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管嘴及应用其的奶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16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8
一种吸管嘴,包括嘴体和连接在嘴体上的吸管部,嘴体与吸管部连通构成奶液流通的流道,吸管部内设置有“倒V”形状的封口,吸管部的管口处存在径向向外延伸出的斜嘴部,斜嘴部与吸管部的中轴线夹角为钝角。一种奶瓶,除吸管嘴外还包括有瓶体、上盖、吮吸组件和恒压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浮力球配件,将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联通,使得内外压力始终一致,彻底避免了奶液喷溅;吸管嘴的敞口设计,婴儿含住吸管,嘴部自然闭合时,舌头压住敞口的斜角,即可将“倒V”封口打开,极大地降低吸管嘴的使用难度;浮力球直接将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相连,使得空气流通时不经过奶液,杜绝气泡形成,解决了涨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管嘴及应用其的奶瓶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管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管嘴,还涉及了一种应用有吸管嘴的奶瓶。
技术介绍
奶瓶是婴儿必备的用品之一,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都需要用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素的提高,对奶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吸管嘴01为了防止漏奶,采用了“倒V”形状的封口02结构设计,以阻断瓶中奶液和外界空气的联通,参考附图1,但现有的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倒V"结构的封口需要婴儿靠乳牙03或牙床咬合才能打开,而大部分婴儿没有自主咬合的意识,从而无法正常使用吸管嘴;另一方面,“倒V"结构为防止奶瓶内的奶液流出或气压增强而冲破喷射,其结构虽为硅胶材质但仍具有一定的强度,致使咬合在咬合时需要较大的嚼力,长时间的咀嚼将造成婴儿牙床发育不良,因此不适合婴儿牙齿生长发育。再者,现有技术下应用有“倒V"结构的吸管嘴的奶瓶,其内总是存在气泡,而婴儿又极易吸入气泡,进而产生涨奶或呛奶的风险,气泡的产生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冲奶时摇晃奶瓶以充分溶解奶粉而产生,另一方面是婴儿在吸奶时,为维持奶瓶内外压力的平衡,空气将从外界经由吸管嘴进入奶瓶,而气流流经奶液将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管嘴及应用其的奶瓶来解决,接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阐述。一种吸管嘴,包括嘴体和连接在嘴体上的吸管部,嘴体与吸管部连通构成奶液流通的流道,吸管部内设置有“倒V”形状的封口,吸管部的管口处存在径向向外延伸出的斜嘴部,斜嘴部与吸管部的中轴线夹角为钝角。>优选地,所述的吸管嘴采用无毒的硅胶,且吸管嘴整体制备,即嘴体、吸管部、封口、斜嘴部为一个整体部件。优选地,所述吸管部的表面为粗糙面,本实施例采用磨砂处理得到粗糙表面以提升口感,并具有清洁舌苔的作用。优选地,所述的封口设置在吸管部于斜嘴部的连接处,此处形变效果最佳。优选地,所述斜嘴部与吸管部的中轴线所夹的钝角为135°。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所述的吸管嘴,除吸管嘴外还包括有瓶体、上盖、吮吸组件和恒压组件所述吸管嘴,嘴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连接部,还设有通气孔以及分别连通通气孔、吸管部的吮吸组件对接口、恒压组件对接口;瓶体,用于存储奶液;上盖,连接在瓶体的上端瓶口处,所述连接部被压紧在瓶体、上盖之间;吮吸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吮吸对接部、吮吸连接软管和重力球,所述的吮吸对接部与吮吸组件对接口连接;恒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恒压对接部、恒压连接软管和浮力球,所述的恒压对接部与恒压组件对接口连接;所述重力球、浮力球的内部均与其外部连通,重力球的重力大于其所排开的奶液的重力,浮力球的重力小于其所排开的奶液的重力。优选地,所述吮吸组件对接口、恒压组件对接口结构一致具有互换性,吮吸组件、恒压组件除重力球、浮力球外的结构也一致具有互换性;因此降低了奶瓶组装的难度,也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易于维修更换。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浮力球配件,将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联通,使得内外压力始终一致,彻底避免了奶液喷溅;吸管嘴的敞口设计,婴儿含住吸管,嘴部自然闭合时,舌头压住敞口的斜角,即可将“倒V”封口打开,极大地降低吸管嘴的使用难度;浮力球直接将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相连,使得空气流通时不经过奶液,杜绝气泡形成,解决了涨奶问题。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下的吸管嘴供婴儿吮吸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管嘴供婴儿吮吸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奶瓶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奶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奶瓶的吸管嘴、吮吸组件、恒压组件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中:吸管嘴01、封口02、婴儿乳牙03、舌头04、斜嘴部形变后的状态05、斜嘴部形变前的状态06、封口形变后的状态07、封口形变前的状态08;吸管嘴1、嘴体11、吸管部12、封口13、斜嘴部14、连接部15、通气孔16、吮吸组件对接口17、恒压组件对接口18、瓶体2、上盖3、吮吸组件4、吮吸对接部41、吮吸连接软管42、重力球43、恒压组件5、恒压对接部51、恒压连接软管52、浮力球53。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结合附图2-5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来做详细地阐述。参考附图2,一种吸管嘴1,包括嘴体11和连接在嘴体11上的吸管部12,嘴体11与吸管部12连通构成奶液流通的流道,吸管部12内设置有“倒V”形状的封口13,吸管部12的管口处存在径向向外延伸出的斜嘴部14,斜嘴部14与吸管部12的中轴线夹角为钝角。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管嘴1采用软胶材质,优选无毒的硅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管嘴1整体制备,即嘴体11、吸管部12、封口13、斜嘴部14为一个整体部件。所述吸管部12的表面为粗糙面,本实施例采用磨砂处理得到粗糙表面以提升口感,并具有清洁舌苔的作用。参考附图3,在婴儿吮吸时,婴儿无需像现有技术下的吸管嘴那样咬合吸管部12,而仅需用舌头抵触斜嘴部14,婴儿的舌头对斜嘴部14施加一沿着吸管部12的轴向上的作用力,因斜嘴部14与吸管部12的中轴线夹角为钝角,根据力学特性,婴儿的舌头仅需对斜嘴部14施加较小的力即可使得斜嘴部14、吸管部12以其的连接处为支点相对折,进而使得封口13形变,进而使得奶液的流道畅通。甚至婴儿不必对斜嘴部14主动施加作用力,而在将吸管嘴1推向婴儿口腔的过程中,斜嘴部14撞击在婴儿舌头上亦可使其发生形变,将更有利于婴儿进食。所述的封口13设置在吸管部12于斜嘴部14的连接处,此处形变效果最佳。所述斜嘴部14与吸管部12的中轴线所夹的钝角在范围在120°~150°之间,以135°为最佳。所述吸管嘴1解决了便于婴儿吮吸奶液且不影响其牙床发育的问题,但并未解决气泡存在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应用有上述吸管嘴1的奶瓶。参考附图4-5,所述奶瓶除吸管嘴1外还包括有瓶体2、上盖3、吮吸组件4和恒压组件5,吸管嘴1的嘴体11的底部边缘设置有连接部15,所述上盖3螺纹连接在瓶体2的上端瓶口处,所述吸管嘴1的连接部15被压紧在瓶体2、上盖3之间,其吸管部12则露出上盖3外;在吸管嘴1的嘴体11上还设有用于维持奶瓶内外压强一致的通气孔16,嘴体11上还设置有分别连通通气孔16、吸管部12的吮吸组件对接口17、恒压组件对接口18;所述吮吸组件4包括依次连接的吮吸对接部41、吮吸连接软管42和重力球43,所述的吮吸对接部41与吮吸组件对接口17连接;所述恒压组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恒压对接部51、恒压连接软管52和浮力球53,所述的恒压对接部51与恒压组件对接口18连接;所述重力球43、浮力球53的内部均与其外部连通,并且,重力球43的重力大于其所排开的奶液的重力,浮力球53的重力小于其所排开的奶液的重力,也即,重力球43始终沉在奶液的底部而浮力球53始终悬浮在奶液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奶瓶,恒压组件5的浮力球53始终悬浮在奶液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管嘴,包括嘴体(11)和连接在嘴体(11)上的吸管部(12),嘴体(11)与吸管部(12)连通构成奶液流通的流道,吸管部(12)内设置有“倒V”形状的封口(13),其特征在于:/n吸管部(12)的管口处存在径向向外延伸出的斜嘴部(14),斜嘴部(14)与吸管部(12)的中轴线夹角为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管嘴,包括嘴体(11)和连接在嘴体(11)上的吸管部(12),嘴体(11)与吸管部(12)连通构成奶液流通的流道,吸管部(12)内设置有“倒V”形状的封口(13),其特征在于:
吸管部(12)的管口处存在径向向外延伸出的斜嘴部(14),斜嘴部(14)与吸管部(12)的中轴线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嘴(1)采用硅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管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嘴(1)的嘴体(11)、吸管部(12)、封口(13)、斜嘴部(14)为一个整体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管部(12)的表面为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13)设置在吸管部(12)于斜嘴部(14)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管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嘴部(14)与吸管部(12)的中轴线所夹的钝角在范围在120°~150°之间。


7.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管嘴(1),还包括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樊叶书宏陈灿良黄柯钒
申请(专利权)人:可优比母婴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