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709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及使用方法,属于心胸外科技术领域。可伸缩负压吸引固定头连接金属连接管,金属连接管连接旋转扳手和支座,负压吸引管插入旋转扳手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与三通阀连接,负压吸引固定头内置连接金属连接管中,输送装置位于金属连接管及旋转扳手的内腔,医用硅胶软体包裹V型管,V型管的前端为负压吸引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径不大于8mm的微创传输管,将可收缩心脏固定头通过传输管传输至手术需固定组织表面,保证了胸骨完整性,因此术后的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术后甚至无需常规输血;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手术损害更小,恢复更快,同时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及使用方法,属于心胸外科

技术介绍
近年来,心外科手术技术在不断经历着更新迭代,随之医疗器械也在飞速改进、创新;使得心外科手术,特别是心脏不停跳冠脉塔桥手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而避免了停跳搭桥及体外循环术对病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常规的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中,心脏固定器被固定于胸骨牵开器上,术者沿患者胸部正中线切开胸骨,显露胸腔,暴露心脏并实施心脏手术,该方法需要完全切开患者胸骨,伤口约20-25cm,平均24cm;暴露心脏后需根据冠状动脉不同的拥堵部位进行手术区域的选择;胸骨创伤大,病人心理难以接受,恢复相对较慢,且较难恢复到术前的体质。随着冠状动脉杂交技术HCR技术的发展,小切口心脏外科手术逐渐发展并运用于临床,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由适用于肋骨切口的心脏固定器完成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血管吻合,仅在患者胸部肋骨位置切开,切口约10-13cm,平均12cm,该小切口心脏手术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现今临床使用的心脏固定器,因体积较大,活动不灵活,仅仅适用于常规心脏外科手术。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指取左胸前外侧切口,经肋间隙,使用左侧内乳动脉治疗前降支单质病变或合并对角支病变的一种微创手术,此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药物洗脱支架无可比拟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及使用方法。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可伸缩负压吸引固定头连接金属连接管,金属连接管连接旋转扳手和支座,负压吸引管插入旋转扳手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与三通阀连接,负压吸引固定头内置连接金属连接管中,输送装置位于金属连接管及旋转扳手的内腔,医用硅胶软体包裹V型管,V型管的前端为负压吸引孔,V型管通过轴与连杆连接,V型管能够张开和闭合,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与V型管连接,负压吸引管位于金属连接管的内腔。金属连接管外部为金属圆管。金属连接管外径为8mm。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使用方法,有以下步骤;将固定器与床旁支架连接;将传输管穿过穿刺孔;传输固定头;将传输管调整位置后与手柄旋钮连接;将三通阀的导管一端与固定器导管连接,另一端与流体过滤罐,确保阀门是关闭的,剩下的一段真空管与合适的负压气源连接,负压值范围设为200-400mmhg,轻轻的弯曲柔韧性强的固定器头,开启负压源的阀门,确定好固定点后,将固定器固定于床旁支架;完成手术后撤除固定器:通气阀门调至大气压位置,消除负压,将固定器手柄床旁支架移开,旋开手柄与传输管,将固定头顺传输管撤回至传输管内,撤离传输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直径不大于8mm的微创传输管,将可收缩心脏固定头通过传输管传输至手术需固定组织表面,肋间隙的小切口,保证了胸骨完整性,因此术后的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术后甚至无需常规输血;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手术损害更小,恢复更快,同时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头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显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称元件、组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组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者组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为便于对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可伸缩负压吸引固定头1连接金属连接管2,金属连接管2连接旋转扳手3和支座4,负压吸引管7插入旋转扳手3中,负压吸引管7的一端与三通阀6连接。位于前端的负压吸引固定头1包括记忆性镍钛合金材质制成的V型管8,V型管8与医用硅胶软体9连接,负压吸引固定头1内置连接金属连接管中,输送装置5位于金属连接管2及旋转扳手3的内腔。位于前端的负压吸引固定头1包括记忆性镍钛合金材质制成的V型管8、医用硅胶软体9、负压吸引孔10、负压吸引管7、三通阀6,医用硅胶软体9包裹V型管8,V型管8的前端为负压吸引孔10,V型管8通过轴与连杆连接,V型管8能够张开和闭合,负压吸引管7的另一端与V型管8连接,负压吸引管7位于金属连接管2的内腔。在不停跳搭桥手术中,通过滑动输送装置5将负压吸引型固定头1推出至心脏表面,通过负压吸引稳定跳动的心脏表面,进行搭桥血管的吻合。金属连接管2为316L医用级不锈钢,金属连接管2外部为金属圆管,由肋骨间隙打孔直接穿入至心脏表面操作位置,以避免大范围切口操作,减少手术创伤。支座4固定相应肋骨牵开器上,可360°旋转操作,简便灵活。旋转扳手3可对负压吸引固定头进行多角度调整,确保术中固定效果。位于前端的负压吸引型固定头1通过金属连接管2与后部的旋转扳手3及支座4连成一体;金属连接管2外径为8mm的316L医用级不锈钢圆管,穿刺时可降低穿入阻力。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式负压吸引固定器使用方法,微创手术用可收缩式负压吸引固定器的核心部件为固定头和金属连接管,负压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可伸缩负压吸引固定头连接金属连接管,金属连接管连接旋转扳手和支座,负压吸引管插入旋转扳手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与三通阀连接,负压吸引固定头内置连接金属连接管中,输送装置位于金属连接管及旋转扳手的内腔,医用硅胶软体包裹V型管,V型管的前端为负压吸引孔,V型管通过轴与连杆连接,V型管能够张开和闭合,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与V型管连接,负压吸引管位于金属连接管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可伸缩负压吸引固定头连接金属连接管,金属连接管连接旋转扳手和支座,负压吸引管插入旋转扳手中,负压吸引管的一端与三通阀连接,负压吸引固定头内置连接金属连接管中,输送装置位于金属连接管及旋转扳手的内腔,医用硅胶软体包裹V型管,V型管的前端为负压吸引孔,V型管通过轴与连杆连接,V型管能够张开和闭合,负压吸引管的另一端与V型管连接,负压吸引管位于金属连接管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脏固定器,其特征在于金属连接管外部为金属圆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手术用可收缩负压吸引型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蕙蕙陈雪生郑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米道斯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