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镇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历程的快速发展,城镇污水量快速增长,大量城镇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排入自然水体。截至2017年,全国已累计建成污水厂的处理能力达到1.48亿吨/日,污水处理率已超出90%。活性污泥法,因其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的处理。沉淀池是活性污泥法必不可少的工艺单元,污水处理常用的沉淀池主要包括平流式、斜管式、竖流式沉淀池,这些沉淀池对进泥浓度和水力负荷均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进入沉淀池内泥活性污泥浓度的一般为2000mg/L-4000mg/L,沉淀池对污泥浓度的限制,制约了活性污泥法的进一步发展;沉淀池表面负荷一般为0.6-1.5m3/(m2·h),较低的表面负荷,使其占地面积较大,会增加工程投资,同时也限制了其在土地资源紧缺地域的发展。因此,为实现一种水力条件好,泥、水、渣的分离效果好,沉淀效率高,适用于分离中、高浓度活性污泥的竖流式沉淀池,研发一种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很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位于沉淀池(1)内的中心筒(2),从沉淀池(1)侧面伸入沉淀池(1)内、且出口位于中心筒(2)内的进水管(3),进口位于沉淀池(1)内、出口伸出沉淀池(1)外的排泥管(4),位于沉淀池(1)底部的集泥斗(5);/n所述沉淀池(1)上部有环形的出水槽(11);出水管(6)一端与出水槽(11)连接,另一端伸出沉淀池(1)外;/n所述中心筒(2)包括内筒(21)和外筒(22);所述内筒(21)的上部位于外筒(22)的下部内;所述进水管(2)位于内筒(21)内的中部;/n所述进水管(3)为三通结构,进水管(3)的出口处上下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筒的竖流式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位于沉淀池(1)内的中心筒(2),从沉淀池(1)侧面伸入沉淀池(1)内、且出口位于中心筒(2)内的进水管(3),进口位于沉淀池(1)内、出口伸出沉淀池(1)外的排泥管(4),位于沉淀池(1)底部的集泥斗(5);
所述沉淀池(1)上部有环形的出水槽(11);出水管(6)一端与出水槽(11)连接,另一端伸出沉淀池(1)外;
所述中心筒(2)包括内筒(21)和外筒(22);所述内筒(21)的上部位于外筒(22)的下部内;所述进水管(2)位于内筒(21)内的中部;
所述进水管(3)为三通结构,进水管(3)的出口处上下侧均有侧管(31);
所述排泥管(4)的进口一端位于沉淀池(1)上部,一端位于集泥斗(5)底部;
所述沉淀池(1)进泥活性污泥浓度为3000mg/L-10000mg/L;
所述沉淀池(1)表面负荷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铁军,龚本洲,王钰捷,勒浮兵,廖亚新,吴智威,孙玉纯,徐亦迅,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