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称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20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称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称重装置,能够根据称重物体的大小或数量进行相对的调整,以实现对称重物体的称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子秤本体;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可伸缩的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支撑杆以一定夹角交叉地分别与电子秤本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可伸缩的第一、第二支撑杆,可根据需要对第一、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整,同时第一、第二支撑杆以一定夹角交叉地分别与电子秤本体转动连接,故还可根据需要对第一、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称重物体或不同数量称重物体的称重需求,同时通过缩短第一、第二支撑杆,可减小称重装置的体积,方便进行收纳和携带,可适应不同的场地,提高了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称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称重
,特别是一种可调节称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称重装置无法根据称重物体的大小或数量进行相对的调整,适用范围小,使用不便,同时也不方便收纳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称重装置,能够根据称重物体的大小或数量进行相对的调整,以实现对称重物体的称重。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调节称重装置,包括:电子秤本体;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可伸缩的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以一定夹角交叉地分别与所述电子秤本体转动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称重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根据需要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整,同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一定夹角交叉地分别与电子秤本体转动连接,故还可根据需要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配合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调节,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称重物体或不同数量称重物体的称重需求,同时通过缩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减小称重装置的体积,方便进行收纳和携带,还可适应不同的场地,提高了便利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称重板,所述称重板放置于所述电子秤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称重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采用称重板可以使称重装置提高承载量,以实现更多称重物体可以同时称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粗细依次递减且依次套接的空心杆,任意相邻的所述空心杆之间均可相对滑动,所述空心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空心杆的一端还设有定位锁紧卡扣,所述定位锁紧卡扣依次穿过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上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使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固定连接。两个相邻的空心杆可相对滑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伸长或缩短,同时利用定位孔以及定位锁紧卡扣可实现相邻两个空心杆的固定,并防止两个相邻的空心杆出现分离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心杆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正对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锁紧卡扣呈U型状且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凸部,所述定位锁紧卡扣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中的直径较小的所述空心杆内部,所述定位锁紧卡扣的两端所述凸部分别穿过直径较小的所述空心杆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后,再穿过直径较大的所述空心杆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空心杆固定连接。利用U型状的定位锁紧卡扣,可使相邻的两个空心杆实现固定连接,防止相邻的两个空心杆在拉伸过程中出现意外分离的情况,当需要缩短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时,可通过按压两端的凸部,以使相邻两个空心杆可相对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缩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分别设有连接缺口,所述电子秤本体置于所述连接缺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可分别伸长或缩短。利用连接缺口,可使电子秤本体置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同时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交叉状相连,以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夹角处于最大的调整范围内,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大小称重物体的需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子秤本体包括:壳体,中部设有连接通孔及插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内的转轴,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称重采集及处理系统,设于所述壳体内部;至少四个分别与所述称重采集及处理系统电性连接的称重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底部。使称重传感器设于底部,可提高称重的精度,称重采集及处理系统则可有效地对称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以获得准确的称重数值。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底部分别设有支撑脚,所述称重传感器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支撑脚的底部上。配合支撑脚,可使整体保持在称重过程中保持平稳。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称重采集及处理系统包括:控制模块;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称重传感器以及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以及所述通讯模块电性连接。利用采集模块有效地采集称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模块则对采集模块的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并通过通讯模块实现称重数据的上传或发生。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称重采集及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嵌设于所述壳体上。利用显示屏,称重人员可直观地观察当时的称重数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称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可调节称重装置组装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1示出的可调节称重装置的收缩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示出的可调节称重装置的第一支撑杆的剖视图;图5为图1示出的可调节称重装置的电子秤本体的电路硬件原理图;图6为可调节称重装置的第一支撑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电子秤本体100、壳体110、转轴111、称重采集及处理系统120、控制模块121、采集模块122、通讯模块123、电源模块124、显示屏125、称重传感器130、第一支撑杆200、空心杆210、定位锁紧卡扣220、凸部221、连接缺口230、支撑脚240、第二支撑杆30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调节称重装置,包括:电子秤本体100;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子秤本体;/n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n可伸缩的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以一定夹角交叉地分别与所述电子秤本体转动连接;/n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粗细依次递减且依次套接的空心杆,任意相邻的所述空心杆之间均可相对滑动,所述空心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空心杆的一端还设有定位锁紧卡扣,所述定位锁紧卡扣依次穿过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上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使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秤本体;
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杆;
可伸缩的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以一定夹角交叉地分别与所述电子秤本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粗细依次递减且依次套接的空心杆,任意相邻的所述空心杆之间均可相对滑动,所述空心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空心杆的一端还设有定位锁紧卡扣,所述定位锁紧卡扣依次穿过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上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使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称重板,所述称重板放置于所述电子秤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称重板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杆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正对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锁紧卡扣呈U型状且两端外侧分别设有凸部,所述定位锁紧卡扣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空心杆中的直径较小的所述空心杆内部,所述定位锁紧卡扣的两端所述凸部分别穿过直径较小的所述空心杆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后,再穿过直径较大的所述空心杆对应的所述定位孔,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空心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分别设有连接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百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