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包括外套管和穿刺针本体;所述外套管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设置于腔体I内;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相对外套管滑动可形成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于外套管对应端的伸出或缩回;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I;利于在穿刺时通过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调整伸出形成对壁层心包的穿刺,并在穿刺完成后通过过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调整缩回至外套管内,在完成穿刺后通过穿刺针本体的腔体II或结合部分腔体I实施心包积液抽取等操作,以利于心包穿刺手术时,有效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包穿刺针组件
本技术涉及心包穿刺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
技术介绍
心脏的外围紧紧包裹着的两层结缔组织即心包,心包包括外层的壁层心包和内层的脏层心包,而壁层心包和脏层心包间的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穿刺是借助穿刺针直接刺入心包腔的诊疗技术。心包穿刺必须在无菌技术下进行,局部应用普鲁卡因麻醉,穿刺部位不可过深,以免刺破心房、心室或刺破冠状动脉造成心包腔大量积血。心包穿刺患者可通过化验心包腔中的液体了解心包积液的性质,并根据心包积液的性质来查明心包炎的病因;而如何安全地把紧贴于心脏外的心包打开一个通路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目前现有的心包穿刺设备形状多样,但多存在穿刺组件设计不甚合理,易导致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如心包填塞、冠脉损伤、肝损伤等问题出现。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该心包穿刺针组件利于心包穿刺手术时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利于心包穿刺手术时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本技术的心包穿刺针组件,包括外套管和穿刺针本体;所述外套管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设置于腔体I内;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相对外套管滑动可形成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于外套管对应端的伸出或缩回;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I;在穿刺时通过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调整伸出形成对壁层心包的穿刺,并在穿刺完成后通过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调整缩回至外套管内,并在完成穿刺后通过穿刺针本体的腔体II或结合部分腔体I实施心包积液抽取等操作,利于心包穿刺手术时,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进一步,所述穿刺针本体的外周远离针头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外套管对应设置有连通腔体I的条状通槽,通过推拉沿径向伸出条状通槽的凸出部可带动穿刺针本体相对外套管沿轴向滑动以实现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伸出外套管或缩回外套管内;所述条状通槽沿轴向的两端向周向延伸形成用于限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进一步滑动的限位通槽(两端各有一个限位槽);利于在需要穿刺时,通过推动穿刺针本体外周设置的凸出部,使得凸出部沿着条状通槽滑动以带动穿刺针本体沿轴向朝向靠近针头端滑动,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推出,而在完成穿刺进行后续操作时,通过推动凸出部沿着条状通槽滑动以带动穿刺针本体沿轴向朝向远离针头端滑动,使得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缩回至外套筒内,避免对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进一步,所述凸出部垂直于穿刺针本体的外周设置;所述凸出部优选为圆柱体结构;利于对凸出部的推拉操作。进一步,所述穿刺针本体针头端的孔口所在平面与轴向间的夹角为20-70°,优选为20-50°,进一步优选30-45°,再优选40°。进一步,所述外套管对应穿刺针本体针头端的管口所在平面与轴向间的夹角为80-100°,优选90°;利于心包穿刺针缩回时,外套管对应针头端对心脏组织的损伤。进一步,所述外套管对应穿刺针本体针头端的管口端圆弧过渡设置;即对应的外套管管口端沿轴向向外(此处的向外是指朝向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所指的方向)凸出并形成弧形过渡结构,使得在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缩回至外套管内后,外套管对应端与心包膜接触时能够避免造成对脏层心包及心脏组织的损伤。进一步,所述穿刺针本体的远离针头端通过负压接嘴连接于外设的负压系统连接气道;利于首先通过将外套筒端部准确定位于待刺穿部再实施刺穿,以提高手术安全性。进一步,所述外套管的内周设置有用于通过环状密封件形成外套管与穿刺针本体间密封连接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相对条状通槽更靠近外套管的靠近穿刺针本体针头端侧;利于形成密封的负压腔,从而利于对待刺穿部的准确定位以利于刺穿试试,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心包穿刺针组件,利于在穿刺时通过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调整伸出形成对壁层心包的穿刺,并在穿刺完成后通过过将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调整缩回至外套管内,在完成穿刺后通过穿刺针本体的腔体II或结合部分腔体I实施心包积液抽取等操作,以利于心包穿刺手术时,有效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心包穿刺针组件,包括外套管1和穿刺针本体2;所述外套管1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11并穿刺针本体2沿轴向滑动设置于腔体I11内;所述穿刺针本体2沿轴向相对外套管1滑动可形成穿刺针本体2的针头端于外套管1对应端的伸出或缩回;所述穿刺针本体2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I21;在穿刺时通过将穿刺针本体2的针头端调整伸出形成对壁层心包的穿刺,并在穿刺完成后通过将穿刺针本体2的针头端调整缩回至外套管1内,并在完成穿刺后通过穿刺针本体2的腔体II21或结合部分腔体I11实施心包积液抽取等操作,利于心包穿刺手术时,避免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本体2的外周远离针头端设置有凸出部22,所述外套管1对应设置有连通腔体I11的条状通槽12,通过推拉沿径向伸出条状通槽12的凸出部22可带动穿刺针本体2相对外套管1沿轴向滑动以实现穿刺针本体2的针头端伸出外套管1或缩回外套管2内;所述条状通槽12沿轴向的两端向周向延伸形成用于限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进一步滑动的限位通槽(包括限位通槽13和限位通槽14);利于在需要穿刺时,通过推动穿刺针本体2外周设置的凸出部22,使得凸出部22沿着条状通槽12滑动以带动穿刺针本体2沿轴向朝向靠近针头端滑动,将穿刺针本体2的针头端推出,而在完成穿刺进行后续操作时,通过推动凸出部22沿着条状通槽12滑动以带动穿刺针本体2沿轴向朝向远离针头端滑动,使得穿刺针本体2的针头端缩回至外套筒1内,避免对对心脏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22垂直于穿刺针本体2的外周设置;所述凸出部22优选为圆柱体结构;利于对凸出部22的推拉操作。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本体2针头端的孔口所在平面与轴向间的夹角为20-70°,优选为20-50°,进一步优选30-45°,再优选40°。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对应穿刺针本体2针头端的管口所在平面与轴向间的夹角为80-100°,优选90°;利于心包穿刺针缩回时,外套管对应针头端对心脏组织的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对应穿刺针本体针头端的管口端圆弧过渡设置;即对应的外套管管口端沿轴向向外(此处的向外是指朝向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所指的方向)凸出并形成弧形过渡结构,使得在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缩回至外套管内后,外套管对应端与心包膜接触时能够避免造成对脏层心包及心脏组织的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本体2的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和穿刺针本体;所述外套管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设置于腔体I内;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相对外套管滑动可形成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于外套管对应端的伸出或缩回;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包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和穿刺针本体;所述外套管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滑动设置于腔体I内;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相对外套管滑动可形成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于外套管对应端的伸出或缩回;所述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设置有腔体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包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本体的外周远离针头端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外套管对应设置有连通腔体I的条状通槽,通过推拉沿径向伸出条状通槽的凸出部可带动穿刺针本体相对外套管沿轴向滑动以实现穿刺针本体的针头端伸出外套管或缩回外套管内;所述条状通槽沿轴向的两端向周向延伸形成用于限制穿刺针本体沿轴向进一步滑动的限位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包穿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垂直于穿刺针本体的外周设置。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梅,张后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