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头控制方法、枕头控制装置、止鼾枕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99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枕头控制方法、枕头控制装置、止鼾枕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控制方法、枕头控制装置、止鼾枕及存储介质,能够根据设置于止鼾枕一侧的位置检测装置采集的压力数据确定用户的头部位置,并根据头部位置控制临近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气囊先后充放气,以使用户翻身或改变用户的脸部朝向;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后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气囊同时充放气,以调整用户头部相对于止鼾枕底部的高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针对止鼾枕上用户头部位置控制相应的气囊充放气来调整用户的头部姿势,因此针对性更强,用户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枕头控制方法、枕头控制装置、止鼾枕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特别是涉及一种枕头控制方法、枕头控制装置、止鼾枕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打鼾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仅影响患者本身以及他人的睡眠质量,而且长期打鼾还会危害患者自身身体健康。例如,长期打鼾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呼吸道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打鼾主要是因为睡眠时睡姿和头部位置不恰当,造成咽喉部肌肉阻塞呼吸道,使呼吸道不通畅,在呼吸时引起喉部软组织震动而产生鼾声。市场上的止鼾枕通常是通过气囊的充气或放气来改变打鼾者睡觉时的头部姿势,使打鼾者的呼吸道通畅,从而减少打鼾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预防因打鼾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止鼾枕通常是采用相对单一的方式控制用户头部下方的气囊充放气来改变打鼾者的头部姿势。因此,止鼾枕采用的枕头控制方法针对性差,从而导致用户的头部舒适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止鼾枕的枕头控制方法针对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控制方法、枕头控制装置、止鼾枕及存储介质,能够根据用户的头部位置控制临近头部位置的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同时充放气来调整用户的头部姿势,提升用户头部的舒适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枕头控制方法,用于止鼾枕,所述止鼾枕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两个边缘气囊和至少一个中间气囊,所述两个边缘气囊位于所述中间气囊的两侧;所述气囊的外侧设置至少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头部位置,所述头部位置为用户的头部相对于所述止鼾枕的位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确定用户的头部位置;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气囊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则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以调整用户头部姿势。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边缘气囊,则禁止所述气囊充放气;和/或发送头部位置异常提醒信息。可选的,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之间的间隙,则所述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包括:控制靠近所述头部位置的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所述边缘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边缘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按照所述边缘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边缘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控制靠近所述头部位置的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先同时充气、再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控制靠近所述头部位置的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同时充气、同时保持、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可选的,与所述中间气囊相邻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气囊两侧的气囊分别为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所述头部方向为侧卧方向,且用户面向所述第一气囊,背朝所述第二气囊,则所述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同时充气、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可选的,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且所述头部方向为仰卧方向,则所述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或者,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气囊包括第三气囊和与所述第三气囊相邻的第四气囊,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气囊和所述第四气囊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气囊远离所述第四气囊一侧设置第五气囊,所述第四气囊远离所述第三气囊的一侧设置第六气囊;若用户的头部方向为侧卧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枕头控制方法,用于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鼾枕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两个边缘气囊和至少一个中间气囊,所述两个边缘气囊位于所述中间气囊的两侧;/n所述气囊的外侧设置至少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头部位置,所述头部位置为用户的头部相对于所述止鼾枕的位置;/n所述方法包括:/n通过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确定用户的头部位置;/n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气囊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则/n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以调整用户头部姿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控制方法,用于止鼾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鼾枕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两个边缘气囊和至少一个中间气囊,所述两个边缘气囊位于所述中间气囊的两侧;
所述气囊的外侧设置至少一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头部位置,所述头部位置为用户的头部相对于所述止鼾枕的位置;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确定用户的头部位置;
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气囊之间的间隙或者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则
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以调整用户头部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边缘气囊,则
禁止所述气囊充放气;和/或
发送头部位置异常提醒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之间的间隙,则所述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包括:
控制靠近所述头部位置的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所述边缘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边缘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按照所述边缘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边缘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
控制靠近所述头部位置的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先同时充气、再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
控制靠近所述头部位置的所述边缘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同时充气、同时保持、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中间气囊相邻且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气囊两侧的气囊分别为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
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所述头部方向为侧卧方向,且用户面向所述第一气囊,背朝所述第二气囊,则所述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同时充气、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枕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头部位置位于所述中间气囊,且所述头部方向为仰卧方向,则所述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先后充放气,和/或,控制临近所述头部位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气囊同时充放气,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或者,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及所述第二气囊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和/或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保持、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中间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二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和/或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放气的次序先后充放气;和/或
控制所述第一气囊、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放气的次序充放气,或者,按照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充气、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中间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同时保持、所述中间气囊放气、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放气的次序充放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气囊包括第三气囊和与所述第三气囊相邻的第四气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张文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数联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