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18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其包括: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包括:设于量水堰中堰板上的导水管、设于导水管上端的进水管、设置于该导水管下端的球型舱、通过支撑件固定于球型舱内且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和设于球型舱下端的出水管,该进水管伸入量水堰内侧,该球型舱及出水管均显露于量水堰内侧外侧,该显色球外表面与该球型舱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且该显色球外表面涂覆有可逆遇水变色油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解决了传统量水堰只能通过测量堰前水位计算流量的局限性,且简单明了,易于接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可在绝大部分环境中实施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指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小水电站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电力补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电站未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或者生态流量监测设施不完善,造成下游河段脱水、断流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设施主要由流量测量和图像(视频)监控两部分组成。图像(视频)监控一般通过摄像头实现全天候监测,常见的流量测量设施为量水堰、流量计。流量计具有产品类型丰富、灵敏度高、可实现实时流量监控等优点,但它对电源、网络等外部条件的依赖程度高,很多小水电站建在深山僻远处,缺少外部电力和网络支持,且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不便。量水堰常用的是具有特制缺口的薄壁堰,按缺口形状可分为三角形堰、矩形堰、梯形堰等。通过测量堰上水深,即可通过堰流公式或事先绘制好的水位流量图表得到流量。对于一些深山僻远处的水电站,安排专人监测数据不太现实,电子水位计又对电源、网络依赖程度高,因此,传统的量水堰不能满足生态流量监测要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量水堰中堰板上的导水管、设置于该导水管上端的进水管、设置于该导水管下端的球型舱、通过支撑件固定于该球型舱内且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和设置于该球型舱下端的出水管,该进水管伸入量水堰内侧,该球型舱及出水管均显露于量水堰内侧外侧,该显色球外表面与该球型舱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且该显色球外表面涂覆有可逆遇水变色油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显色球呈亮红色,所述可逆遇水变色油墨干燥状态下为白色,其覆盖显色球原本的亮红色,该显色球显示为白色;可逆遇水变色油墨遇水后由白色变为透明,该显色球显示为亮红色;可逆遇水变色油墨遇水后再次干燥时,恢复为白色,该显色球显示为白色。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水管包括有斜管段和竖直段,该斜管段穿设于该安装孔中,进水管设置于该斜管段上端,该球型舱设置于该竖直段下端。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垫。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管下端收窄呈尖口状。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型舱由透明材质制成。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件呈圆环状,其与显色球卡持固定。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的管口与堰板上用于显示最小过堰水深的刻度线齐平。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堰板于刻度线下方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水管穿设于该安装孔中,且该导水管外侧与安装孔内壁之间填充防水涂料密封固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解决了传统量水堰只能通过测量堰前水位计算流量的局限性,且简单明了,易于接受。2、本技术结构简单,且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可在绝大部分环境中实施运用,尤其在网、电不通的环境中优势明显。3、本技术利用量水堰堰上水深与显示最小过堰水深的刻度线的关系直接判断是否满足生态流量泄放要求,不需要监测具体流量数值,简单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布局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为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其包括:设置于量水堰10中堰板101上的导水管1、设置于该导水管1上端的进水管2、设置于该导水管1下端的球型舱3、通过支撑件4固定于该球型舱3内且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5和设置于该球型舱3下端的出水管6,该进水管2伸入量水堰10内侧,该球型舱3及出水管6均显露于量水堰10内侧外侧,该显色球5外表面与该球型舱3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且该显色球5外表面涂覆有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本技术在使用时,当有水沿进水管2的管口进入,经过导水管1后流入球型舱3,再从出水管流出,此时,该显色球5外表面的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遇水后由白色变为透明,该显色球显示原本自身的颜色,在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或视频中清晰可见,判断出小水电站所泄放的生态流量满足最小泄放要求,从而达到检测的要求;量水堰内侧水深度低于进水管2的管口时,则不会再有水流入进水管2,此时,球型舱中无水补充,积水逐渐流失,显色球在自然干燥后呈白色,这时可通过摄像头及时判断出该小水电站所泄放的生态流量不满足最小泄放要求,从而达到生态流量检测的要求。再者,本技术结构简单,且安装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较低、可在绝大部分环境中实施运用,尤其在网、电不通的环境中优势明显。本技术利用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解决了传统量水堰只能通过测量堰前水位计算流量的局限性,且简单明了,易于接受。所述导水管1包括有斜管段11和竖直段12,该斜管段11穿设于该安装孔中,进水管设置于该斜管段11上端,该球型舱3设置于该竖直段12下端。斜管段利于水流入球形阀中。所述进水管2内设置有过滤网垫21,该过滤网垫21防止泥土、砂石等堵塞管道。所述出水管6下端收窄呈尖口状,其可起到使球型舱蓄积一部分水使显色球充分显色的作用,防止水流过快造成显色球变色面积过少造成误判。所述球型舱3由透明材质制成,以便观看内部显色球的颜色。所述支撑件4呈圆环状,其与显色球5卡持固定。所述显色球5呈亮红色,所述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干燥状态下为白色,其覆盖显色球原本的亮红色,在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或视频中清晰可见,该显色球显示为白色;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遇水后由白色变为透明,该显色球显示为亮红色,判断出小水电站所泄放的生态流量满足最小泄放要求;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遇水后再次干燥时,恢复为白色。这时可通过摄像头及时判断出小水电站所泄放的生态流量不满足最小泄放要求。所述进水管2的管口与堰板101上用于显示最小过堰水深的刻度线102齐平,以致在量水堰内侧水深度高于刻度线102时,就会有水流入进水管2;当量水堰内侧水深度低于刻度线102时,则不会再有水流入进水管2。所述堰板101于刻度线102下方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导水管1穿设于该安装孔中,且该导水管1外侧与安装孔内壁之间填充防水涂料密封固定,防止漏水。也就是说,本技术利用量水堰堰上水深与显示最小过堰水深的刻度线的关系直接判断是否满足生态流量泄放要求,不需要监测具体流量数值,简单快捷。操作实例:某小水电站最小生态流量泄放值为0.03m3/s,在其泄放设施下游设置一个矩形薄壁量水堰,该量水堰堰宽0.5m,堰高0.3m。利用《水力学》(吴持功主编)中关于矩形薄壁堰流公式可计算出最小堰上水深:Q——流量,m3/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量水堰(10)中堰板(101)上的导水管(1)、设置于该导水管(1)上端的进水管(2)、设置于该导水管(1)下端的球型舱(3)、通过支撑件(4)固定于该球型舱(3)内且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5)和设置于该球型舱(3)下端的出水管(6),该进水管(2)伸入量水堰(10)内侧,该球型舱(3)及出水管(6)均显露于量水堰(10)内侧外侧,该显色球(5)外表面与该球型舱(3)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且该显色球(5)外表面涂覆有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量水堰(10)中堰板(101)上的导水管(1)、设置于该导水管(1)上端的进水管(2)、设置于该导水管(1)下端的球型舱(3)、通过支撑件(4)固定于该球型舱(3)内且遇水变色、失水恢复原色的显色球(5)和设置于该球型舱(3)下端的出水管(6),该进水管(2)伸入量水堰(10)内侧,该球型舱(3)及出水管(6)均显露于量水堰(10)内侧外侧,该显色球(5)外表面与该球型舱(3)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流过的间隙,且该显色球(5)外表面涂覆有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球(5)呈亮红色,所述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干燥状态下为白色,其覆盖显色球原本的亮红色,该显色球显示为白色;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遇水后由白色变为透明,该显色球显示为亮红色;可逆遇水变色油墨(51)遇水后再次干燥时,恢复为白色,该显色球显示为白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1)包括有斜管段(11)和竖直段(12),该斜管段(11)穿设于该安装孔中,进水管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辉韩会明简鸿福罗优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