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44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包括第一管道(1)、出口管(2)、第二管道(3),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管道内在远离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柔性弧形部(4),在第一管道内在靠近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整流板(5),整流板与第一管道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夹角a=30‑45°,第二管道的轴线经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的自由端靠近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设置。该喷塑装置能够改善气体与塑粒在混合时的混合均匀性,减少塑粒的无序撞击,改善混合处的压力不稳定性,从而提高喷塑装置的喷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涂生产工艺、喷塑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喷涂工艺中,通常采用喷塑/喷粉装置对待喷涂对象进行喷塑/喷粉表面处理。但现有的喷塑装置存在喷射压力不稳定、喷射塑粒/微粉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通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锥形过渡段的设计能够改善气体与塑粒在混合时的混合均匀性,减少塑粒的无序撞击,改善混合处的压力不稳定性,从而提高喷塑装置的喷塑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包括第一管道(1)、出口管(2)、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连接压缩气源且其内为气体通道,第二管道连接塑粒源且其内为塑粒通道,出口管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外壁相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倾斜设置,倾斜夹角为45-85°,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管道内在远离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柔性弧形部(4),在第一管道内在靠近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整流板(5),整流板与第一管道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夹角a=30-45°,第二管道的轴线经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的自由端靠近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是可调节的,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通过调节螺钉(41)与第一管道相连接,调节螺钉与第一管道的管壁螺纹旋合,通过改变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可调节凸起部与整流板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出口管包括第一锥形段(21)、第二锥形段(22),第一锥形段、第二锥形段依次相连设置,第一锥形段具有锥角b=30-40°,第二锥形段具有锥角c=15-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与出口管相连接的一端的内壁具有锥形过渡段(6),锥形过渡段的一端端部与第一锥形段的一端端部重复。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过渡段的锥角为40-55°,锥形过渡段的内周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导流凹槽(61),导流凹槽之间形成导流筋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柔性弧形部具有第三端部(42)、第四端部(43),整流板具有自由端(51)、第六端部(52),在第一管道的轴线方向上,第一端部(31)、第三端部(42)具有大体上相同的轴向位置,第二端部(32)、自由端(51)、柔性弧形部(4)的凸起部具有大体上相同的轴向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六端部(52)、第四端部(43)具有大体上相同的轴向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通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锥形过渡段的设计能够改善气体与塑粒在混合时的混合均匀性,减少塑粒的无序撞击,改善混合处的压力不稳定性,从而提高喷塑装置的喷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喷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管道(气管)1、出口管2、第二管道(塑粒/微粉管)3、弹性/柔性弧形部4、整流板5、锥形过渡段6;第一锥形段21、第二锥形段22、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调节螺钉41、第三端部42、第四端部43、第五端部(自由端)51、第六端部52、导流凹槽6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3所示,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包括第一管道1、出口管2、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1连接压缩气源且其内为气体通道,第二管道3连接塑粒源且其内为塑粒通道,出口管2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管道3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的外周/外壁相连通,第二管道3与第一管道1倾斜设置,倾斜夹角为65-75°,优选地70°;在第一管道1内在远离第二管道3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柔性弧形部4,在第一管道1内在靠近第二管道3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整流板5,整流板5与第一管道1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夹角a=35-40°,优选地37°,第二管道3的轴线经过柔性弧形部4,整流板5的自由端靠近柔性弧形部4的凸起部设置。本专利技术通过柔性弧形部4,整流板5的设计能够改善气体与塑粒在混合时的混合均匀性,减少塑粒的无序撞击,改善混合处的压力不稳定性。进一步地,柔性弧形部4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是可调节的,柔性弧形部4的凸起部通过调节螺钉41与第一管道1相连接,调节螺钉41与第一管道1的管壁螺纹旋合,通过改变柔性弧形部4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可适当地调节凸起部与整流板5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改善气体与塑粒在混合时的混合均匀性,减少塑粒的无序撞击,改善混合处的压力不稳定性。出口管2包括第一锥形段21、第二锥形段22,第一锥形段21、第二锥形段22依次相连设置,第一锥形段21具有锥角b=32-38°,优选地35°;第二锥形段22具有锥角c=17-23°,优选地20°。第一管道1的与出口管2相连接的一端的内壁具有锥形过渡段6,锥形过渡段6的一端端部与第一锥形段21的一端端部重复,锥形过渡段6的锥角为44-50°,优选地47°,锥形过渡段6的内周面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导流凹槽61,导流凹槽61之间形成导流筋片,多个导流凹槽61的设置能够提高喷塑装置的混合均匀性,提高喷塑装置的压力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管道3具有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柔性弧形部4具有第三端部42、第四端部43,整流板5具有第五端部/自由端51、第六端部52,在第一管道1的轴线方向上,第一端部31、第三端部42具有大体上(5-10%误差率)相同的轴向位置,第二端部32、自由端51、柔性弧形部4的凸起部具有大体上(5-10%误差率)相同的轴向位置,第六端部52、第四端部43具有大体上(5-10%误差率)相同的轴向位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喷射压力稳定性、喷塑均匀性,具有更优的喷塑装置喷塑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通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锥形过渡段的设计能够改善气体与塑粒在混合时的混合均匀性,减少塑粒的无序撞击,改善混合处的压力不稳定性,从而提高喷塑装置的喷塑效果。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包括第一管道(1)、出口管(2)、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连接压缩气源且其内为气体通道,第二管道连接塑粒源且其内为塑粒通道,出口管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外壁相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倾斜设置,倾斜夹角为45-85°,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管道内在远离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柔性弧形部(4),在第一管道内在靠近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整流板(5),整流板与第一管道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夹角a=30-45°,第二管道的轴线经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的自由端靠近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包括第一管道(1)、出口管(2)、第二管道(3),第一管道连接压缩气源且其内为气体通道,第二管道连接塑粒源且其内为塑粒通道,出口管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管道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外壁相连通,第二管道与第一管道倾斜设置,倾斜夹角为45-85°,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管道内在远离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柔性弧形部(4),在第一管道内在靠近第二管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整流板(5),整流板与第一管道的轴线倾斜设置,倾斜夹角a=30-45°,第二管道的轴线经过柔性弧形部,整流板的自由端靠近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是可调节的,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通过调节螺钉(41)与第一管道相连接,调节螺钉与第一管道的管壁螺纹旋合,通过改变柔性弧形部的凸起部的凸起程度可调节凸起部与整流板的自由端之间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涂生产线用喷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包括第一锥形段(21)、第二锥形段(22),第一锥形段、第二锥形段依次相连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时发
申请(专利权)人:万载鹏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