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92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包括储虫筒、支杆、灯罩、诱虫灯和挂钩,所述的储虫筒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设置有灯罩,灯罩的底部设置有诱虫灯,挂钩设置在灯罩的顶部;储虫筒包括底座、筒身、漏斗口、连接杆、挡片和诱虫棒,筒身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底座,筒身的顶部设置有漏斗口,漏斗口内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有挡片,挡片悬在漏斗口的中心位置;所述的诱虫棒固定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灭虫器将诱虫剂和诱虫灯两者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了害虫趋光性的特性对储虫筒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实现了方便害虫进入储虫筒而又避免了筒内的害虫跑出的效果;其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可以在火龙果种植中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
本技术属于火龙果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火龙果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有蓟马、夜蛾类等,多数为飞行类害虫。尤其夜蛾,比如斜纹夜蛾、甜茶夜蛾等,其幼虫专啃食火龙果苗嫩茎,导致植株生长停顿,甚至感染整株,危害严重。要消灭该虫害的根本就是消灭夜蛾成虫,防止其在果园里产卵,阻断夜蛾繁殖途径,从而达到消除虫害的目的。现目前消灭夜蛾等飞行类害虫主要方法是采用苍蝇贴、诱虫剂、农药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灭虫效果均不好,不能大范围灭虫且不够彻底,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长期使用。苍蝇贴、诱虫剂有一定局限性,用成语典故比喻是“守株待兔”灭虫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包括储虫筒、支杆、灯罩、诱虫灯和挂钩,所述的储虫筒的顶部通过支杆连接设置有灯罩,所述的灯罩的底部设置有诱虫灯,所述的挂钩设置在灯罩的顶部;所述的储虫筒包括底座、筒身、漏斗口、连接杆、挡片和诱虫棒,所述的筒身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底座,筒身的顶部设置有漏斗口,所述的漏斗口内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有挡片,所述的挡片悬在漏斗口的中心位置;所述的诱虫棒固定在底座上。本技术采用诱虫灯和诱虫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灭虫器,储虫筒采用漏斗口和挡片的结合设计,方便虫进去的同时能够防止虫跑出,利用了虫的趋光性原理。进一步,所述的挡片为圆形,挡片的直径比漏斗口的最小口径大10~20mm,挡片的作用是保证诱虫灯的光线照射不到储虫筒内,在储虫筒内从漏斗口往上看时也看不到光亮。进一步,所述的漏斗口上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分布在漏斗口的上半部,通孔的作用是为了在储虫筒添加光线,在夜间储虫筒内的虫想要爬出或飞出时在趁光性的引导下会往筒身或漏斗口的内壁爬动,这样就可以防止了虫从漏斗口爬出或飞出;同时也方便诱虫棒上的诱虫剂的香味散发。进一步,储虫筒的下半部分采用透明塑料制作,方便观察储虫筒内的储虫数量;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筒内的虫也会聚集在储虫筒的底部。进一步,还包括光敏电阻,所述的灯罩的顶部设置有光敏电阻,光敏电阻与诱虫灯连接,实现了自动化根据光线强度开关诱虫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灭虫器将诱虫剂和诱虫灯两者相结合,并充分利用了害虫趋光性的特性对储虫筒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实现了方便害虫进入储虫筒而又避免了筒内的害虫跑出的效果;其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可以在火龙果种植中大范围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中灯座中漏斗口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包括储虫筒1、支杆2、灯罩3、诱虫灯4、挂钩5和光敏电阻6,所述的储虫筒1的顶部通过3根阵列设置的支杆2连接设置有灯罩3,灯罩3与储虫筒1相距6cm。所述的灯罩3的底部设置有诱虫灯4,所述的挂钩5设置在灯罩3的顶部。在灯罩3的顶部还设置有电池、开关和光敏电阻6,诱虫灯4、电池、光敏电阻6和开关电性连接成回路,实现诱虫灯4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化打开或关闭。本实施方式的储虫筒1包括底座11、筒身12、漏斗口13、连接杆14、挡片15和诱虫棒16,筒身12的底部通过螺纹活动设置有底座11,底座11上固定有诱虫棒16,诱虫棒16上涂有诱虫剂。在筒身1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口13,漏斗口13内通过3根阵列设置的连接杆14固定设置有圆形的挡片15,挡片15悬在漏斗口13的中心位置即悬空设置在漏斗口13内,从上往下看时挡片15位于漏斗口13的中心位置,并且挡片15的直径比漏斗口13底部的口径大15mm。在设置时灯罩3底部的诱虫灯4的投影落在挡片15的面积范围内。为了避免害虫从漏斗口13爬出或飞出在漏斗口13上设置有通孔17且通孔17分布在漏斗口13的上半部,这样诱虫灯4的照射下光只能从通孔17射入储虫筒1内,在害虫趁光性的影响下害虫会沿着筒身12的内壁往上走而不会从漏斗口13爬出或飞出。为了更好的利用好害虫趋光性的效果,所述的储虫筒1的下半部分和灯罩3采用透明塑料制作。灯罩3透明设置可以让诱虫灯4的光照范围更广,储虫筒1的下半部分透明设置可以让储虫筒1内的害虫都聚集在底部,因为在夜晚时外部的灯光会从储虫筒1的底部照入,害虫就会聚集在底部。本技术设计的是采用两种诱虫方法相结合,利用夜蛾趋光性的特征,使其有方向性的朝灭虫器而来,有的放矢,而非守株待兔,并且诱虫器内部的诱虫剂再诱使虫子爬入或飞入的诱虫器,科学环保的同时达到灭杀害虫效果。尽管上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但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对上述实施方案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但这些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所附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包括储虫筒(1)、支杆(2)、灯罩(3)、诱虫灯(4)和挂钩(5),所述的储虫筒(1)的顶部通过支杆(2)连接设置有灯罩(3),所述的灯罩(3)的底部设置有诱虫灯(4),所述的挂钩(5)设置在灯罩(3)的顶部;/n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虫筒(1)包括底座(11)、筒身(12)、漏斗口(13)、连接杆(14)、挡片(15)和诱虫棒(16),所述的筒身(12)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底座(11),筒身(1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口(13),所述的漏斗口(13)内通过连接杆(14)固定设置有挡片(15),所述的挡片(15)悬在漏斗口(13)的中心位置;所述的诱虫棒(16)固定在底座(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包括储虫筒(1)、支杆(2)、灯罩(3)、诱虫灯(4)和挂钩(5),所述的储虫筒(1)的顶部通过支杆(2)连接设置有灯罩(3),所述的灯罩(3)的底部设置有诱虫灯(4),所述的挂钩(5)设置在灯罩(3)的顶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虫筒(1)包括底座(11)、筒身(12)、漏斗口(13)、连接杆(14)、挡片(15)和诱虫棒(16),所述的筒身(12)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底座(11),筒身(12)的顶部设置有漏斗口(13),所述的漏斗口(13)内通过连接杆(14)固定设置有挡片(15),所述的挡片(15)悬在漏斗口(13)的中心位置;所述的诱虫棒(16)固定在底座(1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辉劳素婵范稚莲劳素娟王静许进样黄治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硕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