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及饲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90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及饲料,属于水产动物营养学领域,所述方法针对红鳍东方鲀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残食行为。通过在红鳍东方鲀典型养殖条件下应用不同剂量和组合的复合添加剂(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和色氨酸)。在冬季室内工厂化养殖及夏季海上网箱养殖中添加所述复合添加剂后,发现不仅能显著降低相互攻击,减少残食行为,而且能提高其在高温季节的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这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综合营养学方法在红鳍东方鲀全周期养殖过程中对降低残食行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及饲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动物营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及饲料。
技术介绍
红鳍东方鲀是主要的河鲀养殖品种之一,由于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一直是中、日、韩三国的传统佳肴。我国红鳍东方鲀的养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是目前养殖产量最大的国家,但是,由于野生河鲀含有河鲀毒素,我国长期以来禁止其进入市场销售,养殖的红鳍东方鲀主要销往韩国和日本。2016年,河鲀“禁食令”已有条件地放开,这将为红鳍东方鲀的养殖和消费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红鳍东方鲀从开始养殖至今,一直面临的养殖难题是河鲀鱼之间的相互残食,这种残食不仅在幼鱼阶段存在,而且在养成阶段也经常出现,从而造成养殖的成活率降低,影响养殖效益和渔民的经济收入。在生产实践中,为解决红鳍东方鲀的残食问题,通常采用定期对红鳍东方鲀剪牙、降低养殖密度等措施,但是这些养殖措施不仅增加了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缓解河鲀的残食效果有限。因此,红鳍东方鲀的养殖急需通过营养调控技术,专利技术出高效的综合营养学方法,从而降低红鳍东方鲀养殖中的残食行为,提高养殖产量及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及饲料。本专利技术针对红鳍东方鲀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严重残食行为,通过营养学调控手段,对现有商品饲料进行改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添加剂(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及色氨酸),降低红鳍东方鲀典型养殖条件下的残食行为。本专利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所述复合添加剂包括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DMPT及色氨酸。一种添加有上述复合添加剂红鳍东方鲀饲料,对于体重30-300g的越冬室内养殖条件红鳍东方鲀饲料,养殖水温维持在16-18℃,在商品饲料基础上,饲料中添加有所述复合添加剂,在饲料中复合添加剂各成份占饲料干物质的质量比分别为赖氨酸4.05%、蛋氨酸1.12%、半胱氨酸2.32%、DMPT0.03%和色氨酸0.86%。一种添加有上述复合添加剂红鳍东方鲀饲料,对于体重300-1000g的红鳍东方鲀夏季海上网箱养殖条件,养殖水温在20-28℃,在商品饲料基础上,添加有所述复合添加剂,使饲料中复合添加剂的各成份占饲料干物质的质量比分别为赖氨酸3.73%、蛋氨酸1.05%、半胱氨酸2.12%、DMPT0.03%和色氨酸0.77%。进一步,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色氨酸均为L型,纯度为99%以上;DMPT,纯度为98%以上;“4.05%赖氨酸”表示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为占饲料干物质质量的4.05%;蛋氨酸、半胱氨酸、DMPT和色氨酸在饲料中含量的表示方法与赖氨酸的相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脑中5-羟色胺的含量,从而使鱼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减少相互攻击行为。(2)本专利技术显著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降低红鳍东方鲀不同养殖条件下的残食行为,提高鱼类在高温季节的成活率。(3)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添加剂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饲料赖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率的影响;图2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率的影响;图3饲料半胱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率的影响;图4饲料DMPT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率的影响;图5饲料色氨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残食率的影响;图6红鳍东方鲀脑中5-羟色胺含量;图78周养殖实验结束时的成活率;图8冬季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脑中5-羟色胺含量;图9冬季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相互残食情况;图10冬季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的养殖成活率;图11海上网箱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脑中5-羟色胺含量;图12海上网箱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相互残食情况;图13海上网箱养殖条件下红鳍东方鲀的养殖成活率。具体实施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1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相关添加剂的筛选及其流程(1)实验设计所有筛选实验的基础饲料均使用鱼粉、豆粕、玉米蛋白、明胶及混合氨基酸制成半精制饲料,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梯度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DMPT或色氨酸,开展5种添加剂的残食行为的梯度筛选实验。其中赖氨酸筛选实验仅补充0.3%的晶体蛋氨酸,使饲料蛋氨酸含量为0.89%;蛋氨酸实验仅补充1.5%的晶体赖氨酸,使赖氨酸水平为3.05%;半胱氨酸、DMPT和色氨酸筛选实验均分别补充0.3%的晶体蛋氨酸和1.5%的晶体赖氨酸,使饲料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分别大约为0.89%和3.05%。每个实验饲料的对应添加剂在饲料中筛选的不同水平见表1。表1在饲料中不同复合添加剂成分的实际含量(%,饲料干物质)(2)实验鱼及养殖管理实验开始前,为保证养殖成活率,减少残食引起的死亡率过高,所有养殖的鱼均进行剪牙处理。剪牙后,暂养2周,开始正式的养殖实验,5组实验初始鱼均选用体重15g左右的红鳍东方鲀,放入养殖桶(方形,体积为0.7m×0.7m×0.4m)中,每桶放30尾,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然后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测定鱼的残食行为,残食行为判断依据为红鳍东方鲀尾鳍部位是否有被咬伤的痕迹。养殖期间采用自然光照,流水养殖,水温为22-27℃,盐度为30-31,pH为7.5-8.5,溶解氧为7-8mg/L。(3)样品采集及生化分析实验结束后,对所有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24h饥饿处理,然后对每桶鱼进行计数,并观察是否有咬伤的痕迹,用于计算鱼的残食率。(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用SPSS16.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达到显著差异。(5)实验结果由图1、图2和图3可知,红鳍东方鲀的残食率随饲料中赖氨酸、蛋氨酸或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均存在二次曲线的剂量效应,残食率在饲料赖氨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分别为4.05%、1.12%和2.32%出现最低点,表明这3种氨基酸在饲料中添加合适的剂量,均能有效降低红鳍东方鲀的残食率;由图4和图5可知,红鳍东方鲀的残食率均随饲料DMPT或色氨酸的水平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残食率在DMPT为0.030%或色氨酸为0.86%时,出现最低点,表明适量DMPT或色氨酸也能有效降低红鳍东方鲀的残食率。实施例2室内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复合添加剂的验证性筛选(1)实验设计在前期一系列关于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研究的基础上,集成相关研究成果,开展本研究。具体实验设计为用红鳍东方鲀的商业饲料为对照组饲料,商品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48%,粗脂肪含量为10%;实验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添加剂包括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DMPT及色氨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红鳍东方鲀残食行为的复合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添加剂包括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DMPT及色氨酸。


2.一种添加有所述复合添加剂红鳍东方鲀饲料,其特征在于对于体重30-300g的越冬室内养殖条件红鳍东方鲀饲料,养殖水温维持在16-18℃,在商品饲料基础上,饲料中添加有所述复合添加剂,在饲料中复合添加剂各成份占饲料干物质的质量比分别为赖氨酸4.05%、蛋氨酸1.12%、半胱氨酸2.32%、DMPT0.03%和色氨酸0.86%。


3.一种添加有所述复合添加剂红鳍东方鲀饲料,其特征在于对于体重300-1000g的红鳍东方鲀夏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育良梁萌青徐后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