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20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满足实验要求,其包括支架座、低氧舱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动物仓;所述低氧舱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当旋转架旋转时,所述动物仓能循环进入和脱离所述低氧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低氧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
技术介绍
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阻塞或狭窄所致间隙性低氧和睡眠片段化为特征的严重睡眠呼吸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各国学者根据其病理生理机制建立了不同的动物模型,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是建立大鼠动物模型,其建立方法是将选取的大鼠放置在间隙低氧装置中,制造间隙缺氧的环境,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测定各项生理参数。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115748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往复运动式间隙低氧动物舱,其包括一低氧舱和两动物舱;动物舱通过动物舱支架固设于低氧舱两侧,两动物舱间距离小于低氧舱长度;低氧舱两侧壁设有与动物舱匹配的动物舱口,动物舱通过该动物舱口进入低氧舱中;低氧舱下部设有低氧舱支架,二者通过相互匹配的滑轮滑轨连接;低氧舱支架和低氧舱间设有驱动装置用以驱动低氧舱在两动物舱间做往复运动;低氧舱支架上设有控制面板,驱动装置开关及控制按键设于控制面板上。然而,该技术存在的缺陷,是结构复杂,占地面积,且不方便增加实验对照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满足实验要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座、低氧舱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动物仓;所述低氧舱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当旋转架旋转时,所述动物仓能循环进入和脱离所述低氧舱。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架为圆环形构造,所述旋转架的内圆侧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回旋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沿着圆周方向均匀的设有3-6个动物仓;每个动物仓的顶壁和/或侧壁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通气孔。进一步的,所述低氧舱为弧形的管腔构造,所述低氧舱套设在所述动物仓外壁上,所述低氧舱的底部设有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的轨迹槽,所述低氧舱的内壁与所述动物仓的外壁形成密封的夹层腔,所述低氧舱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夹层腔的进气管口、另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夹层腔的出气管口,所述低氧舱内壁安装有氧气浓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低氧舱的一端为进舱口、另一端为出舱口,所述进仓口和出舱口均设有密封垫圈;所述低氧舱的侧壁铰接有舱门,所述低氧舱的外壁安装有驱动电机Ⅰ,所述驱动电机Ⅰ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弧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舱门上。进一步的,所述低氧舱的顶部安装有单向抽气风扇。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下部安装有驱动电机Ⅱ,所述驱动电机Ⅱ通过带轮皮带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座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支架座的上端通过竖直板固定安装所述低氧舱。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回旋架旋转,可以使各个动物仓依次循环进入和脱离低氧舱,代替现有技术中往复式的动物仓进入低氧舱的方案,在保证实验效果下,能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且能根据实验需求,采用多个实验对照组;2、低氧舱为弧形管道结构,且能套设在动物仓外壁,保证动物仓处于低氧舱内时,快速达到低氧环境;3、进气管口、出气管口以及单向抽气风扇的配合,能够实现低氧舱快速的排出空气,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低氧舱内的氧气浓度,从而控制氮气进气量,保证低氧环境稳定;4、驱动电机Ⅰ通过连接杆控制舱门的开启和关闭,当旋转架转动时,舱门开启,旋转架停止时,舱门关闭,从而保证低氧舱的密封性;5、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更加适合在实验室进行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低氧舱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支架座,2、低氧舱,21、轨迹槽,22、进气管口,23、出气管口,24、密封垫圈,25、单向抽气风扇,3、旋转架,4、旋转轴,5、驱动电机Ⅱ,6、动物仓,7、舱门,8、驱动电机Ⅰ,9、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主要包括支架座1、低氧舱2、旋转架3和驱动装置。支架座1为三角形结构,不但能增加稳定性,而且节约占地面积。所述旋转架3为圆环形构造,所述旋转架3的内圆侧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在旋转轴4上,旋转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组件回旋安装在支架座1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Ⅱ5和带轮皮带传动组件,驱动电机Ⅱ5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支架座1的底部,可以增加稳定性。带轮皮带传动组件配合安装旋转轴4的一端和驱动电机Ⅱ5的输出轴,从而实现驱动电机Ⅱ5通过带轮皮带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旋转轴4旋转的功能。旋转架3沿着圆周方向设置有4个动物仓6,在每个动物仓6的顶壁和侧壁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通气孔。低氧舱2为弧形的管腔构造,低氧舱2通过竖直板固定安装在支架座1的上端,低氧舱2套在动物仓6外壁上,在低氧舱2的底部加工有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的轨迹槽21,如此设计,当回旋架旋转时,动物仓6相对低氧舱2运动,不会发生干扰。低氧舱2的内壁与动物仓6的外壁形成密封的夹层腔,低氧舱2的左端加工有连通所述夹层腔的进气管口22、右端加工有连通所述夹层腔的出气管口23,进气管口连接带有流量调节阀的氮气罐,低氧舱2内壁安装有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与外部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将收集的信息传到显示器内进行观察。温度和氧气浓度信号收集技术属于常规手段,在此不详细描述。低氧舱2的左端为进舱口、右端为出舱口,在进仓口和出舱口均安装有密封垫圈24,从而保证低氧舱2的密封性。低氧舱2的侧壁铰接有舱门7,在低氧舱2的外壁安装有驱动电机Ⅰ8,所述驱动电机Ⅰ8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弧形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舱门7上。通过驱动电机Ⅰ8带动连接杆9转动,从而将舱门7开启或关闭。为了加速低氧舱2内的空气排出,在低氧舱2的顶部安装有单向抽气风扇25。以20只大鼠分为随机分为四组交替进入低氧环境进行间隙低氧实验为例,本专利技术所述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分别将四组大鼠放入四个动物仓6内,驱动电机Ⅰ8控制舱门7处于开启状态,驱动电机Ⅱ5带动旋转架3旋转,使第一个动物仓6进入低氧舱2内,驱动电机Ⅰ8控制舱门7关闭,从而使低氧舱2与动物仓6形成相对密封的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座、低氧舱和旋转架;/n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动物仓;/n所述低氧舱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当旋转架旋转时,所述动物仓能循环进入和脱离所述低氧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座、低氧舱和旋转架;
所述旋转架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架座上,所述旋转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动物仓;
所述低氧舱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当旋转架旋转时,所述动物仓能循环进入和脱离所述低氧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为圆环形构造,所述旋转架的内圆侧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回旋安装在所述支架座上;
所述旋转架沿着圆周方向均匀的设有3-6个动物仓;每个动物仓的顶壁和/或侧壁设有若干个阵列分布的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间隙低氧动物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氧舱为弧形的管腔构造,所述低氧舱套设在所述动物仓外壁上,所述低氧舱的底部设有允许所述支撑杆穿过的轨迹槽,所述低氧舱的内壁与所述动物仓的外壁形成密封的夹层腔,所述低氧舱的一端设有连通所述夹层腔的进气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樊延霞刘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