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25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包括鞋底和脚踏板,所述鞋底通过支撑轴固定有横轴,所述横轴水平位于所述鞋底表面的上方;所述脚踏板的底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处贯穿有通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横轴上;所述鞋底的后方设有用于支撑下肢的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解决患者长期卧床而容易发生肌力减退及足下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
技术介绍
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由于长时间不能活动,会发生下肢肌力减退和有足下垂发生的风险。足下垂是指病人坐位,两下肢自然下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足下垂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为防止患者发生下肢肌力减退和足下垂,现急需一种可用于病床上的下肢康复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以解决患者长期卧床而容易发生下肢肌力减退和足下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包括鞋底和脚踏板,所述鞋底通过支撑轴固定有横轴,所述横轴水平位于所述鞋底表面的上方;所述脚踏板的底部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处贯穿有通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横轴上;所述鞋底的后方设有用于支撑下肢的支撑板。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患者卧床时,将本康复器具放在病床上。患者的脚踩在鞋底上的脚踏板,患者膝关节以下的下肢放置在支撑板上,支撑板用于支撑患者下肢。然后,患者通过活动前脚掌和后脚跟来前后踩踏脚踏板,从而训练下肢肌力,防止患者发生足下垂,促进患者康复。进一步,还包括气囊和充气装置,所述气囊位于所述脚踏板以所述转轴为分界的前部的正下方,所述气囊的下侧与所述鞋底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充气装置用于给所述气囊充放气。本方案是根据患者的下肢肌力分级来选择活动方式,当肌力减弱时选择借助气囊和充气装置的作用来进行被动活动,增强本康复器具的实用性。进一步,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罐、移动杆和气缸,所述充气罐的内部设有活塞,所述移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塞和所述气缸的伸缩轴,所述移动杆在所述气缸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活塞移动;所述充气罐沿所述活塞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分别通过气管连接患者左右脚穿的所述鞋底上的气囊。通过气缸的伸缩轴便带动移动杆推动活塞在充气罐内往复移动,以实现向气囊间歇性充气和吸气,通过气囊的鼓胀和缩扁实现脚踏板的前后摆动,从而活动了患者的脚部。进一步,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鞋底后方的转动轴,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沿其轴向方向贯穿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插设有限位杆;所述鞋底固定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有供所述限位杆插入的限位孔。在本方案中,可将限位杆从转动轴的通槽和限位座的限位孔中取出,转动轴可进行转动,调节支撑板的倾斜度,使得患者下肢放置更舒适。当支撑板调到适合倾斜度时,再将限位杆插进转动轴的通槽和限位座的限位孔中,从而实现了转动轴的固定。进一步,所述支撑板设置为符合人体下肢形态的结构。支撑板符合下肢形态的曲线,使得患者下肢倚靠在支撑板上更加舒适。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支架。支架用于固定患者下肢,防止神志不清的患者的下肢左右摆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鞋底1、脚踏板2、横轴3、转轴4、支柱5、转动轴6、支撑板7、支架8、轴承9、限位杆10、限位座11、支撑轴12、气囊13、充气罐14、活塞15、移动杆16、气缸17、第二气口18、第一气口19、底板20。实施例基于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包括底板20、鞋底1和脚踏板2,底板20为凹型状,鞋底1安装在底板20上。鞋底1通过支撑轴12固定有横轴3,横轴3水平位于所述鞋底1表面的上方。脚踏板2的底部固定有转轴4,转轴4的中心轴线处贯穿有通孔,转轴4通过通孔套设在横轴3上。鞋底1的后部设有用于支撑下肢的支撑板7,支撑板7设置为符合人体下肢形态的结构。支撑板7的顶部固定有支架8,支架8设为开口朝前的弧形状,支架8以固定患者下肢不动。支撑板7和支架8的内侧面均设有软垫,当下肢卡设在支撑板7和支架8内时,软垫以提供柔软性支撑板7的底部固定有转动轴6,转动轴6位于鞋底1的后方。底板2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柱5,转动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侧的支柱5上,支撑板7固定在转动轴6上。转动轴6沿其轴向方向贯穿有通槽,通槽内插设有限位杆10。底板20固定有限位座11,限位座11设有供限位杆10插入的限位孔。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还包括气囊13和充气装置。气囊13位于与脚踏板2以转轴4为分界的前部的正下方,气囊13的下侧与鞋底1的表面固定连接。充气装置用于给气囊13充放气,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罐14、移动杆16和气缸17。充气罐14的内部设有活塞15,移动杆16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塞15和气缸17的伸缩轴,移动杆16在气缸17的作用下推动活塞15移动。充气罐14沿活塞15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气口19和第二气口18,第一气口19和所述第二气口18分别通过气管连接患者左右脚穿的鞋底1上的气囊1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患者卧床时,将本康复器具放在病床上,患者的脚踩在鞋底1上的脚踏板2,患者膝关节以下的下肢放置在支撑板7上,支架8用于固定患者下肢,防止神志不清的患者的下肢左右摆动。由于每个患者的下肢形体大小不同,可将支撑板7稍微做大一些。并且,在本方案中,可将限位杆10从转动轴6的通槽和限位座11的限位孔中取出,由于转动轴6转动连接在支柱5上,转动轴6可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支撑板7的倾斜度,使得患者下肢放置更舒适。当支撑板7调到适合倾斜度时,再将限位杆10插进转动轴6的通槽和限位座11的限位孔中,从而实现了转动轴6的固定,进而支撑板7保持固定不动用于支撑下肢。根据患者的下肢肌力分级,可选择让患者自己活动双脚,还是借助气囊13和充气装置的作用来帮助双脚活动。当患者下肢肌力正常时,患者可自己活动脚部,即脚部分别活动前脚掌和后脚跟来前后踩踏脚踏板2。当患者下肢机力减弱时,启动气缸17,气缸17的伸缩轴便带动移动杆16推动活塞15左右移动。活塞15向左移动时,充气罐14通过第一气口19向左侧的气囊13充气,充气罐14通过第二气口18向右侧的气囊13吸气,即左侧的气囊13鼓胀促使左侧的脚踏板2升高,右侧的气囊13缩扁拉动右侧的脚踏板2下降。活塞15向右移动时,充气罐14通过第一气口19向左侧的气囊13吸气,充气罐14通过第二气口18向右侧的气囊13充气,即左侧的气囊13缩扁拉动左侧的脚踏板2下降,右侧的气囊13鼓胀促使右侧的脚踏板2升高。所以,活塞15在气缸17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和脚踏板(2),所述鞋底(1)通过支撑轴(12)固定有横轴(3),所述横轴(3)水平位于所述鞋底(1)表面的上方;所述脚踏板(2)的底部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中心轴线处贯穿有通孔,所述转轴(4)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横轴(3)上;所述鞋底(1)的后方设有用于支撑下肢的支撑板(7);所述下肢康复器具还包括气囊(13)和充气装置,所述气囊(13)位于与所述脚踏板(2)以所述转轴(4)为分界的前部的正下方,所述气囊(13)的下侧与所述鞋底(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充气装置用于给所述气囊(13)充放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和脚踏板(2),所述鞋底(1)通过支撑轴(12)固定有横轴(3),所述横轴(3)水平位于所述鞋底(1)表面的上方;所述脚踏板(2)的底部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中心轴线处贯穿有通孔,所述转轴(4)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横轴(3)上;所述鞋底(1)的后方设有用于支撑下肢的支撑板(7);所述下肢康复器具还包括气囊(13)和充气装置,所述气囊(13)位于与所述脚踏板(2)以所述转轴(4)为分界的前部的正下方,所述气囊(13)的下侧与所述鞋底(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充气装置用于给所述气囊(13)充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训练危重患者下肢康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罐(14)、移动杆(16)和气缸(17),所述充气罐(14)的内部设有活塞(15),所述移动杆(1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活塞(15)和所述气缸(17)的伸缩轴,所述移动杆(16)在所述气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杨丽吴瑾何成江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