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133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涉及负压隔离舱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担架以及设置在担架上的隔离舱体;担架包括架台,架台上设置躺板,躺板的上表面周侧设置矩形围沿;架台的底侧面一侧设置有一凸棱,凸棱的两端底侧面分别铰接有一支撑腿一,架台的底侧面另一侧设置有两支撑腿二;架台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贯通孔,并于贯通孔内设置担架杆组件;隔离舱体包括设置在架台上的弧形罩体,弧形罩体的两端设置端板,两端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架台、担架杆组件和隔离舱体组装形成的负压隔离舱,各零部件可通过简单操作进行组装拆卸,便于在未使用状态下进行分离分开保存,减少该负压隔离舱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
本专利技术属于负压隔离舱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肺炎、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如何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及时消除交叉性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然而在世界人口密集流动交流的今天,应用动态的手段,在移动中阻断传染病源,对传染性、疑似传染性病员及时处置,无疑是防控疾病传播感染的有效措施。负压隔离担架是急救担架与传染病员隔离舱的整合体,它们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多功能用途。在海关,车站、机场、港口、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发现具有传染性患者及疑患者后,负压隔离担架可作为紧急隔离设备,简便快捷地让病人或疑似患者进入担架内,并将其迅速移置相对安全处。达到“封闭”传染源,及时有效将传染性患者与易感人群完全隔离的目的,但现有的负压隔离担架存在体积较大,未使用时占有空间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以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以及设置在担架上的隔离舱体(2);/n其中,所述担架包括架台(1),所述架台(1)上设置躺板(16),所述躺板(16)的上表面周侧设置矩形围沿(17);/n所述架台(1)的底侧面一侧设置有一凸棱(11),所述凸棱(11)的两端底侧面分别铰接有一支撑腿一(12),所述架台(1)的底侧面另一侧设置有两支撑腿二(13);/n所述架台(1)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贯通孔(15),并于所述贯通孔(15)内设置担架杆组件(3);/n其中,所述担架杆组件(3)包括安装在贯通孔(15)中心处的固定柱(31),所述固定柱(31)的两端分别设置外套筒(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担架以及设置在担架上的隔离舱体(2);
其中,所述担架包括架台(1),所述架台(1)上设置躺板(16),所述躺板(16)的上表面周侧设置矩形围沿(17);
所述架台(1)的底侧面一侧设置有一凸棱(11),所述凸棱(11)的两端底侧面分别铰接有一支撑腿一(12),所述架台(1)的底侧面另一侧设置有两支撑腿二(13);
所述架台(1)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贯通孔(15),并于所述贯通孔(15)内设置担架杆组件(3);
其中,所述担架杆组件(3)包括安装在贯通孔(15)中心处的固定柱(31),所述固定柱(31)的两端分别设置外套筒(32),所述外套筒(32)上活动连接有一内套杆(33),所述内套杆(33)的端部设置限位板(34),所述限位板(34)上设置操作把手(35);
所述隔离舱体(2)包括设置在架台(1)上的弧形罩体(21),所述弧形罩体(21)的两端设置端板(22),两所述端板(22)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7)和出气口(26);
所述弧形罩体(21)的底端设置有与矩形围沿(17)配合的矩形凸沿(23),所述矩形凸沿(23)的两侧设置与矩形围沿(17)配合搭接的翻边(24),所述翻边(24)上设置有定位通孔(25);
所述矩形围沿(17)上设置有与定位通孔(25)配合的定位盲孔,且所述定位盲孔内插入设置有与定位通孔(25)配合的定位杆(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台(1)呈矩形框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便携式负压隔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围沿(17)和矩形凸沿(23)套接配合,所述矩形凸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志凯马祥龙郭忠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