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71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其包括壳体、进液管、排液管、压缩机、风腔、导风板和通风隔板,通过设置在风腔内的导风板将进风口的区域进行划分,使得气流在扇叶的驱动下且在第一板体的导向下沿竖直方向移动,由扇叶所排放的气流在第二板体的导向下朝向于板式换热器的表面流通,防止进风口的内气流发生串扰,并提高气流输送的导向性,由此保证送风量并降低送风噪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板式换热器对柴油机进行水冷降温,并通过散热扇叶和导风板对板式换热器进行高效地风冷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柴油机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柴油发电机是以柴油机为原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动力机械,整套机组一般由柴油机、发电机、控制箱、燃油箱、冷却装置、应急柜等部件组成。众所周知,柴油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通常的降温方式有风冷和水冷两种。其中,对于水冷降温方式而言,通过设置水冷管路由冷却介质循环流动实现冷却,但由于水冷管路的换热性能较低,或因位置设计缺陷而导致其热量无法快速散发出去,进而影响水冷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板式换热器、风腔、电机、扇叶和导风板;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端部设置进液管和排液管,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进液管流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内并经由所述排液管向外排放;所述风腔连接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所述风腔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于上方,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表面相对应;所述风腔上远离于所述排风口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扇叶容纳于所述风腔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扇叶转动;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风腔内,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风腔的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板体沿朝向于所述扇叶的转动中心倾斜,所述第二板体沿朝向于所述排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夹角为120°。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置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连接于所述扇叶的转动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板式换热器对柴油机进行水冷降温,并通过散热扇叶和导风板对板式换热器进行高效地风冷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柴油机的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其包括:板式换热器10、风腔20、电机31、扇叶32和导风板40。板式换热器10的端部设置进液管11和排液管12,冷却介质经由进液管11流入板式换热器10内并经由排液管12排出,从而完成冷却介质的工作循环。风腔20连接于板式换热器10的外部,风腔20包括进风口21和排风口22,进风口21朝向于上方,排风口22与板式换热器10的表面相对应。风腔20上远离于排风口22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孔23,电机31的输出轴穿设于连接孔23内,扇叶32容纳于风腔20内并与电机31的输出轴相连接,由电机31驱动扇叶32转动,板式换热器10上设置支撑转轴33,支撑转轴33连接于扇叶32的转动中心,以提高扇叶32转动时的稳定性。导风板40设置在风腔20内,导风板40包括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第一板体4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板体41与风腔20的侧壁共同围设形成进风口21,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相倾斜设置,第二板体42与第一板体41之间的夹角为120°。第二板体42沿朝向于扇叶32的转动中心倾斜,第二板体42沿朝向于排风口22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设置在风腔20内的导风板40将进风口21的区域进行划分,使得气流在扇叶32的驱动下且在第一板体41的导向下沿竖直方向移动,由扇叶32所产生的气流在第二板体42的导向下朝向于板式换热器10的表面流通,防止进风口21的内气流发生串扰,并提高气流输送的导向性,由此保证送风量并降低送风噪音。本技术通过板式换热器对柴油机进行水冷降温,并通过散热扇叶和导风板对板式换热器进行高效地风冷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柴油机的散热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板式换热器、风腔、电机、扇叶和导风板;/n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端部设置进液管和排液管,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进液管流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内并经由所述排液管向外排放;/n所述风腔连接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所述风腔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于上方,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表面相对应;/n所述风腔上远离于所述排风口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扇叶容纳于所述风腔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扇叶转动;/n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风腔内,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风腔的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板体沿朝向于所述扇叶的转动中心倾斜,所述第二板体沿朝向于所述排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电机组用柴油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板式换热器、风腔、电机、扇叶和导风板;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端部设置进液管和排液管,冷却介质经由所述进液管流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内并经由所述排液管向外排放;
所述风腔连接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所述风腔包括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于上方,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表面相对应;
所述风腔上远离于所述排风口的侧壁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扇叶容纳于所述风腔内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扇叶转动;
所述导风板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双伟潘贞龙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奔马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