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夹,所述牵引夹的上方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中间插设有棘齿,所述棘齿的上方贴合有棘爪,且棘爪的背面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焊接有固定块,所述棘齿下方胶合有按摩凸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可调节开合大小的牵引夹,使得装置在牵引皮肤时可以扩大对皮肤的受力面积,大大减小了单一受力点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受力过大产生的撕裂伤口的问题,同时设置牵引带可以更好的维持牵引张力,代替胶布及骨钉,避免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医学和材料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用缝线相继出现,外科手术技术也日益提高,对于组织缺损较大的伤口,单纯依靠缝线缝合的技术已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有效安全地对较大伤口进行修复闭合,医疗工作者不断在研究各种可行的方案,皮瓣修复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外科医生闭合大伤口的有效和广泛的途径,但皮瓣修复技术面临着患者的二次创伤、移植的成活率、术后功能受损、愈合美观度较差等诸多问题,故此,以“皮肤牵引闭合器”代表的牵引闭合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充分利用皮肤的延展性和蠕变原理一次性或渐进式牵拉闭合高张力伤口,是创面修复领域的一项创新型技术。现有的皮肤牵引装置一般采用胶布或骨钉来进行固定,胶布的固定效果差,且胶布中的粘合剂容易引发伤口感染,骨钉虽然固定效果好,但是必须刺入患者身体,造成二次损伤,普通皮肤牵引装置在牵引皮肤时往往采用单个受力点,牵引力大时容易造成局部伤口撕裂,加大伤口恢复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普通皮肤牵引装置固定不牢,采用骨钉造成患者二次损伤和受力点单一,在牵引过程中易造成伤口撕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夹,所述牵引夹的上方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中间插设有棘齿,所述棘齿的上方贴合有棘爪,且棘爪的背面铰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背面焊接有固定块,所述棘齿下方胶合有按摩凸点。优选地,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插设有牵引带,所述牵引夹的底端铰接有连杆,且连杆的右侧焊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且第二齿轮的背面与底座相铰接,所述牵引夹的正面焊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中间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间插设有螺纹柱,且螺纹柱通过螺栓与牵引夹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左侧铰接有底座。优选地,所述牵引夹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垫,且该防滑垫为橡胶材。优选地,所述牵引夹与固定块一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牵引夹与固定块关于底座成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且该螺纹槽与螺纹柱相匹配。优选地,所述连接块、棘爪、棘齿和按摩凸点共同组成牵引带,且按摩凸点采用橡胶材质。优选地,所述牵引带的右侧与一组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带的左侧与另一组固定块通过棘爪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设置有可调节开合大小的牵引夹,使得装置在牵引皮肤时可以扩大对皮肤的受力面积,大大减小了单一受力点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受力过大产生的撕裂伤口的问题,同时设置牵引带可以更好的维持牵引张力,代替胶布及骨钉,避免对患者的二次伤害。(1)该装置设置有两组牵引夹和连杆,以及转轴和螺纹柱,由于牵引夹通过连杆与底座铰接,且两组牵引夹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与底座相互啮合,且牵引夹的正面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转轴,转轴与螺纹柱之间活动连接,当患者将受伤部位套入两组牵引夹之间时,可以旋转转轴来调整牵引夹之间的开合大小,以此来牵引受伤皮肤,利用牵引夹增大对皮肤的受力面积,减少因受力点不均造成的伤口撕裂,通过设置有牵引带,其中与连接块铰接的棘爪与棘齿配合形成单向锁扣结构,能够使装置更好的维持牵引张力,弥补了使用胶布和骨钉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牵引状态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牵引带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牵引夹;2、轴承座;3、转轴;4、连杆;5、第一齿轮;6、底座;7、第二齿轮;8、支撑杆;9、螺栓;10、螺纹柱;11、牵引带;111、连接块;112、棘爪;113、棘齿;114、按摩凸点;12、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夹1,牵引夹1的上方焊接有固定块12,且固定块12的中间插设有棘齿113,棘齿113的上方贴合有棘爪112,且棘爪112的背面铰接有连接块111,连接块111的背面焊接有固定块12,棘齿113下方胶合有按摩凸点114,连接块111、棘爪112、棘齿113和按摩凸点114共同组成牵引带11,且按摩凸点114采用橡胶材质,使得牵引带11与患者皮肤接触时,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固定块12的内部插设有牵引带11,牵引带11的右侧与一组固定块12固定连接,牵引带11的左侧与另一组固定块12通过棘爪112活动连接,使得拉动棘齿113可以维持牵引夹1的张力。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牵引夹1的底端铰接有连杆4,且连杆4的右侧焊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7啮合,且第二齿轮7的背面与底座6相铰接,牵引夹1的正面焊接有轴承座2,且轴承座2的中间插设有转轴3,转轴3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且该螺纹槽与螺纹柱10相匹配,使得转轴3与螺纹柱10组成伸缩结构,转轴3的中间插设有螺纹柱10,且螺纹柱10通过螺栓9与牵引夹1固定连接,牵引夹1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杆8,且支撑杆8的左侧铰接有底座6,牵引夹1与固定块12一共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牵引夹1与固定块12关于底座6成对称分布,使得两组牵引夹1能够自由开合。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时,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先将患者受伤部位套入两组牵引夹1之间,然后用手旋转转轴3,由于转轴3通过轴承座2与牵引夹1固定连接,且转轴3与螺纹柱10相匹配,当转轴3旋转时,会缩短转轴3与螺纹柱10的总长,由于螺纹柱10通过螺栓9与牵引夹1固定连接,故会带动牵引夹1向左运动,由于牵引夹1的下方铰接有连杆4,且连杆4的下方焊接有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与底座6啮合,故一组牵引夹1将带动另一组,使得两组牵引夹1相向运动,从而挤压伤口两侧皮肤,达到初步牵引,此时将牵引带11插入左侧固定块12中,由于棘爪112与棘齿113向匹配,向左拉动棘齿113可以进一步收紧牵引夹1,可维持装置的牵引张力,如此便避免了使用胶布和骨钉固定带来的不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夹(1),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夹(1)的上方焊接有固定块(12),且固定块(12)的中间插设有棘齿(113),所述棘齿(113)的上方贴合有棘爪(112),且棘爪(112)的背面铰接有连接块(111),所述连接块(111)的背面焊接有固定块(12),所述棘齿(113)下方胶合有按摩凸点(1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夹(1),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夹(1)的上方焊接有固定块(12),且固定块(12)的中间插设有棘齿(113),所述棘齿(113)的上方贴合有棘爪(112),且棘爪(112)的背面铰接有连接块(111),所述连接块(111)的背面焊接有固定块(12),所述棘齿(113)下方胶合有按摩凸点(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皮肤创面修复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2)的内部插设有牵引带(11),所述牵引夹(1)的底端铰接有连杆(4),且连杆(4)的右侧焊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与第二齿轮(7)啮合,且第二齿轮(7)的背面与底座(6)相铰接,所述牵引夹(1)的正面焊接有轴承座(2),且轴承座(2)的中间插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中间插设有螺纹柱(10),且螺纹柱(10)通过螺栓(9)与牵引夹(1)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夹(1)的左侧铰接有支撑杆(8),且支撑杆(8)的左侧铰接有底座(6)。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秋,张艾丽,黄银浩,
申请(专利权)人:王元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