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超尘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16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壳体、太阳能板、固定板、弹簧、检测块、激光位移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安装板以及线路板,所述固定板安装于变压器本体上,所述壳体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块安装于弹簧另一端,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检测块侧壁面上,所述安装板安装于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安装于检测块上的线路板实时检测,当电力变压器出现震动时弹簧会随之震动,由于弹簧的弹性,使得检测块不会出现与变压器出现同步振动的情况,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检测
,具体为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种重要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对工厂的生产运行和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需要消耗设备维修人员大量的维修时间和物料,因此对变压器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绕组和铁芯会逐步发生变形或松动,会造成绝缘磨损、线圈变形等故障,甚至使变压器无法工作或者损坏,现有的电力变压器检测装置大多安装于变压器内部,但是此种检测方式,在震动时会出现检测装置与变压器同步进行震动的问题,导致检测不准确,工作人员无法提早发现变压器的异常,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行成本,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力变压器检测装置大多安装于变压器内部,但是此种检测方式,在震动时会出现检测装置与变压器同步进行震动的问题,导致检测不准确,工作人员无法提早发现变压器的异常,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行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变压器本体、壳体、太阳能板、固定板、弹簧、检测块、激光位移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安装板以及线路板,所述固定板安装于变压器本体上,所述壳体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板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块安装于弹簧另一端,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检测块侧壁面上,所述安装板安装于壳体内部,并安装于壳体侧壁面上,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线路板等高,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壳体顶端。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警示部,所述警示部包括:警示灯、防护罩以及报警器;所述警示灯安装于壳体上,并位于壳体侧壁面上,所述防护罩安装于壳体侧壁面上,且位于警示灯上方,所述报警器安装于壳体上,并位于警示灯下方。优选的,所述壳体与固定板连接处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螺栓、垫片以及螺母;所述螺母嵌装于固定板内部,所述螺栓插装于壳体底端,并插装于螺母内,所述垫片套装于螺栓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呈圆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螺栓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壳体呈无下壁面圆柱状空腔结构,且底端设有环形凸耳,所述凸耳上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螺纹凹槽,所述螺纹凹槽与螺栓相匹配。优选的,所述检测块呈圆柱状,所述检测块底端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与弹簧大小相匹配,所述检测块侧壁面上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与线路板相匹配。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安装于检测块上的线路板实时检测,当电力变压器出现震动时弹簧会随之震动,由于弹簧的弹性,使得检测块不会出现与变压器出现同步振动的情况,增加检测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的电力变压器检测装置大多安装于变压器内部,但是此种检测方式,在震动时会出现检测装置与变压器同步进行震动的问题,导致检测不准确,工作人员无法提早发现变压器的异常,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行成本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变压器本体;2、壳体;3、太阳能板;4、固定板;5、弹簧;6、检测块;7、激光位移传感器;8、无线传输模块;9、数据存储模块;10、安装板;11、线路板;12、警示灯;13、防护罩;14、报警器;15、螺栓;16、垫片;17、螺母;18、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根据说明书附图1-4可知,本案是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变压器本体1、壳体2、太阳能板3、固定板4、弹簧5、检测块6、激光位移传感器7、无线传输模块8、数据存储模块9、安装板10以及线路板11,连接关系如下:固定板4安装于变压器本体1上,壳体2安装于固定板4上,弹簧5一端与固定板4顶端固定连接,检测块6安装于弹簧5另一端,线路板11安装于检测块6侧壁面上,安装板10安装于壳体2内部,并安装于壳体2侧壁面上,激光位移传感器7安装于安装板10上,激光位移传感器7与线路板11等高,无线传输模块8安装于安装板10上,数据存储模块9安装于安装板10上,太阳能板3安装于壳体2顶端。通过上述总体情况可知,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安装于变压器本体1上的固定板4对壳体2以及内部的组织件进行固定,通过壳体2对其内部的组织件进行保护,通过安装于壳体2上的太阳能板3,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持续为壳体2内部的电器件进行续航,当电力变压器本体1出现振动时,安装在电力变压器本体1上壁面的固定板4一起震动,安装在固定板4上壁面的壳体2和弹簧5一起震动,当壳体2震动时,安装在壳体2内壁面的安装板10随壳体2一起震动,激光位移传感器7跟随安装板10一起运动。当弹簧5振动时,与其相连接的检测块6以及线路板11一同进行震动,由于弹簧有轻微的减震效果,检测块6以及线路板11和激光位移传感器7震动不同步,此时激光位移传感器7的传感点从线路板11上的监测点发生偏移,此时信号通过无线传感器,输送至工作人员的通讯设备上,同时信号会输送至检测中心,振动信号还会通过安装于安装板10上的数据存储模块9将信息进行存储,便于以后查询的工作,当发生振动时,警示灯12随之闪烁,报警器14发出警告,提醒周围巡视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通过连接部对壳体2以及固定板4进行连接,解决了现有的电力变压器检测装置大多安装于变压器内部,但是此种检测方式,在震动时会出现检测装置与变压器同步进行震动的问题,导致检测不准确,工作人员无法提早发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变压器本体(1)、壳体(2)、太阳能板(3)、固定板(4)、弹簧(5)、检测块(6)、激光位移传感器(7)、无线传输模块(8)、数据存储模块(9)、安装板(10)以及线路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安装于变压器本体(1)上,所述壳体(2)安装于固定板(4)上,所述弹簧(5)一端与固定板(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块(6)安装于弹簧(5)另一端,所述线路板(11)安装于检测块(6)侧壁面上,所述安装板(10)安装于壳体(2)内部,并安装于壳体(2)侧壁面上,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7)安装于安装板(10)上,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7)与线路板(11)等高,所述无线传输模块(8)安装于安装板(10)上,所述数据存储模块(9)安装于安装板(10)上,所述太阳能板(3)安装于壳体(2)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变压器本体(1)、壳体(2)、太阳能板(3)、固定板(4)、弹簧(5)、检测块(6)、激光位移传感器(7)、无线传输模块(8)、数据存储模块(9)、安装板(10)以及线路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安装于变压器本体(1)上,所述壳体(2)安装于固定板(4)上,所述弹簧(5)一端与固定板(4)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块(6)安装于弹簧(5)另一端,所述线路板(11)安装于检测块(6)侧壁面上,所述安装板(10)安装于壳体(2)内部,并安装于壳体(2)侧壁面上,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7)安装于安装板(10)上,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7)与线路板(11)等高,所述无线传输模块(8)安装于安装板(10)上,所述数据存储模块(9)安装于安装板(10)上,所述太阳能板(3)安装于壳体(2)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变压器振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警示部,所述警示部包括:警示灯(12)、防护罩(13)以及报警器(14);
所述警示灯(12)安装于壳体(2)上,并位于壳体(2)侧壁面上,所述防护罩(13)安装于壳体(2)侧壁面上,且位于警示灯(12)上方,所述报警器(14)安装于壳体(2)上,并位于警示灯(1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尘宋宁徐林岩李云龙温令云杨晓林郭晓飞孙圣凯陈芳赵宇胡妹
申请(专利权)人:杨超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