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348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沿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肢推举部、腹部贴合部和下肢蹬踏部;所述上肢推举部包括与所述底座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垫板、及与所述第一垫板滑动配合的上肢推举组件,所述第一垫板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呈钝角布置;所述下肢蹬踏部包括与所述底座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垫板、及与所述第二垫板滑动配合的下肢蹬踏组件,所述第二垫板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长度方向另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呈钝角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腰背肌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家庭治疗防治方法和腰椎术后锻炼方法,主要是通过锻炼腰背肌、增强腰背肌的力量来实现。腰背肌的锻炼有助于维护腰椎稳定性,保持静力和动力平衡;稳定腰椎,纠正腰椎畸形;减少炎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堆积;改善神经根、硬脊膜黏连,预防慢性腰痛,从而恢复患者腰椎功能,减缓疼痛。传统的腰背肌锻炼有四种: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五点支撑法和飞燕式锻炼法。除五点支撑法,其余三种方法对大部分老年患者均有较大难度,尤其是腰椎手术后患者由于对疾病和手术切口的恐惧,导致腰背肌锻炼的执行率不高,锻炼方法和锻炼量不规范,最终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度,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疾病复发率上升。腰背肌锻炼中最难、最有效的运动是飞燕式锻炼,这个动作的要领是俯卧于床,双上肢、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端同时抬离于床面。如何减轻飞燕式锻炼的难度,提升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和有效性,临床急需一款协助腰背肌锻炼的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沿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肢推举部、腹部贴合部和下肢蹬踏部;所述上肢推举部包括与所述底座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垫板、及与所述第一垫板滑动配合的上肢推举组件,所述第一垫板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呈钝角布置;所述下肢蹬踏部包括与所述底座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垫板、及与所述第二垫板滑动配合的下肢蹬踏组件,所述第二垫板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长度方向另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呈钝角布置。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肢推举组件包括第一滑块、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手部抓握件,所述第一垫板上沿倾斜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匹配的第一滑轨。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垫板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阻力件。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部抓握件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两个支撑杆、及连接两个支撑杆的抓握杆,所述抓握杆上设有两个抓握部。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板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垫板的后部经顶杆支撑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第一垫板的后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多个定位孔,所述顶杆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限位槽和定位孔内。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肢蹬踏组件包括第二滑块、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块上的脚踏板,所述第二垫板上沿倾斜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匹配的第二滑轨。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上设有两个足部限位槽。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垫板的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阻力件。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垫板的下端与所述底座滑动配合,且与所述底座的端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阻力件。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腹部贴合部设有充气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用时,患者俯卧于腹部贴合部,将上肢、下肢分别置于上肢推举部、下肢蹬踏部,通过推动上肢推举组件、下肢蹬踏组件来实现腰背肌的训练,该装置可以降低锻炼难度,提高患者训练的依从性,使患者够坚持反复锻炼,从而帮助恢复腰背部肌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部分剖视);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肢推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手部抓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肢蹬踏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1-1、限位槽;1-2、滑槽;2、上肢推举部;2-1、第一垫板;2-2、第一滑块;2-3、手部抓握件;2-3a、支撑杆;2-3b、抓握杆;2-3c、抓握部;2-4、第一滑轨;2-5、第一弹性阻力件;3、腹部贴合部;3-1、充气垫;4、下肢蹬踏部;4-1、第二垫板;4-2、第二滑块;4-3、脚踏板;4-3a、足部限位槽;4-4、第二滑轨;4-5、第二弹性阻力件;5、顶杆6、第三弹性阻力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参见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上并沿底座1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肢推举部2、腹部贴合部3和下肢蹬踏部4,本例中,底座1为长方形的底板。上肢推举部2包括与底座1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垫板2-1、及与第一垫板2-1滑动配合的上肢推举组件,第一垫板2-1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且另一端向底座1长度方向一端成倾斜向上延伸,从而与腹部贴合部3成钝角布置。下肢蹬踏部4包括与底座1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垫板4-1、及与第二垫板4-2滑动配合的下肢蹬踏组件,第二垫板4-2一端设置在底座1上且与另一端向底座1长度方向另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腹部贴合部3呈钝角布置。其中,上肢推举组件包括第一滑块2-2、及设置在第一滑块2-2上的手部抓握件2-3,在第一垫板2-1上沿倾斜方向设有与第一滑块2-2匹配的第一滑轨2-4,通过第一滑块2-1与第一滑轨2-4的配合,当患者上肢推举时可推动手部抓握件2-3沿第一垫板2-1倾斜向上移动。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第一滑块2-2与第一垫板2-1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阻力件2-5,以对上肢推举组件提供弹性阻力,便于患者将上肢稳定支撑在第一垫板2-1上,该第一弹性阻力件2-5可采用一组弹簧。本例中,手部抓握件2-3包括平行布置在第一滑块2-2上的两个支撑杆2-3a、及连接两个支撑杆2-3a的抓握杆2-3b,在抓握杆2-3b上设有两个抓握部2-3c,以便于患者双手抓握。为了便于调节第一垫板2-1的坡度,以调节上肢推举的难易度,第一垫板2-1铰接在底座1上,第一垫板2-1的后部经顶杆5支撑在底座1上,具体的,在底座1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限位槽1-1,在第一垫板2-1后部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定位孔,顶杆5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限位槽1-1和定位孔内,通过调节顶杆5的位置,可以调节第一垫板2-1的坡度。下肢蹬踏组件包括第二滑块4-2、及设置在第二滑块4-2上的脚踏板4-3,在第二垫板4-1上沿倾斜方向设有与第二滑块4-2匹配的第二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沿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肢推举部(2)、腹部贴合部(3)和下肢蹬踏部(4);/n所述上肢推举部(2)包括与所述底座(1)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垫板(2-1)、及与所述第一垫板(2-1)滑动配合的上肢推举组件,所述第一垫板(2-1)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3)呈钝角布置;/n所述下肢蹬踏部(4)包括与所述底座(1)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垫板(4-1)、及与所述第二垫板(4-1)滑动配合的下肢蹬踏组件,所述第二垫板(4-1)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另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3)呈钝角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背肌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沿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的上肢推举部(2)、腹部贴合部(3)和下肢蹬踏部(4);
所述上肢推举部(2)包括与所述底座(1)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垫板(2-1)、及与所述第一垫板(2-1)滑动配合的上肢推举组件,所述第一垫板(2-1)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3)呈钝角布置;
所述下肢蹬踏部(4)包括与所述底座(1)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垫板(4-1)、及与所述第二垫板(4-1)滑动配合的下肢蹬踏组件,所述第二垫板(4-1)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且另一端向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另一端呈倾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腹部贴合部(3)呈钝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背肌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推举组件包括第一滑块(2-2)、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2-2)上的手部抓握件(2-3),所述第一垫板(2-1)上沿倾斜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2-2)匹配的第一滑轨(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背肌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2-2)与所述第一垫板(2-1)上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阻力件(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背肌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抓握件(2-3)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2-2)上的两个支撑杆(2-3a)、及连接两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姚春霞倪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