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23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垫、转运车体、插脚固定板、水平驱动装置、垂直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在所述转运车体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轮,在所述转运车体上设有一用于放置转运垫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槽,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手术床或病床的一侧设有一用于转运手术患者时防止转运车体倾斜的固定安装件,转运手术患者时,固定安装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手术床或病床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对手术患者进行人工搬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到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术交换车是一种患者从病房转运至手术室或将完成手术的患者从手术室转运到病房的一种转运车,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较为轻巧,且在医院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一般医院中进行手术完的患者,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将患者从手术床上搬到手术交换车,通过手术交换车将患者转运到病房,再由家属或者医务人员将患者从手术交换车上将患者搬运至病床上,其整体结构上离不开人力,有时候需要好几个医护人员才可以;如果碰到体重较大的患者,需要大力气的医护人员才可以将其搬到手术交换车上,对于医护人员造成了很强的体力消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对于患者更是一种折腾,尤其对于外科手术中的患者、妇产科等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手术后的患者在搬运过程中,极易造成手术缝合处的伤口破裂以及感染,给手术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因此,从目前情况看,对于实施过手术的病患,一般需要经过将病患从手术台上搬下,然后再搬到病床上,对于刚刚进行手术的病患来说,因行动不便只能通过医务人员或者家属来帮忙,增加了患者手术后潜在的安全隐患,由此可知,现有的手术交换车已无法满足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对手术患者进行人工搬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垫设在手术患者身下且能够支撑其整体重量的转运垫;一转运手术患者的转运车体,在所述转运车体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轮,在所述转运车体上设有一用于放置转运垫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槽,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手术床或病床的一侧设有一用于转运手术患者时防止转运车体倾斜的固定安装件,转运手术患者时,固定安装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手术床或病床上;一插脚固定板,在所述插脚固定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插槽相对应的插脚;一用于带动插脚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插脚固定板相连接;一用于带动插脚进行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驱动装置,所述垂直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垂直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平驱动装置相连接;一用于控制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进行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通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水平电缸固定板,在所述水平电缸固定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带动插脚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电缸,所述水平驱动电缸的输出轴与插脚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水平驱动电缸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垂直驱动装置包括一整体呈L形的垂直电缸固定板,所述垂直电缸固定板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上,在所述垂直电缸固定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带动插脚进行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驱动电缸,所述垂直驱动电缸的输出轴与水平电缸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垂直驱动电缸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万向轮与转运车体之间设有能够调节支撑板水平高度的高度可调支脚,所述高度可调支脚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所述高度可调支脚的上端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万向轮设置在高度可调支脚的下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转运手术患者时,只需要启动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进行相应的工作即可,无需对手术患者进行人工搬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给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脚从插槽内滑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插脚垂直升高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图3所示,图中给出的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垫、转运车体100、插脚固定板200、水平驱动装置300、垂直驱动装置400和控制装置。转运垫用于垫设在手术患者身下且能够支撑其整体重量,转运车体100转运手术患者的,在转运车体100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轮120,在转运车体100上设有一用于放置转运垫的支撑板110,在支撑板110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槽111,在支撑板110靠近手术床或病床的一侧设有一用于转运手术患者时防止转运车体倾斜的固定安装件,转运手术患者时,固定安装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110上,另一端连接在手术床或病床上。在插脚固定板200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插槽111相对应的插脚210,水平驱动装置300用于带动插脚210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300的输出轴与插脚固定板200相连接。垂直驱动装置400用于带动插脚进行垂直方向移动,垂直驱动装置400设置在支撑板110的一侧上,垂直驱动装置400的输出轴与水平驱动装置300相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水平驱动装置300以及垂直驱动装置400进行工作,控制装置分别与水平驱动装置300以及垂直驱动装置400通讯连接。在支撑板110上设有一用于检测其上部是否具有手术患者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当支撑板110上具有转运垫时,控制装置启动后首先控制垂直驱动装置400工作,若检测到支撑板110上无转运垫时,控制装置启动后首先控制水平驱动装置300工作。水平驱动装置300包括水平电缸固定板310,在水平电缸固定板31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带动插脚210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电缸320,水平驱动电缸320的输出轴与插脚固定板200相连接,水平驱动电缸320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垂直驱动装置400包括一整体呈L形的垂直电缸固定板410,垂直电缸固定板410设置在支撑板110的一侧上,在垂直电缸固定板41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带动插脚进行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驱动电缸420,垂直驱动电缸420的输出轴与水平电缸固定板310相连接,垂直驱动电缸420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在万向轮120与转运车体之间设有能够调节支撑板110水平高度的高度可调支脚130,高度可调支脚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用于垫设在手术患者身下且能够支撑其整体重量的转运垫;/n一转运手术患者的转运车体,在所述转运车体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轮,在所述转运车体上设有一用于放置转运垫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槽,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手术床或病床的一侧设有一用于转运手术患者时防止转运车体倾斜的固定安装件,转运手术患者时,固定安装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手术床或病床上;/n一插脚固定板,在所述插脚固定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插槽相对应的插脚;/n一用于带动插脚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插脚固定板相连接;/n一用于带动插脚进行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驱动装置,所述垂直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垂直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平驱动装置相连接;/n一用于控制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进行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智能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于垫设在手术患者身下且能够支撑其整体重量的转运垫;
一转运手术患者的转运车体,在所述转运车体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便于其移动的万向轮,在所述转运车体上设有一用于放置转运垫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槽,在所述支撑板靠近手术床或病床的一侧设有一用于转运手术患者时防止转运车体倾斜的固定安装件,转运手术患者时,固定安装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手术床或病床上;
一插脚固定板,在所述插脚固定板上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插槽相对应的插脚;
一用于带动插脚进行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装置,所述水平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插脚固定板相连接;
一用于带动插脚进行垂直方向移动的垂直驱动装置,所述垂直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撑板的一侧上,所述垂直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平驱动装置相连接;
一用于控制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进行工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水平驱动装置以及垂直驱动装置通讯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豫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