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724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属于胸腔手术后引流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和电源模块,还包括:胸腔连接管,用于处胸腔中引出渗液,一端插入到胸腔中;呼吸调节管,与胸腔了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消除呼吸时对渗液液柱的影响;渗液导流管,一端与胸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对渗液进行引流;调节管支撑架,一端与呼吸调节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渗液导流管固定连接。通过监测胸腔与呼吸调节管之间的气体交换量来对胸腔连接管是否发生堵塞来进行监控,并且也可以来监测病人的康复程度,当发生堵塞时,便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发出警报通知医护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胸腔手术后引流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患者在进行完胸腔手术后,由于存在有术后渗液,但是渗液又不能积攒在胸腔内,所以需要将渗液引流出来。而在术后,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患者有可能会发生内出血,而发生内出血需要及时处理解决。目前的内出血判断是通过医护人员对排出的液体是否在100ml/h以内,正常没有发生内出血时,人体本身纵膈摆动可以阻止纤维蛋白原渗出。但是当发生内出血后,会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出现在渗液中,而纤维蛋白原具有凝血功能,所以会导致引流管插入胸腔的端口发生堵塞,导致排液不畅,而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便不能通过观察出液速度来确定是否发生了内出血,所以还需要医护人员观察液柱的波动幅度,以及让病人进行咳嗽等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但是医护人员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一直盯着病人看,且对于渗液排出速度的测量以及呼吸时液柱的升降幅度也是通过预估的,无法进行精确的测量,及其容易出现发生内出血但是发现不及时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其他问题。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胸腔连接管,一端插入到胸腔中,用于从胸腔中引出渗液;/n呼吸调节管,与胸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消除呼吸时对渗液液柱的影响;/n渗液导流管,一端与胸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对渗液进行引流;/n调节管支撑架,一端与呼吸调节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渗液导流管固定连接;/n渗液量监测结构,用于监测渗液量,一端与渗液导流管的另一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上位机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胸腔连接管,一端插入到胸腔中,用于从胸腔中引出渗液;
呼吸调节管,与胸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消除呼吸时对渗液液柱的影响;
渗液导流管,一端与胸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用于对渗液进行引流;
调节管支撑架,一端与呼吸调节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渗液导流管固定连接;
渗液量监测结构,用于监测渗液量,一端与渗液导流管的另一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调节管包括:
气体导通管,一端与胸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
坍缩气囊,由无弹性的柔性材质制成,只有一个通孔,与气体导通管连通;
气体流量计,安装在气体导通管中,与上位机通信连接,与电源模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液量监测结构包括:
渗液容纳腔,为有两个端口且体积固定的一个腔体,用于容纳渗液,一端与渗液导流管的另一端连通;
渗液出量调节结构,安装在渗液容纳腔的另一端,用于控制渗液容纳腔中渗液流出速度,与上位机通信连接;
一号红外线发射器,安装在渗液容纳腔靠近渗液出量调节结构的侧壁上,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一号红外线接收器,安装在渗液容纳腔靠近设有出量调节结构的侧壁上,与一号红外线接收器相对应,与上位机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腔连接管、呼吸调节管和渗液导流管三者形成一个y字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腔连接管与呼吸调节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呼吸调节管的直径大于胸腔连接管的直径;所述渗液导流管与胸腔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为圆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液容纳腔的体积在20毫升到50毫升之间;所述渗液容纳腔的两个端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引流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管支撑架包括:
第一连接环,套在呼吸调节管上,与呼吸调节管滑动连接;
第二连接环,套在渗液导流管上,与渗液导流管滑动连接;
连接板,一端与第一连接环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环铰接;
所述的连接板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孝英陈萍吴晓丽周云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