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英杰专利>正文

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6353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燃气锅炉的一侧设有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与燃气锅炉通过锅炉排烟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基于喷淋换热烟气余热回收方式,结合直接接触换热特性,将喷淋水在换热塔内通过喷嘴高压喷射雾化成小颗粒,增大换热面积,水与烟气直接接触换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回收排烟余热用于供暖,提高了燃气锅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回收大量烟气冷凝水,进简易处理后可循环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向环境排放的热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同时符合国家余热余压供热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体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系统
,具体为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当烟气温度较高时,可使用采暖回水、工艺补水等吸收烟气的显热余热。当烟气温度较低时,只能使用空气或冷源循环水吸收烟气余热。“气-气”换热系数极低,换热面积较大、阻力大、成本高,需配置引风机,增加额外的电耗;冷源循环水来源较少,通常直供地暖循环水可作为冷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换热时产生的冷凝水溶解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形成酸性液体,对金属换热面产生强烈的低温酸腐蚀,由于结构的限制,设备防腐难度大,使用寿命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燃气锅炉,燃气锅炉的一侧设有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与燃气锅炉通过锅炉排烟管固定连接,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和燃气锅炉均与锅炉排烟管内部相通,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的下方设有直燃型吸收式的吸收式热泵,燃气锅炉的底面固定安装L型的热网供水管,热网供水管与燃气锅炉内部相通,热网供水管的一侧设有L型的热网回水管,热网回水管的上端与燃气锅炉固定连接并与燃气锅炉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的一侧和燃气锅炉的底面均固定安装燃气管,两根燃气管的端部连通,其中一根燃气管的下端与燃气管道连通,吸收式热泵与锅炉排烟管通过L型的热泵排烟管固定连接,吸收式热泵和锅炉排烟管均与热泵排烟管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内设有第一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两端均位于吸收式热泵外部的上方,第一循环管的两端均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固定连接并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的下方设有第二循环管,第二循环管位于吸收式热泵内,第二循环管的两端位于吸收式热泵外部的下方,第二循环管的两端与热网供水管固定连接并与热网供水管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的出口端固定安装第一单向阀,第二循环管的两端之间设有控制阀,控制阀固定安装在热网供水管上,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的一侧设有烟囱,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由风机风筒、喷淋管束、布风板、水箱和壳体组成,壳体的两侧开设进气口,水箱固定安装在壳体底面并与壳体内部相通,布风板固定安装在水箱和壳体之间,风机风筒固定安装在壳体顶面并与壳体内部相通,喷淋管束固定安装在壳体内部的上方,喷淋管束连接进水管,风机风筒的上方开设出气口,出气口与烟囱通过横管连通,进气口与锅炉排烟管连通。如上所述的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所述的烟囱的上端固定安装烟气过滤用的活性炭板。如上所述的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所述的吸收式热泵安装在壳体内。如上所述的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所述的烟囱内设置喷淋装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基于喷淋换热烟气余热回收方式,结合直接接触换热特性,将喷淋水在换热塔内通过喷嘴高压喷射雾化成小颗粒,增大换热面积,水与烟气直接接触换热系数大,传热效果好,回收排烟余热用于供暖,提高了燃气锅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回收大量烟气冷凝水,进简易处理后可循环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向环境排放的热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同时符合国家余热余压供热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燃气锅炉、3-锅炉排烟管、4-吸收式热泵、5-热网供水管、6-热网回水管、7-燃气管、8-热泵排烟管、9-第一循环管、10-第二循环管、11-第一单向阀、12-控制阀、13-发生器、14-冷凝器、15-蒸发器、16-吸收器、17-溶液热交换器、18-烟囱、19-横管、20-喷淋换热器、21-风机风筒、22-喷淋管束、23-布风板、24-水箱、25-壳体、26-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的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包括燃气锅炉1,燃气锅炉1的一侧设有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与燃气锅炉1通过锅炉排烟管3固定连接,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和燃气锅炉1均与锅炉排烟管3内部相通,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下方设有直燃型吸收式的吸收式热泵4,燃气锅炉1的底面固定安装L型的热网供水管5,热网供水管5与燃气锅炉1内部相通,热网供水管5的一侧设有L型的热网回水管6,热网回水管6的上端与燃气锅炉1固定连接并与燃气锅炉1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4的一侧和燃气锅炉1的底面均固定安装燃气管7,两根燃气管7的端部连通,其中一根燃气管7的下端与燃气管道连通,吸收式热泵4与锅炉排烟管3通过L型的热泵排烟管8固定连接,吸收式热泵4和锅炉排烟管3均与热泵排烟管8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4内设有第一循环管9,第一循环管9的两端均位于吸收式热泵4外部的上方,第一循环管9的两端均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固定连接并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9的下方设有第二循环管10,第二循环管10位于吸收式热泵4内,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位于吸收式热泵4外部的下方,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与热网供水管5固定连接并与热网供水管5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9)的出口端固定安装第一单向阀11,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之间设有控制阀12,控制阀12固定安装在热网供水管5上,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一侧设有烟囱18,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由风机风筒21、喷淋管束22、布风板23、水箱24和壳体25组成,壳体25的两侧开设进气口26,水箱24固定安装在壳体25底面并与壳体25内部相通,布风板23固定安装在水箱24和壳体25之间,风机风筒21固定安装在壳体25顶面并与壳体25内部相通,喷淋管束22固定安装在壳体25内部的上方,喷淋管束22连接进水管,风机风筒(21)的上方开设出气口,出气口与烟囱18通过横管19连通,进气口26与锅炉排烟管3连通。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烟气经过后段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的喷淋清洗,有效降低了排放烟气中污染物的含量,回收排烟余热用于供暖,提高了燃气锅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回收大量烟气冷凝水,进简易处理后可循环再利用,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向环境排放的热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同时符合国家余热余压供热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体现。当使用本装置时,燃气通过燃气管7进入到燃气锅炉1和吸收式热泵4中,燃气锅炉1内产生的烟气进入到锅炉排烟管3内,热泵4内产生的烟气通过热泵排烟管8进入到锅炉排烟管3内,锅炉排烟管3内的烟气进入到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内,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内的22工作,22内的水喷洒在25内,进入到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烟气经低温的水喷淋降温后,烟气中水蒸气低于露点温度后伴随有大量水蒸气冷凝,之后烟气经横管19进入到烟囱18内并排到大气中,烟气经喷淋系统降温后凝结大部分水蒸气,凝结过程伴随着NOx及SO2的溶解过程,因此凝结水呈弱酸性,酸性会导致管道和设备的轻微腐蚀,通过添加碱性溶液对喷淋中介水因进行中和处理。经实际项目检测,整个水处理系统可减少约8.8%的NOx排放,约降低NOx排放2.7mg/m3,以及所有SO2的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1),燃气锅炉(1)的一侧设有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与燃气锅炉(1)通过锅炉排烟管(3)固定连接,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和燃气锅炉(1)均与锅炉排烟管(3)内部相通,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下方设有直燃型吸收式的吸收式热泵(4),燃气锅炉(1)的底面固定安装L型的热网供水管(5),热网供水管(5)与燃气锅炉(1)内部相通,热网供水管(5)的一侧设有L型的热网回水管(6),热网回水管(6)的上端与燃气锅炉(1)固定连接并与燃气锅炉(1)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4)的一侧和燃气锅炉(1)的底面均固定安装燃气管(7),两根燃气管(7)的端部连通,其中一根燃气管(7)的下端与燃气管道连通,吸收式热泵(4)与锅炉排烟管(3)通过L型的热泵排烟管(8)固定连接,吸收式热泵(4)和锅炉排烟管(3)均与热泵排烟管(8)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4)内设有第一循环管(9),第一循环管(9)的两端均位于吸收式热泵(4)外部的上方,第一循环管(9)的两端均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固定连接并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9)的下方设有第二循环管(10),第二循环管(10)位于吸收式热泵(4)内,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位于吸收式热泵(4)外部的下方,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与热网供水管(5)固定连接并与热网供水管(5)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9)的出口端固定安装第一单向阀(11),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之间设有控制阀(12),控制阀(12)固定安装在热网供水管(5)上,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一侧设有烟囱(18),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由风机风筒(21)、喷淋管束(22)、布风板(23)、水箱(24)和壳体(25)组成,壳体(25)的两侧开设进气口(26),水箱(24)固定安装在壳体(25)底面并与壳体(25)内部相通,布风板(23)固定安装在水箱(24)和壳体(25)之间,风机风筒(21)固定安装在壳体(25)顶面并与壳体(25)内部相通,喷淋管束(22)固定安装在壳体(25)内部的上方,喷淋管束(22)连接进水管,风机风筒(21)的上方开设出气口,出气口与烟囱(18)通过横管(19)连通,进气口(26)与锅炉排烟管(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1),燃气锅炉(1)的一侧设有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与燃气锅炉(1)通过锅炉排烟管(3)固定连接,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和燃气锅炉(1)均与锅炉排烟管(3)内部相通,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的下方设有直燃型吸收式的吸收式热泵(4),燃气锅炉(1)的底面固定安装L型的热网供水管(5),热网供水管(5)与燃气锅炉(1)内部相通,热网供水管(5)的一侧设有L型的热网回水管(6),热网回水管(6)的上端与燃气锅炉(1)固定连接并与燃气锅炉(1)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4)的一侧和燃气锅炉(1)的底面均固定安装燃气管(7),两根燃气管(7)的端部连通,其中一根燃气管(7)的下端与燃气管道连通,吸收式热泵(4)与锅炉排烟管(3)通过L型的热泵排烟管(8)固定连接,吸收式热泵(4)和锅炉排烟管(3)均与热泵排烟管(8)内部相通,吸收式热泵(4)内设有第一循环管(9),第一循环管(9)的两端均位于吸收式热泵(4)外部的上方,第一循环管(9)的两端均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固定连接并与直接接触式喷淋换热器(20)内部相通,第一循环管(9)的下方设有第二循环管(10),第二循环管(10)位于吸收式热泵(4)内,第二循环管(10)的两端位于吸收式热泵(4)外部的下方,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猛
申请(专利权)人:王英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