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3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9
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它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它包含电解电容器本体、内芯、负极铝箔、正极铝箔、电解纸、铝壳、胶套、连接柱、负极引脚、正极引脚、密封胶层、耐高温外壳、减震环、微型散热风扇机构,电解电容器本体内部嵌入内芯,铝壳外部粘接固定胶套,内芯内部固定设置若干连接柱,内芯上方填充设置密封胶层,胶套与耐高温外壳之间粘接设置若干减震环,耐高温外壳底部固定连接微型散热风扇机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耐高温、散热性能强的优点,具有减震能力,提高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涉及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车载设备用电容器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对电容器的耐高温性能和可靠性均提出更高的要求,影响电容器额定工作温度的因素主要在于阴阳极箔、电解液、胶塞等原材料以及结构设计,如进一步提高工作环境温度,极易导致电容器在额定寿命内失效,制约电容器在车载设备高温工作环境中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的散热性能较差,并且不具有减震效果,容易损坏,缩短了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影响车载设备的使用,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包含电解电容器本体、内芯、负极铝箔、正极铝箔、电解纸、铝壳、胶套、连接柱、负极引脚、正极引脚、密封胶层、耐高温外壳、减震环;电解电容器本体内部嵌入内芯,内芯由负极铝箔1、正极铝箔和若干电解纸间隔绕卷而成,铝壳外部粘接固定胶套,内芯内部固定设置若干连接柱,负极引脚、正极引脚均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在内芯上方,内芯上方填充设置密封胶层,胶套外部设置耐高温外壳,胶套与耐高温外壳之间粘接设置若干减震环,减震环内壁与胶套外壁粘接固定,减震环外壁壁与耐高温外壳内壁粘接固定;耐高温外壳底部安装微型散热风扇机构,所述的内芯中心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内芯一体成型。所述的电解纸内浸有电解液,且电解纸的厚度为40μm-55μm。所述的微型散热风扇机构下方设置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耐高温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的连接柱设置两根。所述的减震环设置四个。有益效果:1、耐高温外壳的设置加强电解电容器本体的耐高温性能;2、减震环的设置提高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减震能力,使电解电容器不易损坏,延长了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车载设备的使用;3、微型散热风扇机构和散热通道的设置加强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散热性能,延长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总的来说,它的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耐高温、散热性能强的优点,具有减震能力,提高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有利于车载设备的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内芯1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芯11、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电解纸113、定位孔114、铝壳12、胶套121、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密封胶层14、耐高温外壳2、减震环3、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散热通道41。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看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芯11、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电解纸113、铝壳12、胶套121、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密封胶层14、耐高温外壳2、减震环3、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组成,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部嵌装内芯11,内芯11由一张负极铝箔112、一张正极铝箔112和两张电解纸113间隔绕卷而成,正极铝箔112和负极铝箔112分别粘接在一张两张电解纸113上,内芯11外部安装铝壳12,铝壳12外部粘接固定胶套121,内芯11内部安装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均通过连接柱13固定安装在内芯11上方,内芯11上方填充密封胶层14,铝壳12外部设有耐高温外壳2,耐高温外壳2的设置加强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耐高温性能,耐高温外壳2与胶套121之间粘接固定减震环3,减震环3的设置提高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减震能力,使电解电容器不易损坏,延长了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车载设备的使用,减震环3外壁与耐高温外壳2内壁粘接固定,减震环3内壁与胶套121外壁粘接固定,耐高温外壳2底部安装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的设置加强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散热性能,延长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所述的电解电容器本体1为圆柱体电容器。所述的内芯11中心存在定位孔114,定位孔114与内芯1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的电解纸113内浸有电解液,并且电解纸113的厚度在40μm-55μm之间。所述的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下方设有散热通道41,且散热通道41设置在耐高温外壳2上,散热通道41与耐高温外壳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的连接柱13一共安装两根。所述的减震环3一共设置四个。实施例2参看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芯11、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电解纸113、铝壳12、胶套121、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密封胶层14、耐高温外壳2、减震环3、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组成,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部嵌装内芯11,内芯11由一张负极铝箔112、一张正极铝箔112和两张电解纸113间隔绕卷而成,正极铝箔112和负极铝箔112分别粘接在一张两张电解纸113上,内芯11外部安装铝壳12,铝壳12外部粘接固定胶套121,内芯11内部安装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均通过连接柱13固定安装在内芯11上方,内芯11上方填充密封胶层14,铝壳12外部设有耐高温外壳2,耐高温外壳2的设置加强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耐高温性能,耐高温外壳2与胶套121之间粘接固定减震环3,减震环3的设置提高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减震能力,使电解电容器不易损坏,延长了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车载设备的使用,减震环3外壁与耐高温外壳2内壁粘接固定,减震环3内壁与胶套121外壁粘接固定,耐高温外壳2底部安装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的设置加强了电解电容器本体的散热性能,延长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所述的电解电容器本体1为长方体电容器。所述的内芯11中心存在定位孔114,定位孔114与内芯1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的电解纸113内浸有电解液,并且电解纸113的厚度在40μm-55μm之间。所述的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下方设有散热通道41,且散热通道41设置在耐高温外壳2上,散热通道41与耐高温外壳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的连接柱13一共安装两根。所述的减震环3一共设置四个。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芯(11)、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电解纸(113)、铝壳(12)、胶套(121)、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密封胶层(14)、耐高温外壳(2)、减震环(3)、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部嵌入内芯(11),内芯(11)由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和若干电解纸(113)间隔绕卷而成,铝壳(12)外部粘接固定胶套(121),内芯(11)内部固定设置若干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均通过连接柱(13)固定连接在内芯(11)上方,内芯(11)上方填充设置密封胶层(14),胶套(121)外部设置耐高温外壳(2),胶套(121)与耐高温外壳(2)之间粘接设置若干减震环(3),减震环(3)内壁与胶套(121)外壁粘接固定,减震环(3)外壁壁与耐高温外壳(2)内壁粘接固定,耐高温外壳(2)底部固定连接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设备用耐高温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芯(11)、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电解纸(113)、铝壳(12)、胶套(121)、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密封胶层(14)、耐高温外壳(2)、减震环(3)、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电解电容器本体(1)内部嵌入内芯(11),内芯(11)由负极铝箔(111)、正极铝箔(112)和若干电解纸(113)间隔绕卷而成,铝壳(12)外部粘接固定胶套(121),内芯(11)内部固定设置若干连接柱(13),负极引脚(131)、正极引脚(132)均通过连接柱(13)固定连接在内芯(11)上方,内芯(11)上方填充设置密封胶层(14),胶套(121)外部设置耐高温外壳(2),胶套(121)与耐高温外壳(2)之间粘接设置若干减震环(3),减震环(3)内壁与胶套(121)外壁粘接固定,减震环(3)外壁壁与耐高温外壳(2)内壁粘接固定,耐高温外壳(2)底部固定连接微型散热风扇机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彧军沈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通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