,便于对外壳体1内部的日常清洗维护。端盖2外顶部设有把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顶部敞口并可拆卸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内顶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组,所述外壳体顶部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外壳体内盛装有水,所述水中水平铺设有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包括沿外壳体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长直管道,所述长直管道两端均穿过相应的外壳体侧壁至外壳体外部,相邻两长直管道同侧的端部之间通过弯管接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S形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的两端口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顶部敞口并可拆卸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内顶壁上设有若干紫外线灯组,所述外壳体顶部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外壳体内盛装有水,所述水中水平铺设有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包括沿外壳体长度方向并排分布的多个长直管道,所述长直管道两端均穿过相应的外壳体侧壁至外壳体外部,相邻两长直管道同侧的端部之间通过弯管接头依次首尾连接形成连续的S形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的两端口分别为进料口和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顶部设有第一法兰凸缘,所述端盖与外壳体相适配且其底部设有第二法兰凸缘,所述第二法兰凸缘通过若干周向均布的连接螺栓组件与第一法兰凸缘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维护维修的微乳液纳米级聚合物光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灯组沿端盖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贝刘正正刘彦彬卢卫兵高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