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本泉专利>正文

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350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0
一种除臭装置,包括至少一交换筒、筒盖、输气管及散气头,其中,该交换筒内供容纳至少一种酸碱中和交换液体,该筒盖结合于该交换筒上方,以封闭该交换筒,该输气管一端连结至少一臭气源,另一端穿过该筒盖至该交换筒内部,且该输气管穿入筒盖而进入交换筒的一端连结该散气头,该散气头为中空状,且于顶面设有数个散气孔,以使该经输气管输送的臭气源中含氨成分的臭气经该散气头导引向上经散气孔排入该交换筒内所容纳的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中,进一步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与该臭气中的氨成分形成化学中和变化,进而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和该臭气最终酸碱中和交换形成有机液体肥料,以构成一可消除臭气及同时产生有机液体肥料产物的除臭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臭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除臭装置,特别是用于臭气源的除臭处理,及具有一容纳酸碱中和交换液体的交换筒与置于交换筒内且连结臭气源的散气头,借以由该散气头散出臭气与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形成液态有机肥料的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有机发酵槽、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槽、化粪槽、农牧畜排泄物储存所、冷冻工厂的氨气冷媒管槽、肥料储存槽等臭气源,经常环绕或设置在居家环境、学校、工业区或农牧区中,致使有臭气外泄威胁附近居民、学生或农牧人员的危机,轻者则是臭味难闻,影响人们身心健康,重者如氨气气体浓度过高,亦有可能造成人员因而中毒而影响生命安全之虞,实乃目前臭气源处理所极待解决的课题。有鉴于此,产业界均致力于臭气源的除臭处理,诸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592435号「有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新型专利案、第M577857号「移动式厌氧发酵系统」新型专利案,则揭示设置复杂的臭气处理系统,来分别消除污水及发酵槽的臭气,但该两专利前案的除臭装置均只是消极地将臭气消除,并且,设备复杂操作不易,且设备成本偏高,并不符合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因而大幅局限其应用范畴,或只能沦为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交换筒,该交换筒内供纳置至少一种酸碱中和交换液体;/n至少一筒盖,该筒盖结合于该交换筒上方,以封闭该交换筒;/n至少一输气管,该输气管一端连结至少一臭气源,另一端穿过该筒盖至该交换筒内部,以供连结输入该臭气源中含氨成分的臭气至该交换筒内,且该输气管穿入筒盖而进入交换筒的一端末,则设有数个散气孔,以供该臭气均匀散出;以及/n至少一散气头,底部结合于该输气管穿入该交换筒的一端,且该散气头顶面设有数个散气孔,以使该经输气管输送的臭气源中含氨成分的臭气经该散气头导引向上经该散气孔排入该交换筒内所容纳的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中,进一步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与该臭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交换筒,该交换筒内供纳置至少一种酸碱中和交换液体;
至少一筒盖,该筒盖结合于该交换筒上方,以封闭该交换筒;
至少一输气管,该输气管一端连结至少一臭气源,另一端穿过该筒盖至该交换筒内部,以供连结输入该臭气源中含氨成分的臭气至该交换筒内,且该输气管穿入筒盖而进入交换筒的一端末,则设有数个散气孔,以供该臭气均匀散出;以及
至少一散气头,底部结合于该输气管穿入该交换筒的一端,且该散气头顶面设有数个散气孔,以使该经输气管输送的臭气源中含氨成分的臭气经该散气头导引向上经该散气孔排入该交换筒内所容纳的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中,进一步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与该臭气中的氨成分形成化学中和变化,进而使该酸碱中和交换液体和该臭气最终酸碱中和交换形成有机液体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筒内所纳置的酸碱中和交换液体为一酸性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筒内所纳置的酸碱中和交换液体的PH值为2.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设有至少一穿孔,以供该输气管一端穿入该交换筒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设有至少一排气口,以供该交换筒排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的形状为L形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本泉谢钦城
申请(专利权)人:廖本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