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248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胸腔引流管组件,包括引流管固定结构和胸部夹具,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上设有可供引流管穿过的固定通道,胸部夹具与引流管固定结构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引流管固定结构对胸腔引流管伸出患者胸腔外的部分进行限位、固定,以确保引流管此部位的稳定性,将引流管与引流瓶进行连接或更换引流管时不会影响到引流管被固定部分,从而避免因牵动引流管而引起患者疼痛;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采用胸部夹具将引流管固定结构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利用胸部夹具与引流管固定结构配合对引流管进行固定,使引流管与患者身体融为一体,患者活动身体时对引流管造成的影响较小,患者不需要一直仰卧在病床上,能够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加快患者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腔引流管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胸腔引流管组件。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临床外科常用的医疗设备,胸外科、呼吸内科和肿瘤内科常有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者气胸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引流管利用虹吸或负压吸引原理,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及其他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和疾病康复。引流管从人体内部手术区伸出体外,必须进行固定以保证引流管一直保持稳定,若引流管固定不牢,很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同时也会为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胸腔引流管是临床外科中常用的引流管,胸腔引流可将积液、气体等病理成份从病人的胸膜腔内排出,恢复病人胸膜腔的密闭性并重建胸膜腔内的正常负压,使肺扩张,稳定纵隔,以防止因纵隔过度移动及摆动造成循环系统障碍、甚至胸膜肺、休克的发生。目前,胸腔引流管在进行固定时一般采用螺旋固定法,先用带孔洞的Y型纱布覆盖引流管出口,然后根据引流管的粗细剪好带缺口的纱布胶带,利用纱布胶带将Y型纱布粘贴在人体表面,再利用纱布胶带对引流管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胸腔引流管组件,包括引流管(100)以及与引流管(100)连通的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管固定结构(200)和胸部夹具(300),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200)上设有可供引流管(100)穿过的固定通道(210),胸部夹具(300)与引流管固定结构(200)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胸腔引流管组件,包括引流管(100)以及与引流管(100)连通的引流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管固定结构(200)和胸部夹具(300),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200)上设有可供引流管(100)穿过的固定通道(210),胸部夹具(300)与引流管固定结构(200)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固定结构(200)的底部固定有前胸贴合片(400),前胸贴合片(400)为可与人体前胸相贴合的硬质曲面片,前胸贴合片(400)上设有与固定通道(210)连通以供引流管(100)穿过的孔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贴合片(4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引流管固定结构(20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前胸贴合片(400)朝向引流管固定结构(200)的四周外侧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胸贴合片(400)的内表面覆盖有柔性层(4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夹具(300)由两个弧形夹板(310)和柔性连接带(320)组成,弧形夹板(310)与人体胸部两侧相贴合;两个弧形夹板(310)的一端与引流管固定结构(200)可拆卸连接,两个弧形夹板(310)的另一端分别与柔性连接带(320)的两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板(310)与引流管固定结构(200)相连接一端的端头设有卡接头(330),卡接头(330)上设有两个朝两侧分支形成的卡接倒钩(331);引流管固定结构(200)的两侧面上设有可供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军雷文兰冯颖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