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6797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具体包括:以椰糠和蛭石作为昭通贝母种子处理基质;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所述基质,然后把贝母蒴果剪下均匀平铺在基质上,再按照一层基质一层种子的方式将贝母蒴果连同散落的种子全部置于容器中部的基质中,最后在顶部盖上一层所述基质;所述容器留有通气孔;将容器放入变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首先设置培养箱温度为9.5‑11℃,处理周期为40‑50d;再控制培养箱温度为5.5‑7.5℃,处理周期为40‑50d;最后控制培养箱温度为0‑2℃,处理50‑60d,完成春化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川贝母种子促成催芽方法,全周期150‑160天,齐苗时间为45‑50d。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发芽率高、缩短了成苗周期;经本方法处理的昭通贝母种子,在次年2月上旬萌芽率达到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材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行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方法主要有两大类:1.传统的室外坑埋层积法;2.室内两段变温层积法(即分为12-15℃及5-9℃两个处理阶段进行层积处理,基质湿度保持为20%以下)。坑埋法的主要缺点是层积过程难以做到人工控制,受自然气候因素和土壤环境因素影响大,难以控制种子真正完成后熟作用,整个周期长达200天以上,且层积催芽效果难以预计;两段变温层积因温度设定稍高,且基质湿度不够,又没有超低温冷藏这一关键技术措施,对促进种子萌发生理物质的生成不够,因此层积周期要180天以上,且种子萌发率不高,仅70%左右,对次年播种后第一年贝母幼苗有效生长时间不够。综上所述,开发一种处理周期短、萌发率高的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包括基质处理、分层装箱及催芽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基质处理:以椰糠和蛭石作为昭通贝母种子处理基质。2)分层装箱: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所述基质,然后把贝母蒴果剪下均匀平铺在基质上,再按照一层基质一层种子的方式将贝母蒴果连同散落的种子全部置于容器中部的基质中,最后在顶部盖上一层所述基质;所述容器留有通气孔。3)催芽处理:将容器放入变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置培养箱温度为9.5-11℃,处理周期为40-50d;第二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5.5-7.5℃,处理周期为40-50d;第三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0-2℃,处理50-60d,完成春化作用;其中,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的基质湿度保持为30%-35%。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本专利技术配制的基质由椰糠和蛭石组成,保湿性、透气性较传统基质(河沙、腐殖土)好;二、本专利技术将层积基质的湿度提高到30-35%,利于种胚内活性物质如酶等的产生和运动;三、本专利技术首次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增加了种子低温冷藏春化这一阶段,彻底消除了萌芽抑制物,如脱落酸等,促进萌芽生理物质加速生成以促进种子萌发,从而延长了种子苗的生长周期。本方法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种子只有少量能够萌发、大多数种子在条件适宜时第3年才能萌发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川贝母种子促成催芽方法,全周期150-160天。本专利技术方法发芽率高、缩短了成苗周期;经本方法处理的昭通贝母种子,在次年2月上旬萌芽率达到90%以上,此时为最适播期,芽太长会影响出苗率,经该方法处理的昭通贝母萌芽种子播种后当年能全部成苗,齐苗时间为45-50d,且出苗整齐健壮,并于当年生成小鳞茎;本专利技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控,有利于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包括基质处理、分层装箱及催芽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基质处理:以椰糠和蛭石作为昭通贝母种子处理基质,本基质质轻,保湿透气性好,既能保证种子的水分吸收,又能透气,以避免种子无氧霉烂。2)分层装箱:根据种子的多少选择适当大小的收纳箱,先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所述基质,然后把贝母蒴果剪下均匀平铺在基质上,接着在蒴果上覆盖一层所述基质,重复此操作,直至把贝母蒴果连同散落的种子全部置于基质中,最后盖上一层所述基质,所述容器留有通气孔,使得少量空气进入,以使种子能够进行微呼吸,促进胚形态后熟和后期活性物质的产生,同时可防止无氧霉烂。3)催芽处理:将容器放入变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置培养箱温度为9.5-11℃,处理周期为40-50d,处理过程中,必须保持表层基质的湿润状态,湿度保持为30%-35%,便于种子吸胀,促进种胚内活性物质运动,促使种子完成其形态后熟过程;第二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5.5-7.5℃,处理周期为40-50d,促进胚及胚轴的缓慢发育;第三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0-2℃,处理50-60d。其中,第二阶段至第三阶段的基质湿度保持为30%-35%。第一段温度9.5℃为贝母低限发育温度,完成形态后熟;第二段低温5.5℃使种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共同进行,胚进一步发育,并于一端形成线状延伸;第三段低温冷藏完成春化过程,彻底消除发芽抑制物(ABA脱落酸等),并促进萌芽生理物质的加速生成,萌芽突破种皮,催芽完成。所述基质的PH值控制在6-7,湿度保持在30%-35%,利于种胚内活性物质如酶等的产生和运动。所用椰糠选用斯里兰卡或印度生产的脱盐椰糠,PH值在6.5-7.0,经泡发松散,自然堆放10天以上,以进一步让基质内残存气味完全消失,在晴天强光下暴晒1-2天后,过筛配制,蛭石为河北所产粒径1-3mm的细颗粒,过筛蛭石去除混入的大颗粒或片状颗粒,因基质本身PH值符合要求,不需要重新调整,调湿时采用基质喷雾搅拌均匀,用PH/湿度计多次测定,直到符合30%-35%的湿度要求。经过处理PH值多保持在6.5-6.8之间。所述椰糠、蛭石以2-3:1的比例配制。所述椰糠与蛭石均过3mm筛,所述蛭石粒度为1-2mm。所述川贝母种子选取7月下旬采收的贝母蒴果,带10-15cm果柄剪下,扎成小把装入网袋内以防种子散落,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水份至含水量13-15%,蒴果晾干后即可进入种子处理。所述容器底部铺设的基质厚度为2-3cm,每层种子上覆盖的基质不得露出蒴果或种子,厚度为1-2cm,所述容器顶层基质的铺设厚度为5cm以上,以保持层积所需湿度的持续时间,防止基质过快干掉。所述种子或蒴果平铺于基质上,种子或蒴果之间间隔3mm以上,每层种子或蒴果铺不相互重叠的铺设于基质上,便于蒴果或种子充分接触基质。所述基质的顶层上覆盖有保湿层。所述保湿层为无纺布,防止基质水分蒸发过快。所述川贝母种子处理时间为的8月中下旬。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选取7月下旬采收的贝母蒴果,留10cm果柄剪下,扎成小把装入网袋内以防种子散落,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水份至含水量13%;将椰糠和粒径为1mm的蛭石过3cm筛以后,以3:1的比例混合并调节PH至6,且保证基质的湿度为30%。再将晾干的昭通贝母蒴果与基质分层装入收纳箱,先铺一层2cm的基质,把蒴果均匀摆在基质上,蒴果之间间隔3mm,盖上1cm基质,如此交替进行,最上层蒴果上盖基质5cm,再在表层覆盖一层无纺布保湿后,保持收纳箱盖子轻微打开,放入变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首先调节培养箱温度为9.5℃处理50d后,调节培养箱温度为5.5℃处理50d,最后调节培养箱温度为0℃处理60d,在此阶段定期检查表层基质水分流失情况,适时喷雾补充表层基质湿度,使基质湿度始终保持在30%,全处理周期160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包括基质处理、分层装箱及催芽处理,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基质处理:以椰糠和蛭石作为昭通贝母种子处理基质;/n2)层积处理: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所述基质,然后把贝母蒴果剪下均匀平铺在基质上,再按照一层基质一层种子的方式将贝母蒴果连同散落的种子全部置于容器中部的基质中,最后在顶部盖上一层所述基质;所述容器留有通气孔;/n3)催芽处理: 将容器放入变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包括三个阶段:/n第一阶段;设置培养箱温度为9.5-11℃,处理周期为40-50d;/n第二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5.5-7.5℃,处理周期为40-50d;/n第三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0-2℃,处理50-60d,完成春化作用;/n其中,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的基质湿度保持为30%-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包括基质处理、分层装箱及催芽处理,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基质处理:以椰糠和蛭石作为昭通贝母种子处理基质;
2)层积处理: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所述基质,然后把贝母蒴果剪下均匀平铺在基质上,再按照一层基质一层种子的方式将贝母蒴果连同散落的种子全部置于容器中部的基质中,最后在顶部盖上一层所述基质;所述容器留有通气孔;
3)催芽处理:将容器放入变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处理,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置培养箱温度为9.5-11℃,处理周期为40-50d;
第二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5.5-7.5℃,处理周期为40-50d;
第三阶段:控制培养箱温度为0-2℃,处理50-60d,完成春化作用;
其中,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的基质湿度保持为30%-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质的PH值控制在6-7,湿度保持在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川贝母种子层积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椰糠、蛭石以2-3:1的比例配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贤武权申春龙云星吴昌远王茜岳凯高朝文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