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月华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5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包括循环机本体与底座,所述底座与循环机本体之间通过减震机构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的上端与循环机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的出气端作用于循环机本体的上端面,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端的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连杆,两根所述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均与循环机本体的下端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横杆上套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机构与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循环机本体的减震与除尘作用,有利于提高循环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
本技术涉及空气循环机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
技术介绍
来自发动机的高温、高压引气经过双级热交换器的初级热交换器初步冷却后进入到空气循环机压气机内使气流增压升温,然后再经双级热交换器的次级热交换器冷却,进入涡轮膨胀使压力温度降低以满足飞机空调的要求,同时带动压缩机和风扇工作,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现有的小型空气循环机多是采用支座对其进行固定支撑,而由于空气循环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震动,进而震动会促使循环机内部元件产生松动,对循环机造成一定的损坏,进而增加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空气循环机工作易产生震动,造成循环机内部元件松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包括循环机本体与底座,所述底座与循环机本体之间通过减震机构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的上端与循环机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的出气端作用于循环机本体的上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减震机构与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循环机本体的减震与除尘作用,有利于提高循环机本体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端的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连杆,两根所述连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均与循环机本体的下端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横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侧壁与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减震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循环机本体的减震作用,有利于防止循环机本体内部的元件损坏。优选地,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横杆相匹配的通孔,所述横杆设置于通孔内,需要说明的是,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滑块在横杆上滑动。优选地,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滑动贯穿于腔室的顶面设置并与循环机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腔室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出气端贯穿于固定块的上端设置并作用于循环机本体的上端面,需要说明的是,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循环机本体的上端面进行除尘,有利于提高循环机本体表面的干净度。优选地,所述导管的出气端呈梯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导管的出气端呈梯形设置有利于扩大导管的出气面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循环机本体的减震作用,进而有利于避免循环机本体的内部元件震动导致松动,有利于保证循环机本体的内部元件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循环机本体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除尘机构的设置来实现对循环机本体的上端面的除尘作用,有利于保证循环机本体的表面干净度。3、本技术通过导管的出气端呈梯形设置有利于扩大导管的出气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中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循环机本体、2底座、3减震机构、4除尘机构、5凹槽、6横杆、7滑块、8连杆、9弹簧、10固定块、11腔室、12活动板、13顶杆、14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包括循环机本体1与底座2,底座2与循环机本体1之间通过减震机构3转动连接设置,其中,减震机构3包括设置于底座2上端的两个凹槽5,两个凹槽5内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横杆6,横杆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7,滑块7上转动连接有连杆8,两根连杆8远离滑块7的一端均与循环机本体1的下端转动连接设置,横杆6上套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凹槽5的侧壁与滑块7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滑块7上开设有与横杆6相匹配的通孔,横杆6设置于通孔内,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机构4,除尘机构4的上端与循环机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除尘机构4的出气端作用于循环机本体1的上端面,除尘机构4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2上端的固定块10,固定块10上开设有腔室11,腔室11内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动板12,活动板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杆13,顶杆13的上端滑动贯穿于腔室11的顶面设置并与循环机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腔室1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导管14,导管14的出气端贯穿于固定块10的上端设置并作用于循环机本体1的上端面,导管14的出气端呈梯形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机本体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凹槽5的设置来限定滑块7的运动范围,且滑块7的形状大小与凹槽5的形状大小相同,滑块7滑动在凹槽5内;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滑块7滑动在横杆6上,且横杆6的表面光滑,有利于减小滑块7与横杆6的摩擦力;弹簧9具有一定弹性,进而使得滑块7与震动压力产生反作用力,进而使滑块7复位再利用,如此循环,实现减震效果;活动板12与腔室11滑动接触的位置上设有橡胶垫,有利于减少活动板12与腔室11之间产生的磨损;导管14的出气端呈梯形设置有利于扩大导管14的出气面积,且导管14的出气端内安装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有利于防止导管14发生堵塞,有利于保证导管14的流通性,而过滤网上堆积的杂质则通过人工手动定期清理。本技术中,当循环机本体1工作产生震动时,此时连杆8受压力作用促使滑块7滑动在横杆6上,并且滑块7对弹簧9产生压力,促使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而弹簧9自身具有一定弹性,因而弹簧9对滑块7有反作用力,因而实现对循环机本体1的减震作用;当循环机本体1受连杆8的下拉作用对顶杆13下压作用,此时顶杆13受压力作用带动活动板12滑动在腔室11内,并且活动板12将腔室11内的气体通过导管14作用于循环机本体1的上端面上,实现对循环机本体1的上端面除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包括循环机本体(1)与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与循环机本体(1)之间通过减震机构(3)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机构(4),所述除尘机构(4)的上端与循环机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4)的出气端作用于循环机本体(1)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包括循环机本体(1)与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与循环机本体(1)之间通过减震机构(3)转动连接设置,所述底座(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机构(4),所述除尘机构(4)的上端与循环机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除尘机构(4)的出气端作用于循环机本体(1)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治理用空气循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设置于底座(2)上端的两个凹槽(5),两个所述凹槽(5)内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横杆(6),所述横杆(6)上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上转动连接有连杆(8),两根所述连杆(8)远离滑块(7)的一端均与循环机本体(1)的下端转动连接设置,所述横杆(6)上套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凹槽(5)的侧壁与滑块(7)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月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